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学校的脊梁。他们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他们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在三尺讲台上,不辞辛苦,育三千桃李。
孙琬淑,女,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与科技会展多媒体设计。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每一位研究者不忘对学术的最初热爱,在寂寞求索之路,默默前行。回忆起“宋刻本版面范式设计研究”项目推进的那段时光,孙琬淑老师颇有感慨。2019年底,她的《宋刻本版面范式设计研究》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立项,她也成为我校艺术学院首位拿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教师。2023年11月,孙老师的专著《宋刻本版面范式设计研究》荣获浙江省第二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研究类青年奖。
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作为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刻书文化体现的是宋韵文化中的书籍之美,是宋人艺术智慧的结晶,闪烁着高超的审美情趣和雅致的艺术追求。谈起宋刻本,孙老师饱含感情,从研究生阶段她便开始关注宋刻本艺术设计研究,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就是希望以此为契机深入研究宋刻本艺术价值,助力浙江打造宋韵文化标识,为宋韵文化传承、传播贡献力量。她在前期“创意城市的传统文化资源创新研究”“宋书版面风貌研究”等项目研究的基础上,以宋代刻本为起点,对中国汉字直排研究展开脉络梳理,通过这种断代史的研究思路,探索宋刻本版面设计之典范。项目从设计学视角拓展版本鉴赏的研究维度,以版本类型学与设计学为理论依据,通过构建基于宋尺宋寸模块网格系统的设计模型,探索潜藏宋刻本版面范式表象之下的设计规制与审美认同,展现我国宋韵文化科技文明的匠心智慧,为当下汉字数字化排印设计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项目推进的关键时期,许多田野调研计划受疫情影响无法直接进行,直至疫情缓解,她通过电话访谈、邮件沟通、实地调查等方式陆续展开研究。“探索过程本身就是孤独的,研究过程中有苦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也有教学与科研、家庭与工作兼顾的压力,每当受到前辈学者的点滴鼓励,自己就又充满热情继续前进。”
在科研旅途中,孙老师也领略到别样的风景。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陆续刊发,论文《比例规律与设计标准——宋刻本“一版双面”版框高广的尺度范式研究》一经发表,获艺术品权威门户网站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媒体观点评论栏目的转摘报道,引起公众与媒体的广泛关注;《设计学视阈下宋建本版面范式系统设计研究》获评CSSCI核心期刊《装饰》2021年度优秀投稿论文;专著《宋刻本版面范式设计研究》入选浙江省委宣传部2022年8月精选浙版好书榜。
为培养能够掌握会展设计理论知识及传统展示与虚拟展示技术技能,具有民族文化自信心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孙老师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她聚焦艺术与科技专业培养要求,将学生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如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她引导学生立足校园文化建设需求,设计招生简章、新生入学指南、学院文化走廊等一系列作品,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树立知校、爱校、荣校的价值观。在指导毕业生毕业创作选题时,引导学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将传统文化精髓通过各不相同的艺术设计模式发扬光大,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走下讲台,孙老师也会经常带领学生用专业所学服务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先后完成京杭大运河文化IP形象创意设计、拱宸桥文创推广设计等创作。
在潜心教学科研之余,孙老师也积极发挥自己艺术与会展多媒体设计研究专长,投身到一系列的策展设计活动之中。基础理论研究引领艺术设计实践。从艺术表达到展览叙事,从主题策划到公共美育,都需要基础理论来支撑。孙老师表示,宋刻本艺术设计研究,带给她的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研究角度,更多的是引导她不断创新传统美的艺术呈现手法,助力宋代美学观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发展。2016年,杭州市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市西湖区委宣传部、杭州西溪创意产业园主办了“水秀山青——吴山明青瓷绘画艺术展”,她主要完成了文化性展览的主视觉、展陈、出版物等设计项目。展览受到央广网、人民政协网、浙江日报、雅昌艺术网、美术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她也与各类展览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年初,她还执行策展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美国电影海报的视觉“参数”展览,结合大数据分析,从多维视角解析电影海报与历史、社会、文化和美学等因素的紧密关系。她平时经常关注展览展示设计、信息编排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希望通过研究、教学与设计实践,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助力浙外“三地四域”建设,为高校艺术教育和社会美育提供浙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