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浙教院
作者:新闻中心    |  时间:2015年09月23日  |  访问次数:

收到母校老师来电,才知道母校浙江教育学院已更名为浙江外国语学院。一晃毕业就快二十年了,与母校的联系似乎只剩下大姐电话里亲切的叮咛。偶尔去杭州出差,走到文三路附近,也会忍不住跟同行的人说这里的浙教院就是我上大学的地方等等什么的,可是却从来也没有再回到去校园走一走。这样想来,不禁为自己对母校的漠视而羞愧。这次大姐专门来电叮嘱要我为明年母校六十周年校庆写篇回忆录,还搬出了班主任张涤云老师的大驾。虽说自己早已疏离了文字,但终于能为母校做点什么了念头让我接受了这个光荣而又颇为艰难的任务,或许这样能够稍许弥补我心里对母校的歉疚之情。

记得浙教院起初属于成人教育学院,学生都是在职学习的,包括函授和脱产。后来逐渐转型,开始招收普通高校学生。1993年9月份入学的我们是浙教院最后一届在职脱产班的学员,对一心追求大学梦的我们来说,算是非常幸运地赶上了末班车。脱产与函授学习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心无旁骛地在校园里度过二年纯粹的学习时光,所以同学们都特别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个个好学不辍,希望通过学习能很好地提高专业水平甚至因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毕业后,果然有许多同学因为学历的提升重新分配到更好的单位,有几位同学甚至还十分幸运留在了省城杭州,着实让大家羡慕不已。

二十年时光相隔,很多回忆均已模糊,就像在非常遥远的地方裹着厚厚浓雾的山景,隐约可见却仍虚无缥缈。白色的教学楼、宁静的图书馆、并不十分宽广的操场、简陋的学生宿舍……,校园的单纯让我们从曾经的老师又做回了学生。大家一起学习、共同生活,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班里年龄最大的是来自台州黄岩的大姐庄玉琴,当时已过不惑之年的她是黄岩中学的一名骨干教师,为了求学她离开自己亲爱的丈夫和儿子只身来到杭州,让我们这些二十多岁的学弟学妹们十分佩服。而大姐也正像一位慈母时时关心着我们,一直到现在仍是如此。当时,除了大姐庄玉琴、二姐董谦虚、三姐季东妮和大哥陆建洲已成家立业,读书时多了一份对家庭的牵挂外,我们这些人尚有几分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学习之余,大家相约出游,骑一辆破自行车,玩遍了杭城西湖的美景。有时,也会带上几本书,找到一个公园的僻静之处,消磨闲暇时光。记得有一次从外面疯跑回来,刚好在校门口碰到了张涤云老师。因为第二天就是期末考,所以张老师笑眯眯地对着我们说:“看来明天的考试是准备得很充分喽!”“嗯嗯”,我们一个个点头哼哼,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溜进了校园。幸而第二天的试卷都不是很难,我们得以顺利过关。

说起班主任张涤云老师,他可是一个好老头儿。他把我们一个个都当做他的孩子,既满心喜爱又从严管教。在记忆中张老师从来都没骂过我们,甚至连高声说话都没有,可我们都十分听他的话,好像是既爱他又怕他,都打心底里尊重他。张老师是一个很懂教学艺术的人,他给我们上古代文学课,古文字的艰涩难懂在他抑扬顿挫的吟诵和入情入境的讲述中化成美丽的画卷和璀璨的珠宝华丽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沉浸在古代文学浩渺的艺术海洋里欣赏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瑰宝,漫漫历史长河转瞬即成永恒。毕业后当老师时,我最喜欢给学生上古文课,我学着张老师的样子诵读千古名篇,努力让我的学生也能喜欢上古代文学,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后来不当老师了,每天面对的是厌烦琐碎的行政工作,但当我抽空阅读一些古代文学作品时,一切烦恼似乎烟消云散。即使没时间细读,拿起书翻一翻,也能让我烦躁的心很快地安静下来。阅读成了我最好的精神伴侣,这就是张老师对我至深至远的影响了。

还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是教现代汉语的王建华老师,他用一本自己编的《现代汉语》给我们作教材,里面有很多他在汉语语法方面的研究成果。由于分析方法跟我们上大专的教材有所不同,所以一开始同学们都不是很听得懂。王老师就不厌其烦地给我们举例解释,一遍又一遍。我们都很惊奇他头脑里有这么多新的想法,使我们对语文这一传统科目的学习耳目一新。因为到浙教院上学之前我们都是初中或高中的语文老师,语法问题也是我们教学的难点,王老师的分析方法比传统的更清晰也更易于掌握,所以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也获益匪浅。王老师后来从事教学行政工作,到绍兴文理学院当校长时我曾经碰到过他一次,非常高兴地向他问好,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九五年我们毕业离校,因为班里只有我一个绍兴籍的学生,所以与同学们碰面的机会并不多。二零零三年我们在杭州开过一次同学会,那时候大家变化都不大。明年母校六十年校庆也是我们毕业二十周年纪念,想到能够与同学们在校园里重逢,心里不免兴奋却又多了几分惴惴,似乎有点近乡情怯的意味。毕竟二十年时光飞逝,亲爱的同学不知多了几分岁月的沧桑?而敬爱的老师是否还风采依旧?已经是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母校还能留有多少我们昔日的记忆?二年和二十年,相识是缘,我感谢上苍给了我们在一起日子。二年的时间很短,但我们多了一生难忘的同学和老师;二十年时光很长,但它丝毫不能影响我们对彼此的思念。同学情、师生谊,让我们相聚二零一五,共同追忆那逝去的岁月,共同祝福彼此和母校一起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