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人物


【浙外故事】闪闪发光的她们!



来源:宣传部,中文学院,教育学院,“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 作者:袁梦菲编辑:姚祥燕、郑周璇时间:2024-11-11

“这一刻,我曾等待过千千万万次”,当一切尘埃落定,王欣尔在朋友圈敲下这串文字,这一次,是满心欢喜,亦是满载而归。

在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学生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典润之江”经典诵读竞赛赛场上,我校22小学教育1班王欣尔、23学前教育3班金冰姿、22汉语言文学(师范)2班王恬分别获个人组一等奖,俄罗斯籍留学生戴安娜、清欢获留学生组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三等奖。

披星戴月走过的一路,离不开热爱的加持。从高中时期的主持经历到大学加入主持人队,朗诵已悄然融入王欣尔的生活。从先前获省赛综合组二等奖到这次参加个人组比赛,她一直在挑战自己的上限,以期取得更大的突破。与王欣尔有着相似经历的“讲故事大王”王恬,从小参加各种朗诵比赛,从童年时期那方小小的展示天地,到浙外校史馆讲解席,再到省赛大舞台,她用语言为画笔,勾勒成长轨迹。

当备赛遇上备考,如何平衡二者成为了她们的挑战。“备赛练习和期末考试复习、各种作业叠加,我在放弃与坚持中来回跳跃。”纠结后,王恬决定抓住机会,奔向省赛的舞台,为此她制定了弹性的计划表,不浪费片刻训练的时间。

王欣尔

与王恬一样,每晚从图书馆复习回来,王欣尔就坐在寝室楼道转角,开始她的练习时间,读稿、背稿、磨稿,持续两到三个小时。连轴转的练习节奏特别考验精力,她却对此甘之如饴。“除了时间这个客观因素,如何做到让稿子真正富有温度,也是我在比赛过程中遇到的一个较大挑战。”王欣尔坦言,“在一开始,我的稿子只是讲述别人的故事,我试图借助名人警句为文字添翼,但在各种辞藻的堆积下,文章仍显得苍白无力。”发现问题后,她积极向老师求助。“其实那时候还挺焦虑的,当时陈海英老师的一句‘欣尔,对你来说,比赛结果远不如朗诵带给你的收获重要。’让我突然领悟了经典诵读带给我的全新意义。诵读经典让我得以窥见那些遥远而璀璨的时代,让我感受到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一次次打磨,一字一句的体悟,她在故事中倾注情感血脉,让每一个字句充满真情实感,最终直击评委和观众内心深处。

王恬

纵使练习过程困难重重,那些相互陪伴的日子也成了最温情的回忆。在金冰姿的回忆里,备赛过程里有太多令人感动的瞬间。她和王恬、王欣尔既是竞争对手,更是彼此的“练习导师”。在赛前的晚上,她和王欣尔一直练到晚上11点半,从如何自我介绍到如何收尾,她们完成了上场前最后一次演习。除此之外,指导老师也陪她度过了很多难关。“陈海英、张冰、冯铮、马丽四位指导老师利用休息时间,数十次帮助我们打磨讲稿,揣摩作品寓意,纠正发音,指导节奏和朗诵仪态。每一篇讲稿都有一稿、二稿、三稿……最多达到了八稿。”

金冰姿

“要想准确、深入地传达出作品的情感与思想,首先要深入理解诗歌与散文作品。”张冰老师说,为了引导学生“吃透”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她经常与学生分享作者的传记等材料,与学生共同品读文学作品,“深厚的文学素养并非一日之功,希望同学们多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在书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来自南方的王恬,前后鼻音区分一直都不明显,冯铮老师发现后,建议她把每个读错的词用红笔圈画出来,时刻提醒自己。“每当读到这些字词时,我眼前总能浮现出那些反复记诵的场景。”

戴安娜

对于闯入全国半决赛的戴安娜和清欢来说,首次参加中华经典诵读竞赛是她们在中国留学做出的一个大胆决定。戴安娜说:“我们都深深地被花木兰这个中国女性的坚毅品质所吸引,所以我们选择了《木兰诗》作为比赛作品。”在备赛阶段,指导老师邱畅、米南带领她们查阅了许多海内外文献,为什么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又是何故?她们从中不断加深对“家”“国”两个关键词的理解。为了对花木兰这个女性形象有更深入的理解,邱畅、米南两位老师还特意带她们观看了国内经典版和国外动画版两个不同版本的电影《花木兰》,以此了解海内外影视作品对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创作理念。

清欢

在清欢看来,参加这次比赛,最难的是掌握汉语的语流音变以及花木兰的肢体语言。“为了让我们的表达更生动、更得体,两位指导老师陪着我们对着镜子进行了无数个日夜的肢体和神情练习。”清欢说,这次比赛经历,也让她对中华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她还把《木兰诗》翻译成俄语,拍了俄语版朗诵视频分享给自己的俄罗斯同学。未来,她想继续在中国读研究生,继续研究中国文化。

留学生们对朗诵的执着成为了指导老师邱畅最感动的瞬间。租赁的花木兰戎装并未达到理想效果,原本不擅长针线活的清欢从零学习针线活,不断完善演出服饰,力求做到最完美的呈现。在录制当天,为了尽可能地还原女英雄形象,戴安娜还用深棕色的眉笔给她的头发涂色。同时,为了让女英雄的装扮更有沙场风范,清欢从路边绑建筑材料的废布上裁剪下沾有尘土的红绸带,作为头上的配饰。所有的精心准备,只为了在舞台上,花木兰的形象最完美。“我们的诵演作品力图再现情景,不仅让观众对木兰的家国情怀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引导留学生深入理解中华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邱畅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