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重点实验室于黎研究员、胡靖扬副研究员发表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溯源方法研究观点文章
发布时间:2024-08-28 作者: 来源:

2024年8月21日,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于黎研究员和胡靖扬副研究员在综合性学术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5年影响因子18.6)发表了题为“Approaches to tracing the geographic origin of wildlife trade”的观点文章。通过总结当前多种野生动物贸易溯源方法,并对未来非法野生动物贸易追踪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追踪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来源提供了新的见解,有助于预防非法贸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野生动植物贸易是仅次于武器和毒品的全球第三大非法贸易,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重大威胁,增加了物种灭绝的风险。追踪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来源已成为保护工作的优先事项。目前已经开发了多种技术来追踪非法贸易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来源,从而协助执法机构追查贸易路线,打击非法贸易,保护生物多样性。

该观点文章总结了目前用于追踪贸易物种地理来源的分析方法,包括贸易记录、元素特征和分子遗传学分析等方法背后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它们在来源地追溯方面的应用实例,提出结合多种互补的方法将会提高野生动物贸易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并对今后非法野生动物贸易追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作者建议针对特定物种的地理、表型、元素特征和遗传信息等建立多维数据库,通过提供准确识别和监测被贸易物种所需的详细信息来增强跟踪能力。此外,从已知地理来源收集和获取足够多的参考样本数据是追踪非法交易野生动物来源的关键。因此,在野生动物贸易监测和执法战略中,开展国际合作,优先收集参考样本至关重要。而且,开发创新性的方法来帮助确定非法贸易的来源至关重要,例如开发大规模数据分析的人工智能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等。同时,还应考虑监测暂未被列为受威胁或濒危物种的贸易,以防止它们因贸易而灭绝。此外,将非法贸易物种的来源与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途径联系起来,可以确定人畜共患病的潜在热点,并有助于防止人畜共感染疾病的传播。

图1. 目前用于追踪非法贸易野生动物地理来源的方法和应用。

云南大学于黎研究员、胡靖扬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谷桐桐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和云南省科技厅与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重点项目等项目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nsr/nwae286

来源:云南大学网页

供稿:重点实验室

编辑:党委统战部

于黎:民盟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民盟云南省委委员,云南大学省部共建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