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改革开放春风里的筑梦人
国际学院 朱爱青
朱爱青,女,197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聊城大学计算机教育专业本科学历,山东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教授。自2000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先后担任过机房管理员、教师、院系团总支书记、学校团委书记等职务,现任国际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她沐浴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心中充满了自豪与力量。她的身上也鲜明地体现出了时代烙印,一方面接受过传统教育,勤奋、踏实、有韧劲、能吃苦;另一方面受改革浪潮的影响,喜欢新鲜事物,追求时尚,具有创新思维。她温和而不失威严,执著却不执拗,她的团队成员这样形容她:“虽生为女儿身,却有一颗男儿心!”二十余年如一日,她坚定地迈着每一个脚印,满怀热情地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外表看似柔弱的她,身体却散发着无穷的能量和耀眼的光芒,里里外外是把好手。
秉持初心 笃定前行 学带队伍
2002年刚入职学校时,正值学校进行校园网络布线改造,她不怕脏不怕累,作为机房管理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督查情况。27岁那年,她在学校的干部竞聘中脱颖而出,成功竞学校团委副书记。作为一名理工女,虽然没有文艺天赋,没有任何团学工作经验,但是她勤奋好学、虚心请教、刻苦研究,把每一次活动、每一个项目都当作是一份高考考卷。为了增强共青团工作活力,她探索出了“项目式管理”共青团工作模式,按照“项目确定”—“组建团队”—“项目策划”—“项目实施”流程,带领项目团队创办、研发了淄博职业学院青年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新平台:“思源讲坛”、“周末网络讲坛”、“学生网络社区”、“学生访谈栏目《我们》”。其中《“项目管理式”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索》获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抓住学生思想上的兴奋点,不断创新实践,改革“团课”形式和内容、大力开展“主题活动”和“人文讲座”, 以重大节庆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借助优良的共青团工作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引导活动。团省委和中国青年报组织调研我校青年分类引导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经验做法也在中国青年报进行了报道。她本人获得了“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求实创新 主动作为 锻炼队伍
初到国际学院的时候,她主动倾听各专业教师心声,积极调研各专业发展现状,带领团队下企业了解各专业就业需求,研讨各专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最终确定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与行业企业接轨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外语专业“语言+”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较高外语语言能力、扎实专业技能和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她深知:有学生,才有专业,才能谈发展。面对国际学院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在急剧压缩的严峻形势,她坚韧、果敢地带领专业团队多次实地调研、考察,抢抓发展机遇新设空中乘务专业,实现了学生数量的历史性突破和质量的稳步提升,空中乘务专业的建设、起步和成长无一不倾注了她辛勤的付出和心血。国际学院商务英语、空中乘务专业参加山东省发展水平考核之际,她带领团队不分昼夜,无数次解读考核指标,从制定每项指标的填报标准到每一份佐证材料的整理,她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她也知,工作需要聚力,团队需要团结,她以蓬勃向上的锐气带动团队,锐意创新的勇气组建团队,敢为人先的锐气改进团队,先后带动和培养了数十名骨干力量,战斗在部门和学校发展的重要岗位。
勤勉敬业 无私奉献 打造队伍
国际学院除了承担外语类专业教育教学、国际合作项目教育教学、全院高职英语课程建设与教学工作外,还承担着全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她一直强调:“外事工作无小事”、“外事工作看细节”。为了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她经常工作到深夜,她带领国际合作团队建章立制、优化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有力地推动了外事接待、因公出访、师资交流、学生出国、来华留学、境外就业等各项外事工作的稳步开展。她开拓性引进社会资源,拓展国内国外来华留学生招生渠道,制定来华留学生奖学金,优化来华留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率达160%,生源国由7个扩大到26个。2016、2017、2018,学校连续三年荣获教育部高等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荣誉称号。2018、2019年,学校荣获亚太高职院校影响力50强,并陆续当选为中国-中东欧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一带一路”国际院校和企业协会中方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认证评估中心中方理事会副会长单位、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副会长单位。
这就是朱爱青,一个践行“只有拼搏才是人生价值最好的体验”淄职精神的肯干者,一个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能干者,一个敢于守正创新、力求突破的实干者。作为一名女性,她兼具坚强和温柔,团队冲锋时冲在前,团队总结时甘为后;作为一名母亲,她兼顾家庭和工作,孝敬老人好儿媳,照顾孩子好妈妈。积极面对工作和生活,在忙碌中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平凡的工作中品尝到了生活的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