创新炼成记——记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背后的那些事儿

核稿: 撰稿: 审稿:
     日期:2018-07-28     浏览量:

    我校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斩获了3个一等奖,获奖数量再创历史新高。据悉,本届大赛一等奖的获奖率仅为参赛作品总数的3%,获奖作品含金量高。这样的辉煌不会凭空而来,那么,这背后究竟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下面让我们走近3个全国一等奖作品,去探一探作品背后的“那些故事”。

    智能化停车装置——“可折叠插齿式立体车库”

    首先记者来到机器人协会。2016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陈梁博同学介绍说,这个作品能实现自动化停车作业,在单个停车位的面积上能同时停放七辆私家车,提高了车库的空间利用率,为解决小区停车位不足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看到车库模型,记者忍不住感叹:“能制作出这么优秀的作品,学长真厉害!”陈梁博笑笑说:“其实,这个作品能够取得全国一等奖,和大家的努力分不开的。为了保障作品顺利完成,大家都加班加点,很努力,有时候就在协会里过夜,困了在帐篷里眯一会,醒了接着干!”说着,陈梁博指了指放在墙边儿的宿营帐篷。

    最后,陈梁博对学弟学妹们提出建议:要开展创新实践,必须做好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备。

    坚持中诞生的奇迹——“一种简易型草莓辅助采摘杆”

    机器人协会的另一组获奖作品——“一种简易型草莓辅助采摘杆”。负责人李肇源同学感叹到:“这个作品能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接获大赛主题后,调研到国内外尚无一种很实用的草莓采摘设备,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尚无同类产品借鉴。我们从实用角度开展创新设计,力求结构简洁。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觉得我们作品的创意过于简单,没有竞争性,都不看好。” 李肇源介绍道,“但是我觉得思路是对的,后来张东速老师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励和支持,从设计建模、作品制作、草莓园反复试验,团队成员都很拼,坚持不放弃,最终走到了今天。”最后,李肇源欣慰地说:“潘云鹤院士在观摩我们的作品时,对于我们的创新理念表示了赞扬。”

    勇于创新、坚持努力,这是李肇源同学及其团队成功的秘诀。他们用一股“不出作品誓不朽“ 的意志和劲头,为自己的创新想法不懈努力着。

    我和我的“大宝贝”——“复式节能车库

    结束了对机器人协会参赛团队的采访,记者来到了大学生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走近了姚延青团队的“大宝贝”、凝结着全队成员心血的作品——“复式节能车库”。谈起该作品,2015级车辆工程专业的姚延青同学眉宇间带着喜悦向记者透露,这个“大宝贝”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步趋于完善、走向成熟,最终在国赛拔得头筹。

    成果来之不易,过程非常曲折。姚延青同学表示,制作车库时遇到因电机转动产生的磁场干扰PWM波信号,造成车库动力构件运行不稳定,达不到设计要求。我们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对电机加设滤波装置也不行。甚至有一次因技术上失误导致滤波电容发生爆炸,现在想想真有点儿刺激!不过经过我们不懈努力、反复实验,问题最终被解决了。

    有点儿刺激?听到对一场“爆炸事故”这样的描述,记者表现有点吃惊:“这样的爆炸不是很危险么?怎么听学长说的好像很有趣儿?”“危险倒谈不上,要说吓人那是有点儿。不过对于喜欢捣鼓的人来说,确实挺有趣。我们搞创新实践,凭的就是对机械设计的热爱,要不然面对这么多困难就无法坚持下去了。”姚延青同学笑眯眯地说道。

    是啊,没有了那份执着的热情,谁能在一道道困难的封锁之下突破桎梏迎来光明呢?谁又能坚持一次次重复的失败,只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难题呢?因为热爱,所以他们坚持!因为坚持,最终他们收获了成功。

    精彩,定格杭州;创新,无处不在!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展现了安徽理工大学的风采,我们get到了!


(撰稿、核稿:校报学生记者 梁昌辉,教务处 王开松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董淑平)

上一条:时光荏苒,携手共度——记校“和谐家庭”荣传新、崔枢贤夫妇 下一条:矢志育人十余载 奋斗浇灌幸福花——记“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李洁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