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荣自2001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我校土木建筑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土木建筑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党支部书记、系主任、实验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参与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6项,主持参与省级质量工程5项,并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一篇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除此之外,参与主编的教材中获得全国煤炭行业优秀教材特等奖、三等奖各1项。
也许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工科教授的形象往往都是比较严肃和高冷的。但吴金荣老师却让小记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吴老师留着一头齐耳短发,脸上总是带着笑容,给人一种如浴春风的感觉。谈吐间,尽显书卷气质与知性之美,散发着自信和平易近人的魅力。
志存高远 励学笃行
在土木建筑行业,女性工作者往往比男性工作者要少很多,但是吴金荣作为土木建筑行业中的“女强人”,在行业里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源于她志存高远的追求和力学笃行的品格。
从2004年开始考研究生,到如今成为博士研究生,从2001年的助教到如今的教授、硕士生导师。吴金荣老师从未放弃过对更高层次知识的追求,她认为自己不能安于现状,应当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秉持这个理念与追求,吴金荣老师,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坚持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最终,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成果证明了“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多年来,她孜孜不倦,辛劳地工作着,每学年的平均工作量均在350学时以上,均超过教研室的平均工作量。在她的努力下,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全面恢复了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开出率达到了100%。除去课堂上的教学之外,吴金荣还努力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指导学生申报成功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并指导学生获第十二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吴老师的工作得到了同行与学生的一致认可。
严管厚爱 良师益友
在平常的教学中,吴金荣老师总是结合实际,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土木建筑学院16级土木工程专业的李鹏旭同学就是吴金荣所带的众多学生中的一位,“吴老师上课很生动,很有趣,把我们所学习的一些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用一些短视频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清楚,在某些地方吴老师就比较“斤斤计较”——比如说一道计算题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我们算到后一位都不行,这也培养了我们更加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我和我的同学都十分有幸上吴老师的课。”同时吴老师还会根据路桥方向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将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补充到课程中。“在上吴老师的课时,能够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并且能让我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与此同时,让我对这门课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李鹏旭告诉小记。
吴老师在指导自己的硕士研究生时,更加注重教学治学方法。她总是要求学生在发现一篇对自己有用的论文要分四步看。第一步先大致浏览一下论文,对这篇论文的内容有着大致的了解,做到自己心中有数。第二遍精读论文,获取里面的核心内容,把里面有用的实验方法给记录下来,积累知识。第三步总结规划,结合前两步,写出自己的实验目的与实验规划,得出一份实验方案。第四步根据规划做实验,认真严谨一步一步地按照实验方案的内容来做,最终才能得到好的实验结果。吴金荣说:“只要认真研读好论文,获得它本身的精髓,得出合理的试验方案,再通过严谨的实验,那就一定能得出好的结果。”
在学习之余,吴金荣还会关心学生日常的生活,平时喜欢到寝室和学生谈一谈心,交流一些平时生活上的事情,给予学生一些建议。吴金荣表示,“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做好朋友,不仅学习上做学生的良师,在生活上更要做学生的益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长起来。”
不畏艰难 奉献科研
当谈到攻读博士研究生的经历时,吴金荣老师感慨:“我的研究方向是沥青路面材料与结构,当时在土木建筑学院是没有人研究这个方向的,于是在研究时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与考验”。由于缺少实验仪器,吴老师只能每天早起去当地的一家市政公司去借别人的设备来做实验,而且对于一些仪器设备,吴老师还需要自己摸索如何使用,这更增加了她做实验的困难程度。不仅如此,吴老师有的时候还要面对无实验器材可用的窘境。“在那段时间就感觉自己压力很大,不过幸好有马芹永老师的指导和师兄弟们的帮助,最终渡过了这个难关。”吴老师说道。
“在攻读博士研究生阶段需要将自己研究理论运用在工程实际上,所以我就用我博士期间研究的成果——透水沥青新型路面材料在南经十五路上修建了一段实验路段,用来做动态响应的实验。”吴老师回忆说:“当时在做现场实验的时间是在二月份,做实验的地方又十分的偏僻,交通十分不便。每天只能早起带着几十公斤重的实验仪器,吹着冷风走七八公里的路赶往实验场地,真是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在做动态响应实验时,要求小汽车的车轮要正好压在提前布设好的压力传感器上,但是由于车的速度较快,而压力传感器体积又比较小,所以说要反复实验很多次才能得到误差在允许值范围的实验数据,这个过程不仅是对人身体的考验,更是对人精神上的折磨。吴金荣想,既然做就要认真做完,要不然就没有任何意义。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吴金荣顺利完成了动态响应的实验,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她的博士大论文。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自从2001年进入安徽理工大学任教到现在,无论何时何地上什么样的课,吴金荣老师都会尽心尽力准备好教案、备课笔记、课件、教学大纲等教学资料,为她所上的每一堂课、每一位学生负责,因为她始终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好学生,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可能教给学生,为他们的成长尽自己的一份力。
如今,吴金荣带过的学生已经遍布全国各地,每年教师节,是吴老师感觉最幸福的时候,学生会通过各种方式向吴老师送上教师节的祝福。吴老师和小记说着说着便指向书柜上的一束鲜花满脸幸福地说:“这个就是我带的学生送给我教师节礼物,鲜花上还附带一个小卡片上面写着“教师节快乐”,当时我收到这份礼物的时候十分开心,感觉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
吴金荣老师告诉小记,在承担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帮助她,她十分感谢学校、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马芹永教授的指导与帮助和她丈夫对她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支持与关心。当小记和吴老师谈起如何认知教师的初心时,吴金荣坚定地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会为这份职业奋斗终身。”
(撰稿、核稿:学生记者 沈恒祥、土木学院 赵军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阮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