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学院 郝宏杰
六月是学生的毕业季,而又恰逢学校的校庆日,我想轻院的成立也正好迎合了这一特殊时刻,让即将离校的学生还在离别之时能重温母校的发展历程,牢记母校的温暖和关怀。今年更是轻院发展中的重要时刻,我们迎来了升大学的良好机遇与40周年校庆活动。在上一周2017届毕业生离别之际,我一再叮嘱大家,你们是最荣幸的一届,你们不仅经历40周年校庆,你们毕业十年之际,又是母校50周年校庆时,你们一定要回来看看。
根据学校的积极动员和精心安排,各个学院迎来返校校友庆祝活动。我所负责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虽然毕业才7年时间,但当同学们了解到学校40周年校庆活动的消息时,纷纷表达了对学校的思念和祝福之意。由于种种原因,第一届毕业生没有集体举办返校庆祝校庆活动,但也有10余位代表返校参加了校友座谈、交流等活动,其中有的校友已在政府机关担任副处长,有的同学在事业单位或教育机构、河南电视台、中储粮等大型国有企业工作,也有创业成功的典范。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以及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帮助学校专业建设和促进学弟学妹就业创业的愿望;同时,同学们与在校师生的交流也给他们带来了进一步干事创业的动力。
此时此刻,我深刻意识到当前形势下校友在高校发展尤其是创新创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校友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补充。一般情况下,校友的经历和工作与高校的专业设置有较高的吻合度,同时校友了解母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其学习经历和工作经验的言传身教很容易对在校学生产生认同和共鸣,更容易被在校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更好。例如,在去年新生专业教育环节,我邀请优秀校友李镇江同学来进行交流,而李镇江在PPT设计领域创业成功的事迹对学生影响很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更加稳定,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也取得理想效果。校友资源具有唯一性、广泛性、时效性等特征,校友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提供平台、延伸课堂长度,实行校友会与创业就业工作“二合一”联动功能,达到“一花引来百花开”的效果。
第二,校友资源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训练平台。校友们再许多行业和岗位打拼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而在校生最欠缺的就是社会经验,因为校友企业就成为在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训练的有效平台。一是校友可以适时地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需求和各类动态信息反馈到高校校园,实现学生创业理念、规划、实施等环节与社会需求的有机对接,并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和纠偏创业思路,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二是校友企业可以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经建立了三家校友实习基地,学生到校友企业实习过程中,校友作为企业或部门负责人,了解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目的和需求,并利用自己的职权亲自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取得良好效果。三是校友企业家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其所在单位可以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投资机构,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和方案得到落实,并保障其有序推进和发展。例如,南开大学河南校友会就面向在校学生和所有校友征集创新创业方案,并在校友中开展众筹活动,建立校友天使基金,积极推动了多项创新创业活动。
第三,校友资源是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多数校友从事着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处于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最前沿,能够准确捕捉社会需求热点,他们结合自身专业、工作岗位、经验阅历等方面,不断研究专业成果,形成具有创新含量、专业性强、可规模产业化的创新创业项目。校友以项目引领方式参与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科学研究中,有利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能够形成以产业链为核心的“一对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另一方面,与校友之间的合作存在深厚的诚信基础。在一定意义上讲,高校师生是校友的“非血缘性亲人”,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与校友企业合作中,校友作为“社会人”角色远远大于“经济人”角色,校企合作更多体现的是回馈、感恩母校的情怀。
总之,轻院今后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校友的积极支持,目前我们一些校友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个人认为我们在校友分会建设与发展、校友日常联络与交流、校友企业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营造校友文化等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个人介绍:郝宏杰,男,河南省林州市人,200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获经济学硕士学位,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学专业在读博士。现任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公共管理系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在《南开经济研究》、《亚太经济》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河南省教育厅中原经济区建设专项课题等多项课题。担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经济学》、《公共财政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等核心课程的主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