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讲座 | 今天为什么要读鲁迅?
分享到


  主讲人刘勇

  时  间:2023年3月17日(星期五) 下午14:30-16:00

  地  点:学术报告厅

  刘勇,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特聘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主任马工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首席专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在《新华文摘》、《文学评论》和《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出版学术著作数十种,成功申报2018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京津冀文脉谱系与大京派文学建构研究”。主持多项国家重大、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科研成果分别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与一等奖。主讲“中国现代文学史”获北京市精品课程,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获北京市精品教材。曾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新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课程教授、香港大学访问学者,并先后在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意大利、希腊、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和文化考察。

  内容提要:

  2023年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出版100周年,鲁迅的小说数量并不多,但是有多少人完整地读过鲁迅的小说呢?又有多少人反复阅读过鲁迅的作品呢?鲁迅是伟大的、深刻的,但是鲁迅的伟大与深刻是通过他的作品体现出来的,只有认真阅读鲁迅的作品,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者大江健三郎说:“我的一生都在思考鲁迅。”鲁迅不仅是我们民族绕不过去的话题,更是世界不断诉说的话题。鲁迅以38岁的“高龄”登上文坛,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艺术经历,造就了他“一出现即是高峰”的文学地位。在五四新文学作家中,唯有鲁迅坚定地把文学作为自己一生的职业,执着地把文学坚持到生命的最后。这提醒我们,鲁迅的作品不是用文字来读的,而是要用生命去体悟的。如今的中学生,包括大学生,不喜欢鲁迅,这不是鲁迅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学生还不具备阅读鲁迅的心态,还不具备喜欢鲁迅的阅历。读鲁迅,需要成长,需要积淀,需要我们用不断丰厚的生命体悟去接近和感受。鲁迅的价值,从不在于他的作品在中学课本中多一篇少一篇,而在世界,在所有有着深刻思想的人心目当中。今天为什么要读鲁迅?这不仅是文学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是历史问题,是未来问题,思考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在回答鲁迅的意义。


粤ICP备05008891号 © 肇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大道55号 邮编:5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