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
云南大学于1923年成立体育教研室,1989年成立体育教学研究部;1990年开设体育教育专科专业;2001年开设社会体育本科专业;2008年成立体育学院,开设体育教育本科专业;201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招收体育专业硕士。现为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体育协会会员单位,具有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体育师资培养和深造的“双一流建设学校”。
一直以来,体育学院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体育专业课程、全校公共体育课程、体育与技能类素质选修课程等教学任务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与竞赛、全校各类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与指导工作,在学校各项体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师资队伍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学科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包括教授9人,副教授16人;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32人;国家级裁判8人,一级裁判31人;健将运动员5人、国家一级运动员21人。设有4个教研室、6个办公室和8个研究中心。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其中1项获“优秀结项奖”),省部级社科项目4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2门,省级案例库3个;获全国高校体育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省级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教师队伍中,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等一批获得校(市)级省(部)以上荣誉称号的骨干教师。多人执裁北京奥运会、全运会、CBA联赛、WCBA、CVA联赛等重大赛事;多人参加亚运会定点滑翔伞比赛、亚洲沙排锦标赛和全国各单项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多人担任全国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省级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多人担任全国大学生体协和省大学生体协主要职务;多人被外派任教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大学生代表队连年在全国性运动会上屡创佳绩。
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办学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不断探索和完善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学生运动技能提升,以赛代训,大力争取机会支持学生参加高层次比赛,为学生升学就业争取资质;裁判培训,定期开展各运动项目的国家裁判员培训,提升学生裁判技能;实践锻炼,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学校运动会、迎新杯篮球、排球、足球赛、武术文化节等体育赛事活动,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为90%以上。
体育教育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校园足球人才)
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系统掌握现代体育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拥有较强运动技能和体育教育教学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能够胜任中等及以上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运动训练等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工作服务与管理等工作。
专业注重教学、科研、实训三位一体的能力培养,采用“公共必修+综合素质教育选修+学科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综合实践+本硕衔接课程+第二课堂”模式。课程实施“小班教学”,理论课师生比1:40;实践课师生比1:20。重视“第二课堂”和实习实训平台建设,先后与云投集团、云南省体科所、中学体育名师工作室、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协议。重视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先后与多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
学制及学位: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
体育学概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健康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
就业方向:
中、高等各类学校体育教师及体育管理人员;社区、企事业单位、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指导员;体育产业的经营与管理人员。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871-65931981、0871-65939490
学院网址:/ynu/mu_tyxy/mu_www/
学院微信平台名称:云南大学体育学院
微信号:gh_525ddb12fd58
体育学院校级精品活动——青春校园荧光跑
体育学院国际体育文化交流活动
体育学院国际体育文化交流活动
体育学院服务学校每年全校体育活动裁判工作
体育学院组织迎百年校庆校园迷你马拉松暨第八届青春校园跑活动
体育学院每年度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
参加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