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改革创新 勇于担当
与云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戮力同心 同向同行
——在全校教师大会上的讲话
云南大学党委书记 杨林 教授
(2018年1月4日)
今天的会议,是学校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大会。为什么在年初就要召开全校教师大会?因为,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1月2日,省政府召开了第130次常务会,要求云南大学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找准差距和不足,深入分析研究,集中用力、突出重点,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全力推进云南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1月3日,十届省委第四次全会上,陈豪书记代表省委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明确要求。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推动云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为使全体教师认清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了解面临的挑战与不足,明确每个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动员全体教师人人关注学校发展、人人参与学校改革、人人融入学科建设、人人为一流大学建设奉献力量,学校决定召开全校教师大会。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云南大学近百年建校史上极不平凡、永载史册的一年。
2017年9月,云南大学成功入选国家首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这是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需要,是云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长期支持的结果,是云大近百年办学的深厚积淀和历代云大人不懈奋斗的结果。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在云南大学发展史上,是历史性的突破,是历史性的转折,是历史性的机遇,是历史性的跨越。
省委省政府领导第一时间对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表示热烈的祝贺,陈豪书记批示:“望以此为契机,瞄准一流目标,学习先进,苦炼内功,开放包容,勇攀高峰,努力为国家战略实施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阮成发省长批示:“这是百年难遇的历史性机遇,机遇难得,责任重大,希望以此为契机,改革创新,争创一流。”李小三部长批示:“重在建设,须臾不可松懈,总体把握好,分步实施好,积小胜为大胜,久久为功”。
古人云“谋定而后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要对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一个准确判断和清醒认识,这样才能把握双一流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有效地应对双一流建设的挑战,采取有力的措施推动学校实现跨越发展,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国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这些变化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更加注重特色打造、更加注重创新引领、更加注重需求导向的新要求。
当前,我们面临的机遇主要体现在四个“新”:
一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国家将“创新”列为“十三五”期间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将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高校作为知识、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的主体,将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大有作为。
二是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空间。着眼于国家发展大局的需要,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的三大定位。为我校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是“双一流”建设提供新动能。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要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党和政府对“双一流”建设给予了巨大的政策、资金支持,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我校只有适应这种变化,及时转化发展动能,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四是学校建设发展步入新阶段。在历代云大人不懈奋斗打下的坚实基础上。近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持续提升,“服务云南行动计划”和“树木树人计划”有效实施,特别是学科建设突出的成效,迅速提升了学校的贡献力、美誉度和实力,为成功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2017年12月28日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云南大学A+学科、A类(含A+)学科、B类学科(优势学科)数量分别为1、2、14。从42所一流大学学科评估结果看,成绩“有目共睹”:
首先,从学科综合情况看,我们优于2所原985大学和2所原211大学。
第二,如果按A+学科数量看,我们还略优于6所原985大学。
第三,云南省高校A类学科2个(云大2个),B类学科33个(云大有14个)。
目前,学校与国内其它一流大学的差距正逐步缩小,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有底气、有勇气,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我们“双一流”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前所未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还有很多突出的问题,比如:发展不平衡改革不到位、活力不充分、发展质量不高、学科实力不强、国际化程度不高等等仍然是我们最突出的问题,与原985大学同台竞技、实施动态调整,特别是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倾力支持下,能否抓住重大的历史机遇,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这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要破解这些难题,迎接这些挑战,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此时此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全校师生凝聚共识,我们要更加注重质量提升,而不是一味扩规模、上专业、提规格、设机构;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而不是一味盲目攀高或求全求大;更加注重机制创新,而不是拘泥于原有利益格局和固定模式套路;更加注重需求导向,而不是蒙着头、关着门,脱离社会需求办学;更加注重立德树人,而不是只教书不育人;更加注重党的建设,而不是轻视、弱化党对高校的领导。
为此,我借全校教师大会这个机会,分享四点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一流大学具有共同特征,更有鲜明的特色。对我国高校来说,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服务中体现大学的价值追求。
这个道路和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核心要素。主要是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作为大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精神的思想基石;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大学育人的独特优势;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大学领导体制的核心坚守;把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作为大学治理的基本依托。这些方面是显著区别于世界其他高校的。从根本上讲,大学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四个服务”的要求,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真正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具体对云南大学而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就是要把“扎根云南、服务国家”作为核心要求,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把云大建成世界一流高校,成为国家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教育高地。
具体对云大的干部和教师而言,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自觉性坚定性,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四个服务”的要求,切实把立德树人的使命和教书育人的职责紧密的结合起来。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建设要求统一起来。比如: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实践中,必须按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要求,正确区分和处理好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学术观点问题。对政治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对思想认识问题,要摆事实、讲道理,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对学术观点问题,要发扬民主、平等讨论、充分说理、以理服人。总的来讲,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标尺,衡量是非曲直,既不能把一般的学术观点和思想认识问题政治化,也不能把政治原则问题当作一般学术观点和思想认识问题来对待。
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守大学的初心与使命
大学存在了千年,尽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赋予了大学很多的职能和任务,但我认为,大学的 “人才培养”职能,始终处于最根本、最基础性的地位。
我们的大学教育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目标是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其核心是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大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剥离了“人才培养”这一根本职能,那么,大学将不能称之为大学。
因此,只有立足于人才培养这个根本,大学的其他职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也可以说,人才培养就是大学的初心。这也正如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谈到大学的回归时,所讲到的一样:大学要回归本分,教师的本分就是教书育人;要回归初心,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所以,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是我们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坚守的初心,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我们每位教师的本分和使命。
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强化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拥有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成果需要每一位教师一流的工作来取得。与之前“211”和“985”注重经费、学科、设备、项目等硬件建设相比,“双一流”更加注重大学的全面建设,需要学校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更多方面进行整体规划,从内部治理结构、创新培养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等进行深入改革。规划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统筹各种资源,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立德树人、严谨创新,通过一流的工作,创造一流的业绩,产出一流的成果。一流的工作,是对传统和常规工作的优化改革,是传统和常规工作的提高升华。每一位教师要自觉顺应“双一流”建设的需要,让“一流”成为个性品质和自觉追求,树立一流意识,开展一流的教学和科研,创造一流的新知识和成果,培育一流的学生,以“一流”的责任担当和“一流”的一砖一瓦搭建起“双一流”的高楼大厦。
建设“双一流”还需要教师的广泛参与、勠力同心、勇于担当。“双一流”建设是提升学校建设发展水平的“全面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没有广大师生的广泛参与、勠力同心、积极作为,“双一流”建设不可能成功,更不可能持久。“双一流”建设需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要统筹整合,团结共进。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学校“双一流”建设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才会为每个教师个体成长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只有一流大学卓越的声誉和一流学科厚实的支撑,才会为个体在科研、育人上实现抱负创造更坚实的基础。每一个教师都不要做等待者、旁观者、清谈客,要做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以“功成一定有我”的气魄,自觉、自愿参与“双一流”建设,担当起“双一流”建设的使命和责任。
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学校发展和师生幸福的同步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学校在推进一流大学的建设中也必须坚守“发展为要、民生为本”,所有的制度设计、改革措施、资源调整、奖励绩效、利益分享都要切实的落实以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切实关注民生,把实现全体师生的根本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兼顾当前和长远,抓住重点和关键,以和谐塑造幸福云大,以大爱彰显文化云大,以打造云大命运共同体来凝聚发展的一切力量,引导师生共享学校发展的成果和世界一流的荣耀。
老师们,把云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机遇难得、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靠什么完成?打造云大命运共同体,云大的百年梦想,靠什么去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只争朝夕的行动者,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2018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以李大钊的这句名言,昭示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精神、奋发有为的姿态,确立了苦干实干的主旋律、主基调。要完成我们的目标任务,要实现我们的梦想,要把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我们每一位干部教师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我们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历史的契机等待我们去把握,光荣的使命等待我们去肩负。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空想也好、嘘声也罢,说的天花乱坠到头来也是一场空,只有把身边的事,日常的事做到位、做踏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岗位做奉献,把自己的工作做实做好,才能用实干托起我们的梦想,才能跑好历史接力赛中自己这一棒,不负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的重托,云南人民和全校师生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