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由云南大学主办的2023腾冲科学家论坛分论坛首届青年科学家论坛在腾冲举办,来自全国40多家单位的100余位青年科学家、企业家、专家学者展开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论坛以“科学事业传承 青年对话未来”为主题,青年科学家们围绕生物医药研发与产业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进行学术交流和分享,激发广大青年学者面向未来科技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首届“腾冲科学大奖”获得者卢煜明在致辞中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他表示青年科学家要擅于从生活中找到科研灵感,跳出领域分析问题,并且要有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决心才能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希望年轻科学家有所启发,成为一颗颗灿烂的“科研之星”。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张改平就“植物源动物疫苗研究”进行主旨演讲,分享了使用植物生产抗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水稻胚乳表达经典猪瘟病毒E2为例,描述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疫苗设计策略,并从安全性、高效性、低剂量和稳定性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为未来的动物疫苗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在“疫苗与生物医药创新”专题活动中,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研究员、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研究院曹云龙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王祥喜研究员、西湖大学孙仁教授、陆军军医大学邹全明教授、云南大学张子杰研究员、沃森生物仝鑫博士、惠正奇医药回爱民博士等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报告。专题报告之后,青年科学家论坛还邀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教授,北京大学魏文胜教授,惠正奇医药回爱民博士,山东大学郭海洋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吴宇轩研究员,沙砾生物刘雅容博士等青年科学家、企业代表开展了圆桌论坛。
在“青年科学家对话未来”专题活动中,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胡凤益教授的多年生稻成果,串起了粮食安全、生态保护、智慧农业以及向科学前沿发起再冲锋的诸多话题。“多年生稻新品种的成功创制推广,为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降低生产成本迈出了重要一步,但还有诸多科学难题待解决。”胡凤益说,“野生稻多年生地下茎的遗传机制以及遗传改良应用的很多问题,目前还不清楚,若解决这一重大难题,培育多年生小麦、玉米、大豆或将不是梦。”
“栽插一次多年生稻,能连收10茬。基于胡凤益教授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们支持他所带领的年轻团队进行原始创新、自由探索,连续5年每年资助500万元。”腾讯新基石科学基金会项目运营负责人佟贺丰介绍。
8位中青年科学家和企业家代表,以“青年科学家对话未来”为主题,分别围绕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探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与前沿,对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企业支持模式等方面发表独到见解。呈现了一场跨界合作的精彩对话,为未来的科学发展描绘了更为广阔的蓝图。
副校长吴涧表示,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需要科学家及科学精神的薪火传承,期待通过论坛激发青年人才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推动学术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促使更多青年科学家展开跨领域的研究与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助力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胡凤益团队的“多年生稻技术”代表云南大学参加了“腾冲科学家论坛▪科技创新成果展”。与传统稻作生产过程相比,多年生稻从第二季开始仅需田间管理和收获两个环节,不仅节约成本,还减少了劳动力,研究成果吸引了不少业界人士前来了解,向参会嘉宾和公众充分展现云南大学在主动融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特色。
会议闭幕式上,论坛名誉主席饶子和院士进行了会议总结,他感谢参加青年科学家论坛的所有科研工作者,并对青年科学家寄予了厚望,希望青年科学家能够传承老一辈的科研精神和劲头,努力做出更多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并实现转化产业化,推动我国乃至世界的生物医药的发展,为全球人类生命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青年科学家论坛”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省教育厅、共青团云南省委指导,云南大学主办,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新华集团、广州实验室病原体结构与临床应用创新研究院、北京网易传媒有限公司承办。
云南大学科技处
2023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