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心怀“国之大者”创一流  矢志科研创新求真知 云南大学2023年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进展回顾
发布时间:2024-01-02 作者: 来源:云南大学网页

2023年,学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奋力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坚持学术兴校,扎根西南边疆,心怀“国之大者”,以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全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云大力量。

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年度立项数创新高

2023年,学校获得1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其中,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抗美援朝战争口述资料采录与整理”重大专项1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1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5项,创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年度立项新高。

二、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立项总体保持稳定

2023年,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53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2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个人项目1项(重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37项、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项目1项(重点)。在年度项目中有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9项、青年项目6项、西部项目10项(位列全国高校第2位)。

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各类项目1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年度项目10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1项。其中,年度项目立项“规划基金、青年基金”6项、“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3项、“高校辅导员研究专项”1项。

三、持续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2023年,学校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CSSCI期刊论文557篇,出版学术著作126部。其中,在《政治学研究》《民族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法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2篇;周平、谢青松、何明等论文被《新华文摘》第17期、第15期、第12期全文转载,周平《民族问题的整体性治理及其构建》原文发于《社会科学研究》2023年第4期,谢青松《读书的四种境界——〈读论语孟子法〉解读》原文发于《光明日报》2023年4月21日16版,何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经验研究: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作为当期封面文章进行转载推介,原文发于《西北民族研究》2023年第1期;谭同学、赵灿、刘鹏、宋红娟、徐士彦、胡洪斌 、杨明洪、林文勋、何明等研究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2月,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王越平教授、游天龙副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China Information以“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边疆”为主题发表高水平论文。7月,历史与档案学院罗群教授《警惕“去中国化”陷阱——评西方学者的中国西南边疆史研究》被评选为2022年中国历史学10篇优秀论文之一。9月,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喻辉教授主编的《牛津手册:中国与海外华人音乐》,在全球发行。

四、高质量科研成果获奖数量持续攀升

2023年,一批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科研成果获奖。一是获第五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3项。冯翔获汉文学术论文类一等奖,杨明洪、尤力获汉文研究专著类三等奖,李志农、高云松、邬迪、和淑清获汉文学术论文类三等奖。二是获2022年度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陈雪),二等奖1项(徐清),三等奖2项(杨明洪、李志农)。三是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奖64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0项,获奖比例占全省1/3。对于获奖者的表彰,既是对深耕学术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肯定,也是旨在鼓励广大社科工作者努力创造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云大贡献。

五、国家级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民族政治研究院再次入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2023年4月,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文,公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名单,第二轮建设共有28家单位入选,建设周期为3年,2023 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二是再次获批国家级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6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云南大学等40家单位入选,云南大学基地由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李炎教授担任首席专家。

三是作为发起单位组建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中宣部国际传播局指导,牵头高校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云南大学等14所高校作为发起单位,把国际传播各方力量团结起来,把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有机融合统一起来,为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力量。

四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3月,实验室向学界公开“一带一路”沿线中资企业调查第一期数据,搭建实验室虚拟数据平台,建立局域网实现校内用户和校外用户对中资企业调查数据的在线访问。针对中越关系、口岸开放、中老铁路等议题撰写资政报告12篇,其中4篇被中央协调机构采纳,2篇被省部级单位采纳。10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联合《经济研究》编辑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第五届微观经济数据与经济学创新论坛。

六、“中国乡村大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3年,云南大学积极开展中国乡村大调查工作,各项目组与全国18所高校的875名师生深入西盟、德钦、弥渡、沧源、贡山等省内42个样本县(市、区)的346个行政村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以巩固脱贫成果为主题的6篇研究报告,刊登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改革内参》。其中,由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许庆红副教授撰写的《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规模性返贫风险及防范》作为主报告发表,民族政治研究院郭台辉教授、政府管理学院罗强强教授以及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邓玉函教授、王越平教授、陈雪副教授撰写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问题及帮扶建议》《口岸经济发展的城镇化路径——以云南省为例》《稳定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要加强人才建设》《对口支援返贫的经验与思考——以沪滇协作为例》等专题报告同时发表。此前,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游天龙副教授《参与乡村振兴、兴边固防等国家级战略,民营平台企业心存顾虑》的研究报告在该刊发表。同时,相关研究成果在《社会学研究》《开放时代》等期刊陆续发表,一批决策咨询报告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

七、学校区域国别研究能力不断提升

2023年,学校持续深化区域国别研究,以建设一流学科为目标,构建具有云大特色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重点围绕区域国别理论与实践、东南亚研究、南亚研究、西亚非洲研究和“一带一路”国别调查与研究等领域,探索交叉融合发展,与民族学、经济学等学科开展对话,形成区域国别研究理论体系。6月,由国际关系研究院、周边外交研究中心、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举办的2022澜湄合作蓝皮书发布暨“澜湄区域与国别研究的理论前沿和热点问题”研讨会在云南昆明举行。9月,第六届跨喜马拉雅发展论坛暨第十四届西南论坛以“三大倡议视野下的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合作”为主题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举行。11月,由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人类学与区域国别研究论坛”在云南大学成功举办。

八、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023年,学校依托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充分发挥智库咨政建言和社会服务功能。2月,云南大学与迪庆州委统战部启动“中华民族认同联合调研基地”建设,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决策部署。12月,由云南大学负责承办的“2023新型智库治理论坛”在昆明举行,来自国家高端智库、“双一流”高校智库及各省市智库管理部门、CTTI(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学校逐步探索出边疆民族大学学科建设和智库建设协同发展路径,形成具有服务国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库集群,努力推进国家高端培育智库建设。

九、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陆续开题

3月27日,政府管理学院廖林燕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重要论述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昆明举行,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研究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对于稳边固边兴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4月8日,民族政治研究院郭台辉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现代化实践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究”开题论证会举行,开题论证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专家组与校内专家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肯定,认为项目选题具有重大现实价值,总体框架设计合理,研究思路清晰。

5月21日,历史与档案学院马琦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2年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实践及得失研究》开题。专家组认为,该重大项目立足学术前沿,指导思想正确、问题意识突出、框架设计合理、目标任务明确、推进路径可行、研究结果可期。

十、云南大学承办第十七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9月25日,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云南省第十七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主会场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举行。本次学术年会以“1+5”的形式举办,即1个主会场、5个分会场。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云南实践”为主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与理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的方法路径”5个分会场展开学术研讨。聚焦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扎实推进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实践路径,共同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时光荏苒,初心坚如磐。过去一年,我们秉承百年历史的薪火传承,独具特色的云大哲学社会科学更加鲜活,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贡献云大智慧。

春草秋木,彩云在南现。面向未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哲学社会科学新的辉煌作出云大贡献。

来源:云南大学网页

供稿:社会科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