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云南大学本科招生网!

院系专业
院系专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专业 > 正文
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发布日期:2024-06-03点击数: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下设生物学系、生物技术系、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本科教学机构;开设生物科学、生物技术2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生物科学专业拥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以下简称“拔尖班”)、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基地,生物技术专业拥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硕士学位授权(涵盖生物学类所有学科专业)以及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一体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学院以“双一流”大学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成28个独立实验室。目前共有教职工114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99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博士90人,占90.9%,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2人,占32.3%,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9人,占29.3%。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微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一级学科)、植物学、微生物学和遗传学;有省部共建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生物医药研究院、云南大学医学院等科研实验室或研究中心,硕士生导师超过100人,专兼职博士生导师超过50人。生命中心实行独立的实验室主任(PI)负责制,PI均来自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按照“目标清、可考核、有影响、留得下”的标准,全面施行预聘-长聘制(Tenure Track),形成一支朝气蓬勃的专业化、国际化、年轻化的师资队伍。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院士、知名专家、学者为学院的特聘或兼职教授。学院与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

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毕业生具备下列基本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2)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意识以及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3)专业素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相关学科研究与开发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4)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近三年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2%以上,升学率保持在60%左右。


生物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及要求:按照我国现代化建设对生物科学人才的需求以及本专业人才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使学生全面掌握生物科学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从2021年起,生物科学专业分为拔尖班、生物科学(国家生物学基地班)、生物科学普通班。

拔尖班于2021年秋季开始面向全校理科生公开选拔,拔尖学生培养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生命科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前沿,发挥云南“生物王国”资源优势,连接南亚东南亚、面向两洋的区位优势,创建立足中国大西南,引领两亚、面向世界的生物科学拔尖领军人才的培育模式和基地,培养具备生态文明视野,面向西南、全国乃至世界生命科学研究的领军人才。拔尖班学生着眼于“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培养目标,实行“淘汰制”,一年级结束进行二次选拔补足淘汰名额。

生物科学国家基地班(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旨在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专门人才。同时,根据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实施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战略合作协议,生物科学(国家生物学基地班)也是云南大学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联合设立的“生物学菁英班”。基地班(菁英班)与普通班学生培养实行“双向流动”制,以学年为期进行淘汰/选拔。

此外,依据学习成绩和自愿原则,生物科学专业每年均有部分学生通过选拔可获得“云南大学-复旦大学”生物科学专业联合培养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课程:生物科学专业除开设全校性公共必修课、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理科和生物学基础课程外,开设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免疫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生理学、生物统计学等专业课程,并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方向开设相应的专业系统实验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从事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生物学教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等工作,或攻读研究生学位。生物科学(国家生物学基地班)主要为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物学相关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生源。


生物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及要求:按照我国现代化建设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本专业人才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生物技术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微生物学为重点方向,接受扎实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

生物技术专业分为生物技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和生物技术普通班。生物技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着重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生物技术专门人才。基地班与普通班学生培养实行“双向流动”制,以学年为期进行淘汰/选拔。

生物技术是国家优先和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酶)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课程:生物技术专业除开设全校性公共必修课、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理科和生物学基础课程外,开设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蛋白质)工程、动(植)物生理学、发育生物学、中药制剂及制药工程、单克隆抗体及疾病检验技术、基因芯片技术、作物转基因育种技术、生物技术企业管理等专业课程及相应实验课程。

就业方向: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培养的人才基本规格为基础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可成为教师、科研人员,在高等院校、国家或大公司科研机构工作,比如生物医学,生物工程。企业技术人员,在生物制品公司、企业、医药单位工作。生物技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主要为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生源。毕业生系统掌握生命科学基本理论和生物技术相关技能。


学院成果简介

人才培养

云南大学生物学一级学科为云南省高峰学科,入选云南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其中动植物学连续六年整体进入ESI全球前1%。学院科研优势明显,成果丰硕,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教学方面:获得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教学成果奖。

出版一批国家及省部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获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 项;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获第九届云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项铜奖1项。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获奖证书


师资队伍

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效果显著。初步建成中国西南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生命科学人才高地,汇聚成一支扎根西南边疆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队伍。现有张亚平(双聘)、张克勤、徐星3 名院士、9 名杰青/长江学者、2 名优青、4 名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3 人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 人次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 人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3 人次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 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50 多人次入选云南省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获滚动支持,新增1 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现有师资队伍中博士占比92%,形成以杰出中青年人才为主体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徐星研究员2023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学研究

学术创新能力和成果产出水平显著提高。(1)获取重大重点科研项目能力增强:新增科研项目 249 项,其中新增国家级项目 146 项,科技部和基金委重大和重点项目 32 项。(2)高水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细胞器稳态维持机制与相关疾病、动植物适应性进化机制、根结线虫生防技术及产品研发、多年生稻技术及产品研发、天然产物及类天然产物合成等方面,取得重要创新和突破;在国际公认的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超过 160篇,其中包括Science 1篇、 Nature 2 篇、Nature Genetics 1 篇、Current Biology 4 篇,Journal of Cell Biology 7篇,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3 篇;出版专著 5 部。(3)高水平奖项数量显著增加: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1 项、云南省杰出贡献奖 1 项、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5 项。(4)学科支撑平台建设实现了质的突破:获批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云南省细胞代谢与疾病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西南分中心;建成 43,000 m²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9,000 m²实验动物中心、组学与大数据分析平台、云南少数民族基因库、全球最大的线虫生物防治微生物资源库、虫草标本馆和虫草菌种基因库和中国最大的放线菌资源库。

国际交流合作

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和拓展。与挪威奥斯陆大学等国际一流机构建立长期学术合作;多名研究生到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访问学习。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做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 140 余人次,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120 余人次,研究生参与国际会议做报告 30 多次。主办或独立承办“2019 年全球华人生物学家大会暨第十七届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学术研讨会”、“2021年无脊椎动物病理学与微生物控制国际大会暨第53届无脊椎动物病理学年会”、“全国第四届发育大会”、“第五届中国秀丽线虫大会”、“多年生稻国际会议”等重要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罗开珺指导18级本科生代明吾参加国际会议并做报告


季维智院士(1977级本科)


孙航院士979级本科2023年新晋院士)


生命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活细胞显微成像平台



蛋白组学与代谢组学平台


云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轿子雪山实习  


实习基地


2023年生物科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国际暑期学校


云南大学2023年生物科学“拔尖计划2.0”基地野外联合实习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871-65931563(学院)

学院网址:/ynu/mu_ynusky/mu_www/

微信公众号:云大生科院

















上一条:经济学院
下一条:数学与统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