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师资力量
第二章 在职教职工
(按姓名拼音排序)
阿宗兵
阿宗兵,1992年1月生,汉族,云南巍山人。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20年11月到文学院工作,担任文学院专职辅导员、文学院团委书记,主要负责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工作。
保明所
保明所,1975年10月生,回族,云南寻甸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云南省语言学会会员,云南省语言文字专家库汉语方言学专家。2005年7月到云南大学中文系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文献研究,方言研究。著有《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景洪傣语》,发表论文《语言接触与傣族亲属称谓的演变》等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1项。
卜维美
卜维美,1989年12月生,彝族,云南大理人。博士,讲师。2017-2021年,就读于澳门大学,获语言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理论语言学以及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语法对比研究,先后在《中国语文》《语言科学》《汉藏语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出版学术著作《撒梅彝语调查研究》(合著,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2019年)。
蔡丽
蔡丽,1976年8月出生,汉族,四川成都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近年来主要投入当代云南文学的研究和批评。著有《神圣的解构:鲁迅研究的四维审视》(合著)、《传统、政治与文学》《当代云南文学批评论集》,发表论文若干。
陈芳
陈芳,1983年11月生,傣族,云南盈江人。博士,副教授、文学院副院长。2011年8月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叙事学、东方文学、民间文学教研工作。2018年12月任云南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2019年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20年1月任云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至今。
曾获2016年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独立)、2019年云南大学“红云园丁奖-优秀教师奖”(独立)。“叙事学学科建设与培养体系创新研究”获第18届云南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第2)。2019年《叙事与生活》入选云南省首批一流课程,上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独立开设《叙事与生活》《叙事学》等课程,承担《东方文学》《外国文学(四)》《民间叙事学》《东方文学专题》等教学任务。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督教对西南跨境民族文学影响的现状研究”。此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课题1项。发表《质性研究与叙事学分析的有效对接——以<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的分析为例》同时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文学研究文摘》《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出版《聚焦研究》一书,参与《叙事理论:核心概念与批评性辨析》的翻译。
陈明川
陈明川,1965年5月生,汉族,云南昆明人。一级讲师。九岁学棋,十五岁入选国家围棋队。1982年定为四段,1986年晋升七段,同年获“新体育杯”赛第八名。1992年留学日本。1997年回母校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任教,开设全校性素质选修课《中国围棋文化史》课程至今,主要从事围棋文化教学与研究。1999年执教云南吉鑫队获第12届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团体冠军。2016年出版围棋文化专著《青少年围棋文化入门》,2021年出版增订升级版《青少年围棋文化》,2018年出版《本因坊四百年——日本近代围棋崛起风云录》。
陈明艳
陈明艳,1983年5月生,汉族,河北省盐山县人。硕士,讲师。2008年云南大学毕业留校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2014年到学生处思政科从事行政管理工作,2017年到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担任党政办公室主任一职,从事综合管理工作。2021年到文学院从事本科教务工作,主要负责专业课教务管理、专业评价、教材审核、排课选课、学生教务、考试考务等工作。
董秀团
董秀团,1977年10月生,白族,云南大理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7月硕士毕业留校工作。2001年7月至2002年8月任人文学院教务办教务干事。2002年9月始,在中文系任教。曾任中文系教学秘书、系主任助理、副系主任、系主任等职。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任文学院副院长。2012年晋升为教授。2015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讲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论》《民族民间文学理论与方法》等课程。
入选云南省教育厅“卓越青年教师特殊培养项目”、云南大学第三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获云南大学第十二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二),云南大学第十九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云南大学第十七届伍达观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先进奖。
出版专著有《白族大本曲研究》《山中歌者——大理石龙白族村民的生活世界》《多元混融中的白族文学——白族文学与汉族文学、印度文学及东南亚文学的关系研究》等,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项目。曾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民族问题研究著作类三等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科研奖励。
担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杜鲜
杜鲜,1974年5月生,汉族,云南大理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民俗学、民族文化艺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讲授《西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人类学》《民族文化学》等专业课程,专业研究领域为南诏大理国佛教艺术,出版学术著作一部,在《敦煌研究》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南诏大理国佛教艺术研究”,主持完成云南省哲社艺术科学一般项目“南诏大理国佛教艺术多元特质研究——以《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为中心”等课题。
段从学
段从学,1969年11月生,汉族,云南大姚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和北京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海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任教,在首都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云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成都大学特聘教授等职。社会兼职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等。先后讲授过《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细读》等本科课程,《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文化理论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等研究生课程。研究工作曾多次得到中国博士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的经费支持。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学术月刊》《文艺争鸣》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四十余篇,出版《“文协”与抗战时期文艺运动》《穆旦的精神结构与现代性问题》《中国新诗的形式与历史》等专著,主编研究生教材《新诗文本细读十三章》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新诗评论与研究,也涉及一般文化理论。
段天姝
段天姝,1988年5月生,白族,云南剑川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1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担任中国古代文学、唐宋词研究、域外汉籍研究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讲授。2021年至2022年,受日本九州大学聘请,在九州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讲授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作品演习、中国文学批评研究和中国语作文等课程,并应邀多次在中国文艺座谈会上作学术讲演。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文学地理学、域外汉籍等领域的研究,在《云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探索》《中国学研究》《新宋学》、日本《中国文学论集》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青年项目1项。
冯良方
冯良方,1965年4月生,汉族,四川平昌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88年四川师大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7年至1994年在云南教育学院任教,1995年至今在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教,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主讲“中国文学史(上)”“《诗经》导读”“楚辞研究”“汉赋学引论”“云南地方文献概论”等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生导师。出版著作《汉赋与经学》《云南古代汉文学文献》等专著7部,发表论文40余篇。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一次。现任中国辞赋学会副会长、《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昆明市政协首批文史专家等。
符树芬
符树芬,1982年6月生,汉族,云南宣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诗歌批评。主要承担《中文写作》《专业写作》《短篇小说名作精读》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小说集《在他身边》,诗文合集《如果月亮还不升起》,访谈录《抵达之路——中国当代重要作家访谈录》。
付立峰
付立峰,1978年9月生,汉族,安徽灵璧人。博士,讲师。200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并获文学博士学位,自此一直任教于云南大学文学院。讲授本科课程《文学概论》《西方文论》,讲授硕士研究生课程《虚无主义与文学》。代表性作品为专著《游戏的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罗兰• 巴尔特“中性”思想的批判性考察研究》。
高健
高健, 1985年3月生,汉族,吉林辽源人。博士,副教授。2017年至今在云南大学文学院工作,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工程•民间传说”专家组成员,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审定委员会民间文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以来南方少数民族史诗学术史研究”与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子课题“佤族《司岗里》”。代表性成果有:《佤族神话中动物、人与植物的相互性存在》,载《文化遗产》2022年第2期;《遗产旅游语境中神话的神圣性再造——以佤族司岗里为个案》,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讲、念、唱:佤族司岗里演述传统研究》,载《民族文学研究》2021年第4期;《民间文学搜集整理》,载《新中国民俗学研究7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从开天辟地到“解放”来了——佤族司岗里神话的历史表述》,载《民族文学研究》2017年第5期;Further study on mythical realm; new ideas of living myth,载Asian Ethnicity,2016.12。
何丹娜
何丹娜,1982年11月生,汉族,云南德宏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曾担任软件学院辅导员、团委书记,校长办公室综合科科长等职。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价值观教育、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方面有深入研究。曾到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进行高等教育管理课程研修,承担学院专业实践课《滇翠风物与文学书写》的教学任务,该课程获得云南大学2021年“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立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得2010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2011年云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及其他校级表彰奖励10余项。
黄静华
黄静华,1978年4月生,汉族,云南大理弥渡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南亚系访问学人(2017—2018),专业兴趣为少数民族神话研究,民俗学理论和民俗艺术研究。出版学术专著《日常生活视阈中的民间艺人研究》、《中国白族村落影像文化志-狮河村》、《神话学引论》、《西南少数民族民俗概论》等,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拉祜族“牡帕密帕”叙事传统的演述者研究》《怒江流域人口较少民族动植物神话叙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少数民族神话的传承问题研究》等。
黄冉
黄冉,1986年8月生,汉族,安徽砀山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20年11月至今任云南大学文学院教师。主要担任“古代汉语”“汉字学”“训诂学”“汉语史”等本科生课程,以及“汉语史”“训诂学”等研究生课程。主持国家民委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发表论文若干篇。
黄瑞琪
黄瑞琪,1991年7月生,汉族,江西临川人。讲师,在读博士。2015年7月至2021年3月任云南大学文学院专职辅导员、院团委书记,2021年3月至今任专职辅导员、学工办主任。曾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滇翠风物与文学书写》等课程。
获云南省第五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复赛二等奖、云南省第六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全国第六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复赛优秀奖、第十届云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全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获云南省首届云南青年社科学术演讲比赛一等奖、获云南省教育卫生科研工会职工演讲比赛二等奖等校级以上荣誉近30项。云南省“云岭百姓宣讲团”成员、“共青团云南省委青年讲师团”讲师。
主持云南省教育厅项目1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普项目1项。参与编辑《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云南省党史学习教育党课作品集》《红色故事大家讲——云南省党史学习教育红色主题故事大赛作品精选》《云南省党史学习教育体验路线导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与价值》等著作4部。
黄泽
黄泽,1964年3月生于昆明,汉族,云南宣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留校在校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云南大学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工作。1988年至1991年在职攻读云南大学中文系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神话学方向硕士学位,师从李子贤教授。1998年3月回中文系任教,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2003年遴选为博导。现任云南大学神话研究所所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长期主讲《神话学》《民俗学》《民族文化学》《少数民族艺术通论》等本硕博课程。已指导博士生13人、硕士生60余人。曾主持200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已出版《神话学讲稿》《西南民族节日文化》等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挑战杯”园丁奖、云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黄增喜
黄增喜,1981年生,瑶族,广西贺州富川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研究工作多年。主要承担课程《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圣经文学导引》《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等。近年代表性论文有《永恒、自我与自然——试以伊利亚德宗教理念解析<东方之旅>的乡愁主题》《神话、宗教与人的境遇——伊利亚德哲学人类学思想探微》《重构、争议与评估——伊利亚德的学术与思想国外研究述评》《从神圣到世俗——伊利亚德宗教史视野中的人与自然》《为什么是眼睛——从视觉优先性看俄狄浦斯的悲剧》等。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伊利亚德宗教史叙述中的人类学方法及文献研究”。2019年入选“云南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专项;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次。
降红燕
降红燕,1963年11月生,汉族,云南砚山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1984年7月和1989年7月两度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和文艺学专业,分别获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本科毕业就职于云南大学中文系至今。讲授过《写作》《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女性小说研究》(对象本科生)和《20世纪西方文论与中国当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研究》(对象研究生)等课程。出版著作《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管窥》(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家务与星空:文学与性别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和《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性别叙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等。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思想战线》《云南社会科学》《中华读书报》等报刊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过2部《大学语文》教材编撰。主持过2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参与过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家务与星空》获第四届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次获云南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其中1次省级),1次获云南大学武达观优秀教师奖,1次获红云园丁奖。2020-2023承担校、院教学督导工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
孔朝晖
孔朝晖,1977年5月生,汉族,祖籍山西。文学博士,教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2001—2014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3月调入云南大学文学院,历任副教授、教授。研究专长为俄罗斯文学、西方文学和比较文学。担任的主要课程有本科生开设的西方文学、俄罗斯文学名著导读、西方文化概论等,为研究生开设的外国文学前沿和俄罗斯文学专题等。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专著曾获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2006—2007年度和2016—2017年度分别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委派,赴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访学各一年。
李道和
李道和,1965年9月生,汉族,四川省南部县人。1986年、1989年、2002年分别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南开大学,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9年在云南财贸学院任教,2002年至2005年在南开大学任教,2006年至今在云南大学任教。1990年任讲师,1997年任副教授,2005年任教授。2006年任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民俗学硕士生导师,2011年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承担本科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典文献学》《诗骚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硕士课程《中国文学文献学》《文言小说研究》《文献民俗学》,博士课程《古代文学与民俗文化》等。
发表论文《昆仑:鲧禹所造之大地》《女鸟故事的民俗文化渊源》《寒食习俗源于求雨礼俗考》《“江妃二女”故事的民俗学阐释》《晋唐小说螺女故事考论》《〈点石斋画报〉求雨风俗考论》《逆媳变物故事研究》《〈天问〉鲧禹神话考论》《古代墓铭谶言故事考论》等50余篇。出版论著《岁时民俗与古小说研究》《民俗文学与民俗文献研究》《唐宋传奇品读辞典》(合著)、《干将莫邪传说研究》《开远市壮族传统文化及其现代适应》(合著)、《中国古代食人风俗研究》。点校康熙《建水州志》、雍正《建水州志》。获省级科研奖6次。
李海英
李海英,1977年10月生,汉族,河南尉氏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诗学研究、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研究,著有《未拨动的琴弦——中国新诗的批评与反批评》《伟大的尘世之诗——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研究》,在《光明日报》《南方文坛》《扬子江评论》《新诗评论》《江汉学术》《上海文化》《诗刊》《诗探索》等期刊发表研究文章70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诗收获》等刊全文转载。2014年获河南省优秀博士论文,2015年获“教育部名栏•现代诗学研究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
李娟
李娟,1979年10月生,汉族,云南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到云南大学任教至今,主要从事西方文学和比较文学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先后为本科生主讲《外国文学》《比较文学》《英美文学原著选读》《英汉互译》等课程,为研究生主讲《比较文学专题》等课程。科研方面,曾在《中国比较文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在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出版译著若干,参与和主持省部级、国家级科研项目若干。教学方面,曾获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云南省优质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
李瑞生
李瑞生,1973年8月生,汉族,云南墨江人。学士,讲师。1995年7月—1999年12月就职于原政法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1月并入云南大学,从事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至今。开设过《大学书法》《大学国文》《中文写作》《篆刻》等课程,出版有专著《实用楷书教程》,担任《大学国文精读》《东陆之光——人文素质教学部卷》主编,发表有《大学书法教学教法研究》《论书法艺术的诗性特征》等学术论文。
李生森
李生森,1966年11月生,汉族,云南腾冲人。笔名李森。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致公党云南大学支部主委。1984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读,1988年毕业并留校工作,先后任教务处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云南大学出版社编辑、副研究员、研究员,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科研秘书,云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院长,云南大学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所所长,云南大学文学院院长。2020年辞去云南大学文学院院长职务,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学理论本科教指委委员,“中华文艺复兴论坛”主席,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云南大学伍达观教师杰出奖获得者,“他们”诗派成员,“语言漂移说”艺术哲学理论创始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学问》丛刊、《新诗品》《中国新诗年度研究报告》主编。先后在商务印书馆等国内外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和作品集20余部(其中《法蕴漂移》一书列入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英语、韩语、日语语种),在《世界文学》《世界艺术》《读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杂志发表论文和作品400余篇。
李云涛
李云涛,1979年12月生,白族,云南洱源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文艺学、美学硕士生导师。雅好诗文,偶咏情性,有《旧箧集》诗文一卷(未出版)。学术兴趣:中西哲学、美学、文论及其比较。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与文论及文艺美学;中西美学、文论比较。主讲课程:《古代文论》、《古代美学》、《文艺理论原著选读》(本科)和《中国古代哲学与文论及文艺美学专题——兼谈中西美学、文论之比较》(研究生)。代表著述:《李贽“童心”说与阳明心学》(博士论文)。代表论文:《李贽“童心”说对王阳明“良知”说的继承、突破与岐出》《李贽“童心”说对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继承、发展及运用》《从王阳明“致良知”之功夫到王畿对“良知心体”之悟再至李贽“童心”之自然真实的转变》《李贽关于<水浒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与语言艺术的三个评点准则——兼论李贽“童心”说等思想在其小说评点中的运用与展开》《儒道佛玄等思想与刘勰及<文心雕龙>之关系》《<文心雕龙•情采>篇之“情”、“采”含义及关系新论——兼论玄学对<情采>之影响》《陆机<文赋>与玄学之关系》《嵇康反儒学尚老庄的“音乐”美学思想》等。
林代安
林代安,1973年10月生,汉族,天津人。硕士,讲师。1995年7月至1999年5月任教于云南省政法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5月至今在云南大学任教。担任的主要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史》(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中文写作》《大学语文》《中级汉语综合》《高级汉语综合》《中级汉语听说》《高级汉语听说》。
林鸿程
林鸿程,1970年2月生,汉族,云南昆明人。武汉大学图书馆专业本科毕业,馆员,本科教务办主任。自入职以来,先后在图书馆和人文学院人类学系、哲学系、中文系从事教务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做好师生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热爱本职工作,服从领导安排,关心爱护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
刘丽辉
刘丽辉,1974年12月生,汉族,河北唐山人。博士,讲师。1994年至2000年在唐山市丰润县职教中心任教,2008年之后在云南大学任教。主要从事音韵、训诂研究,担任课程主要有《古代汉语》《音韵学》等。出版著作《顾晓军及作品初探》《“商不祀帝”与“自称代词”》《诗评与诗作:刘丽辉作品选》,发表论文若干篇。
刘炜
刘炜,1978年11月生,汉族,湖北荆州人。博士,教授。200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国近代诗学,讲授“论语导读”“明清文学思潮”等课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一浮诗学研究”,出版专著《六艺与诗——马一浮思想论衡》(2010)、《从孔子到马一浮》(2014)、《古诗十九首讲录》(2016)、《药栏诗话笺注》(2022),主编《叔雅先生——国学大师刘文典诞辰125周年纪念文集》(副主编,2018)、《心的境界——云大中文丛书•思想文化卷》(2023),另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研究》《读书》《鹅湖月刊》(中国台湾)、《文化中国》(加拿大)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余篇,曾获云南大学伍达观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2018年入选云南省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
刘增慧
刘增慧,1987年4月生,白族,云南大理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17年毕业于荷兰乌特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获语言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实验语音学、语言习得。2018年进入文学院工作至今,主要担任《现代汉语(上)》《汉语语音学》《实验语音学》《第二语言习得》《语言调查与实验》《高级汉语听说》等课程的教学,入选云南“青年千人”人才计划。曾获云南大学教学比赛二等奖,主持国家语委语言资源保护项目1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项(优秀结项)、一般项目1项(在研)以及校级科研及项目6项,出版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2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先后在《南开语言学刊》《中国语音学报》等刊物公开发表文章10余篇(EI收录4篇),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担任SSCI期刊《应用心理语言学》(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第二语言习得研究》(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心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婴儿行为和发展研究》(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语言和言语》(Language and Speech)同行审稿人。
卢云燕
卢云燕,1977年8月生,汉族,云南弥勒人。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1999年7月-2016年9月,云南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任教;2016年10月至今,云南大学文学院工作。2016年10月-2021年4月担任研究生秘书工作;2017年9月被聘任为文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兼学院档案管理员;2017年10月起兼任教工一支部书记;2020年11月兼学院纪委委员;2021年4月被聘任文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兼学院资产管理员、档案管理员。曾被评为云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 “优秀党务工作者”。
罗瑛
罗瑛,1980年3月生,汉族,云南镇雄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6月硕士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2007年8月留校担任辅导员;2014年9月至2019年1月,兼职担任文学院科研秘书;2017年博士毕业于云南大学文学院少数民族艺术专业; 2015年至今为专任教师。主讲本科生课程《中国民俗文化》《民间美术研究》《中外民俗概论》等,留学生课程《中国文化》,以及研究生课程《民俗学》。入选“云南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CSSCI论文9篇;专著及参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共4项。曾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马峰
马峰,1981年5月生,汉族,山东蒙山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马来西亚拉曼大学(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哲学博士。2009-2011年,曾任教于印尼建国大学(Bina Nusantara University)中文系。2016-2021年,在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12月起任职于云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讲硕士研究生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研究》,留学生课程《高级汉语写作》,本科生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华文文学研究》《中文写作》。在科研方面,主要研究领域为东南亚华文文学,著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华文女作家小说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版),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6批面上资助“百年中国新文学对印尼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东南亚华文女作家的中国叙事研究”等多项,在《鲁迅研究月刊》《民族文学研究》《文艺争鸣》《中山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马君毅
马君毅,1991年7月生,回族,云南建水人。博士,讲师。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在云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任师资博士后。2022年7月出站,并留校任教。主要承担的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史(1)”“中国古典文献学”“中文写作”。
在科学研究方面,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等各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陕西古代文献集成等项目,出版古籍整理著作4部。在《宗教学研究》《史林》《北京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篇。在社会服务方面,多次为社会公众、在校学生讲解古琴文化。
牛军
牛军,1973年生,汉族,山西长治人。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获文艺学硕士学位。师从于张文勋、赵仲牧等国内著名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与美学、西方哲学与美学。1997年起任教于云南大学中学系文艺理论教研室,200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并开始担任文艺学、美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起担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长年躬耕于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开设《文学概论》《佛教文化概论》《文艺理论原著导读》《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民族审美文化》《通识教育》等课程。曾出版专著《少数民族宗教与审美》,参编著作五部,发表论文十余篇。信奉的格言是“群山之上,另有尺度”。
秦臻
秦臻,1963年8月生,汉族,江苏靖江人。学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历任云南大学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云南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主任、云南大学文学院正处级调研员、云南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社会兼职: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昆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讲授本科生课程《中国民间文学》《原始文化研究》《民间文学作品选讲》《民俗与旅游》《云南民族文化专题》《民俗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影视艺术》等。讲授研究生课程《民间文艺学》《宗教民俗学》《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专题》《民俗学田野调查》。《东乡族:甘肃东乡县韩则岭村调查》主编;《中国各民族英杰》(六卷本)副主编;参著:《云南地方文学史•古代卷》;参编《云南百年故事》。论文:《隐秘的祭祀:一个哈尼族个案的分析》《哈尼族“阿倮欧滨”自然宗教信仰分析》《司岗里的叙事结构分析》《东乡族宗教生活: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坪庄乡韩则岭村》《文化生态环境与哈尼梯田旅游开发》《论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民俗文化因素》《论普米族葬礼“给绵羊”仪式中的叙事交流》等。
舒凌鸿
舒凌鸿,1975年7月生,汉族,云南宾川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理事,云南大学叙事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冰心文学馆客座研究员、文学院教工二支部书记,院党委委员,获“伍达观教育基金奖”先进教师奖、云南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叙事学科建设与培养体系创新研究)。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访学学者。承担课程有:外国文学、东方文学、叙事学、欧美文学专题、现代英诗研究等。叙事学理论专著:《女性言说的自由与禁忌:中国现代女作家叙述声音研究》,译著:《非自然叙事:理论、历史与实践》。共发表叙事学论文、译文20多篇,CSSCI及A&HCI论文等9篇。其中英文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Neohelicon上。《系列叙事六要素》一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共主持课题6项:国家社科年度项目:“近现代英国作家南亚东南亚旅行叙事与文化殖民研究”。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后经典视阈下的中国现代女性小说叙述声音模式研究”和“西方现代抒情诗的叙事学研究”。云南大学社科基金培育项目:“浪漫主义诗歌的叙事学研究”、“西方现代抒情诗的叙事学研究”。云南大学“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东方文学》课程思政”。
苏荟敏
苏荟敏,1979年2月生,汉族,云南个旧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就读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2008年6月开始任教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文学院)。担任的主要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中)”“佛教与中国文学”“佛教文化”“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古代艺术鉴赏”等。已出版学术专著《石涛〈画语录〉美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参编《美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等,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石涛《画语录》与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型研究”,曾获云南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孙兴义
孙兴义,1971年2月生,汉族,云南宜良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至1993年就读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计科系团总支书记、信息学院党委干事等职。2001年调入人文学院(今文学院前身)任教至今。其间分别于2001年、2011年在本校获得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并曾于2003年-2006年受学校委派赴泰国宋卡王子大学任教,讲授中国文化、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后又于2018年-2019年赴华南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文学院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先唐文学、文学思想及古典诗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过《诗经》导读、中国古代文学(上)、《史记》研究等课程。主持完成校级教改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代解《诗》学与传统诗学之建构研究”,点校《补过斋文牍》(中华书局2019年),在《光明日报》(理论版)、《文艺理论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在〈诗〉中发现诗:清代解〈诗〉学对古典诗学体系的拓展》《孟子诠释思想再探索》及《叶燮以“温柔敦厚”为诗本体的思想分析》等论文。
王皎
王皎,1973年8月生,汉族。硕士,讲师。致力于云南民族文化及民族茶文化的研究。教授《茶艺与茶文化》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十余年,在《茶道》《云南普洱茶》等省级刊物发表文章及茶席设计作品若干。目前有民族文化类专著一本,参著两本,主编两本。国家人力资源部认证茶艺技师,普洱茶茶道师,原云南大学茶文化研习会创办及指导教师、云南大学古琴社指导教师。
王卫东
王卫东,1964年6月生,汉族,山东济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至2002年在云南艺术学院任教,2002年调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教至今,历任云南大学中文系科研秘书、副主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艺术与设计学院主持工作常务副院长、文学院院长。主攻文艺理论、美学基础理论,兼及中国古代美学、文化学。讲授过“美学”“文学概论”“西方美学史”“中国的智慧”“西方文化概论”等课程。1997年获教育部“全国师范院校优秀教师”(曾宪梓奖),2014年获云南省政府“云南省中青年科学和技术带头人”。第十、十一、十二届云南省政协委员,昆明市五华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第一、二届云南省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有《现代艺术哲学引论》《艺术理论初探》等专著,在《文学评论》《南开学报》《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主持过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
王新
王新,1979年8月生,汉族,湖南宁乡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副院长。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华文促会美育分会副主任、《江汉学术》编委、云南大学“东陆学者”、云南省卓越青年教师、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持云南大学精品课程1门,主讲《艺术史专题》《视觉文化导论》等课程,获国家级、省级课题6项,获教育部、中国文联、上海市教委、云南省政府、中央美术学院、《人民文学》等全国文章奖励10项,在各大报刊发表术论文、作品100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摘,从事文艺理论、艺术史论与视觉文化研究。著有《诗画乐的融通》(中国社科出版社,2012)、《见与不见——读图时代的视觉教养》(新星出版社,2014)、《孤往雄心:发现“德国学派”艺术大师全显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清水才华:关于乡土与艺术的风雅笔记》(东方出版社,2018)《德国学派艺术大师全显光谈艺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20)《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诗画融通的美育之道》(广西师大出版社,2022)《美令人远》(云大出版社,2022),主编“一品”丛书等。
王云杉
王云杉,1993年生,彝族,云南昆明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当代文学批评范式。讲授“中文写作”“专业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等课程。曾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助教、南京大学文学院助教、徐州工程学院“科幻文学与数智人文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获得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一等奖学金,被评为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度研究生三好学生、广西师范大学2019届优秀毕业生。获得南京大学第四届叶子铭学术奖学金、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二等学业奖学金。受邀参加了南京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白先勇戏剧影视作品研讨会”、浙江现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文学化与史学化: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意识反思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主办的“中国新文学学会第34届年会”、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22届学术年会”等会议,并做主题发言。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参编《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启蒙”文学思潮史》《中国新科幻文学十五讲》《百年广西多民族文学大系》等著作。在《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艺术报》《中国现代文学论丛》《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10余篇。
王仲黎
王仲黎,1979年生,汉族,湖南祁阳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获比较语言学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进入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2013年12月出站。2009年7月进入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工作,2017年调动至文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担任文学院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方言学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教学;2016年晋升副教授并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迄今为止,出版专著1部,公开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CSSCI)10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国家语委项目4项,省级社科项目3项,校内项目3项,以第一参与人身份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2018年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系列,2019年担任云南省语委语言文字咨询专家(汉语方言)。
魏帆
魏帆,1976年5月生,汉族。本科,管理员。负责离退休管理工作,工会主席,并兼管工会工作,以及办公室部分工作。
魏磊
魏磊,1988年10月生,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08—2019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9—2022年,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主要从事清代文学与文献研究,其中着力于清初诗歌与诗学领域。担任《中国古代文学史3》《中国古典文献学》等课程教学工作。先后在《求是学刊》《励耘学刊》《天一阁文丛》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魏云
魏云,1977年6月生,汉族,云南玉溪人。硕士,讲师。中国致公党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美国华文教学协会会员。2002年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过《文学概论》《诗歌研究》(后更名为《中国新诗选读》)、《文学创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经典选读》《各体文习作》等课程的教学,2002-2012年担任中文系银杏文学社指导教师,曾获云南大学优秀社团指导教师、致公党云南省优秀党员等表彰。近作有读书札记《一代新人的诞生》《青春的幻灭》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新诗评论、中国当代成长小说研究。
向丽
向丽,1978年11月生,汉族,广西桂林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8月至今在云南大学文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文学院审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审美人类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讲授《美学》《审美人类学》等课程,本科生课程《美学》被评为云南省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出版《美学》《审美人类学》等教材。出版和参编著作、教材、译著10余部;在《文艺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国外社会科学》《文艺理论研究》《民族艺术》《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年项目、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年度项目、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创新团队等科研项目共计11项。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8)、中宣部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获费孝通艺术人类学奖一等奖、优秀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
谢小刚
谢小刚,1985年1月生,汉族,甘肃静宁人。博士,讲师。2015年7月进入云南大学中文系,主要担任《大学国文》《中文写作》教学。在《北京社会科学》《文艺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
谢雪梅
谢雪梅,1971年1月生,汉族,四川雅安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6月入职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工作至今。任教的本科生课程主要有《外国文学》《老庄导读》《比较诗学》,研究生课程主要有《比较诗学》《中西文论专题研究》《欧美文学专题》《西方思想史》,长期任教通识教育课程《戏剧鉴赏》。研究方向为文学现象学、比较诗学、跨文化研究,著有学术专著《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在《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学术论坛》《中国文化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象学视域中文学共同体的实践性范式构建研究”,以及省级、省教育厅、校级科研项目。
杨慧敏
杨慧敏,1994年12月生,白族,大理祥云人。硕士。现任研究生秘书,2020年12月至今,在云南大学文学院负责研究生教务工作。
杨磊
杨磊,1980年9月生,白族,云南大理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就读于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中文系,南京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于2006年入职昆明理工大学,先后任教于昆明理工大学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素质教育中心,2021年5月入职云南大学文学院。目前主要承担本科生课程《文学概论》《中文写作》和研究生课程《形式主义文论与批评》。曾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数篇论文,其中部分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9年获云南省第二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同年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承担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教育部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一项。主要从事西方文学理论和美学、中国美学思想史研究。担任教育部硕士论文评审专家。
阳彦怡
阳彦怡,1981年3月生,汉族,云南大理人。日本文学学士,中学一级教师。2003年7月-2016年9月,任教于云南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16年10月至今,任职于云南大学文学院。2016年10月-2021年4月期间担任过党务干事、科研秘书、外事秘书等职,同时负责留学生工作;2021年4月被聘为文学院专职组织员,负责统战工作,兼外事秘书、留学生教务;2022年6月起兼任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
杨园
杨园,1978年11月生,汉族,云南昆明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2005年复考入云大中文系,文艺学研究生学历,201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毕业留校,在中文系及文学院任教至今,其中2018年至2019年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做访问学者。讲授的课程主要有:《老庄导读》《文艺理论名著选读》《中国古代散文选读》《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国学概论》《道家道教文化概论》《文心雕龙研究》等,指导学生获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优秀征文奖。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论、汉魏六朝文学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代表论文有《<文心雕龙>书名辨证》《<文心雕龙>“神思”义考原》《<二十四诗品>与道教》《<霍小玉传>引诗改字释论》《论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的“逸”及其美学特征》《以汉魏辞赋考释汉画像之鱼车图》《刘文典晚年的政治理念》等。现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
詹云海
詹云海,1984年3月生,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正科级专职组织员。2009年8月至2015年7月任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思想政治辅导员,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任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办公室秘书,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任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副主任,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任云南大学文学院组织员,2021年4月至今任云南大学文学院正科级组织员。
2009年获“云南大学2009年本科生军训优秀指导员”称号,2012年所带2009级生态学专业获“2011-2012学年云南省优秀班集体”称号,2012年获“2010-2012年度云南大学优秀辅导员二等奖”,2015年所带2012级生物学基地班获“2014-2015学年共青团云南大学十大红旗团支部”称号,2015年所带2012级生物学基地班获“2014-2015学年云南省优秀班集体”称号,2015年获“2013-2015学年云南大学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张多
张多,1989年6月生,回族,云南昆明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论评论专委会委员。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曾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开设《中国民间文学》《神话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等课程。获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云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云南大学教师教学大赛特等奖,省级一流课程。
出版专著有《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俗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中华创世神话的精神世界》(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等。发表论文有《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从典籍到数字媒介的神话谱系化实践》(《云南社会科学》2022-6)、《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的神话学史书写——以哈尼族神话研究为主线》(《民族文学研究》2021-2)、《抖音里的神话:移动短视频对中国神话传统的重构》(《西北民族研究》2021-1)、《反思口头传统研究中的本土文类——以哈尼族“哈巴”为例》(《民族艺术》2020-3)等5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稀见资料整理与研究(1958—1983)”。
张计连
张计连,1979年7月生,汉族,湖南浏阳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8月入职云大,从教至今。主讲本科生课程“外国文学(上)”、“外国文学(下)”、“外国文学(一)”、“世界文学名著精读”“比较文学”以及研究生课程“圣经与西方文学”等。参加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二等奖,发表教学论文两篇。公开发表科研论文二十多篇,出版专著《镜观物色:彼得.凯里小说中的认同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主持科研课题4项,其中“生态批评视域下的美国海洋文学研究”为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张梦夏
张梦夏,1988年7月生,汉族,重庆渝中人。硕士,讲师。主要负责本科生思政教育及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担任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云南大学)主讲教师。曾多次获得云南大学优秀辅导员、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优秀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征兵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主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普项目《西南联大精神的翠湖足迹》、云南大学校级项目《自我塑造型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研究》、云南大学校级项目《云南大学辅导员履职能力提升沙龙——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云南大学“理解中国”系列丛书之十二《通过观察理解中国——“理解中国”观察笔记·2020》。具有生涯规划师资格认证、国际职业导师(中级)、高校就业指导师等资格证书,参与三个校级生涯工作室、七个实习实践平台建设。曾代表学校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新西兰怀卡托大学交流就业指导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带领学生赴香港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进行短期访学;多次指导暑期三下乡项目、大创项目和学生社团建设,有丰富的学生实习实践教学指导经验。
张震
张震,1976年8月生,汉族,湖北利川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就读于湖北大学中文系、云南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6年7月开始任教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文学院)。担任的主要课程有“外国文学(一)”“论孟导读”“诠释学研究”“西方文论选读”等,参编教材《中国古代文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应用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等,主持云南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项目1项,曾获云南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云南大学第十四届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云南大学2021年度“红云园丁奖”等。已出版学术专著《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个体的探寻——郁达夫独创性问题研究》(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1项,曾获云南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云南省第十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张之为
张之为,1982年8月生,汉族,广东广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入职云南大学。承担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上)、《敦煌文学研究》,硕士《古籍整理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等。出版《融通与建构:〈唐声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诗可以歌》(三联书店2022年)、《〈唐声诗〉校理》(商务印书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2020年)、《唐诗与音乐》(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在《文学遗产》《光明日报》《中山大学学报》等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第十八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九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大幅转载。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刘禹锡研究会副秘书长、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云南大学东陆青年学者。
张志平
张志平,1967年11月生,汉族,云南昆明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7月至2005年3月,在云南农业大学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2005年3月至今,在云南大学工作。讲授博士生课程《“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专题研究》、硕士生课程《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本科生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等。
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论文集1部,专著《中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乡土小说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完成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化机制研究”鉴定等级“优秀”,独立完成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省委联系专家,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文化名家”、云南大学“东陆人才计划”东陆骨干教授。是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作家与中国文学现代化”、云南省研究生导师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博士生导师团队”负责人。
赵倩
赵倩,1979年3月生,汉族,云南玉溪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语义学。2007年至云南大学中文系(今文学院)工作至今,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担任的主要课程有:本科生的“语言学概论”“中国现当代语言学”、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汉语词汇学”。
参编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教材。在语言学权威及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四次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持结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入选云南省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代表性专著有:《汉语人体名词词义演变规律及认知动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获得2014年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届“罗常培语言学奖”;《理据理论与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商务印书馆,2023年)。代表论文有《汉语V+N偏正式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与构词理据》(《世界汉语教学》,2020年第2期)。
赵威
赵威,1991年3月生,汉族,河南周口人。博士,讲师。讲授本科生课程“中文写作”、留学生课程“中国风俗与礼仪”等。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天府新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和译文数篇。参编著作《审美人类学:理论与实践》(文化艺术出版社,2022年)。
赵玮
赵玮,1986年5月生,汉族,河北蠡县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5年7月至云南大学工作。教授“现代汉语”“汉语词汇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第二语言研究方法与设计”等课程,所指导学生多次获得省级、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奖。出版著作1部,在《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赵燕珍
赵燕珍,1981年1月生,白族,云南大理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8月入职云南大学文学院。主要承担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语言调查与实验、汉语语法学、语言人类学等课程的教学。出版《赵庄白语参考语法》(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大理白语》(第一作者,商务印书馆,2022)、《阿昌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合著,商务印书馆,2008)、《元江县羊街乡语言使用情况及其演变》(合著,商务印书馆,2009)、《云南芒市潞西阿昌语》(合著,商务印书馆,2019)等多部学术著作。在《民族语文》《语言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并完成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课题2项、云南省教育厅项目1项。
赵永忠
赵永忠,1972年1月生,汉族,云南宣威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副研究员。1996年7月至2005年6月,云南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历史课教师;2005年7月至2005年12月,云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教师(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任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2015年12月至2019年1月,任文学院党委副书记;2019年1月起,任文学院党委书记。自2015年以来,主要担任泰国留学生《中国历史》、全校基础必修课《中文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团结公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研究》等课题。参编著作《中国西南民族通史》(第三作者)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参编著作《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主编《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历史卷》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著作《当代中国西南民族发展史论》获云南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著作《宋朝成都府路和梓州路少数民族的历史研究》获国家民委第三届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郑婷
郑婷,1983年1月生,汉族,云南昆明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发表论文《浅论明初台阁诗风构建中的三次变化》《嘉靖六年张璁、桂萼入阁与明代馆阁诗学凋敝之始》《从“唐”、“宋”二义的价值重置看万历年间复古诗学的内部分化——以胡应麟<诗薮>的宋诗论为核心》《“废学救国”,抑或“调和进化”?——<甲寅>周刊诗论发微》等。参与上海辞书出版社《大辞海•中国文学卷》以及云南大学《大学国文精读》教材的编写。主持教育部青年人文社科项目《明代宋诗接受研究》。
周婷
周婷,1968年12月生,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讲师。1987年7月至1994年8月在昆明重型机器厂中学任教,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在云南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97年7月至今在云南大学文学院任教。担任的主要课程《基础写作》《散文研究》《公文写作》《教育心理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科研成果专著《中国青少年人格教育》,社会服务主要工作有为多个社区创建社区垃分学校;为多个小学创建垃圾分类实践教育课程;为多个社区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宣传与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制定城乡社区社会实践活动运行体系;为大学生制定城乡社区公益志愿服务运行体系;为多个城乡社区设计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活动体系;为多个城市社区设计未青志愿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计划。
邹慧玲
邹慧玲,1977年4月生,汉族,河南省上蔡县人。博士,讲师。2001年1月,任教于驻马店教育学院中文系。2010年9月至今任教于云南大学文学院,主要讲授《中文习作》《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美》《大学国文》等课程。
曾莹
曾莹,1978年2月生,汉族,广东清远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7月参加工作,于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任教。2008年4月调入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任教至今。担任讲授的本科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下)》《红楼梦赏析》《中国戏曲史》《中国古代诗歌导读》;研究生课程则有:《汤显祖研究》《红楼梦研究》《元明清诗歌专题研究》《中国戏曲史专题研究》。其中,《中国古代文学(下)》入选学校首批卓越课程。《中国古代诗歌导读》获得学校品牌课程立项。《汤显祖研究》是研究生优质课程。2011年获云南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诗歌、戏曲、元明清文学研究,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文人雅集与诗歌风尚研究初探——从玉山雅集看元末诗风的衍变》(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云庐日月》(中国戏剧出版社2022年版)等,点校(民国)杨增新《补过斋文牍初编》(中华书局2019年版)。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元代声诗研究”,以“优秀”鉴定结项。另为云南省社科重大项目“云南文学史”子课题负责人。其中,《文人雅集与诗歌风尚研究初探——从玉山雅集看元末诗风的衍变》获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2011—2012年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