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邹成钢课题组在eLife报道在肠道菌群失调时宿主与微生物之间的化学通讯
发布时间:2023-12-15 作者: 来源:云南大学网页

2023年12月1日,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邹成钢课题组在国际著名生物学综合期刊eLife发表了题为“Indole produced during dysbiosis mediates host-microorganism chemical communic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失调时吲哚介导宿主与微生物之间化学通讯的新机制。

宿主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许多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群落失调会引发和加速一系列疾病,如肥胖、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炎症性肠病以及衰老相关疾病。但是,宿主如何响应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调目前还有待阐明。

邹成钢课题组利用线虫作为宿主模型,发现在线虫衰老过程中,作为其食物的大肠杆菌在线虫肠道中会过度增殖,从而损害线虫的生理功能和健康。大肠杆菌在线虫肠道中的过度增殖,可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吲哚。线虫神经元中的瞬间受体电位离子通道TRPA-1可以感知吲哚的累积,从而激活肠道中转录因子DAF-16。该转录因子通过上调线虫肠道两个抗菌基因溶菌酶—LYS-7和LYS-8的表达限制细菌的增殖,从而缓解了肠道菌群失调(图1)。因此,该研究揭示吲哚作为宿主与微生物互作的化学交流信号,调节宿主对肠道细菌失调的适应性反应,以维持正常寿命和机体健康。

图1吲哚作为肠道菌群失调的微生物化学信号维持线虫健康

云南大学杨瑞秋博士和陈永红博士、云南中医药大学吴沁翼博士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唐洁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马怡诚副研究员和邹成钢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云南大学博士后牛善壮和博士研究生赵秋也参与了本研究。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云南省重大科技计划等项目资助。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7554/eLife.85362

来源:云南大学网页

供稿:重点实验室

编辑:党委统战部

邹成钢:农工党省委委员,云大支部主委,第三届省留联会理事,校留联会会长,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