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8日,云南省中老孟缅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国际联合实验室赵志芳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Remote Sensing上发表了题为“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Surface Deformation in the Buzhaoba Open-Pit Mine Based on SBAS-InSAR Technology”的文章。
研究背景:布沼坝露天矿始建于1953年,地质条件复杂。由于开采历史悠久,矿坑多个区域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矿区地表形变是露天矿区生产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可能引发地面沉降、滑坡等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仅会对矿区造成永久性的环境和资源损失,还会破坏包括道路、建筑物和电力设施在内的基础设施,从而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严重的还会危及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为了提前发现异常的地表现象,避免地表形变引发的地质灾害,对矿区地表形变进行高精度监测是十分必要的,基于矿区地表形变情况,全面深入探究布沼坝露天矿二维地表形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重要发现:布沼坝露天矿相较于垂直向的形变情况,矿区东西向的形变更为显著。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是矿区的主要控制性因素。矿区地表形变与降雨有一定的相关性。
总结:(1)布沼坝露天矿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的升降轨LOS向年均形变速率最大为-42.1mm/a和-114.0mm/a。 (2) 对升降轨LOS向形变信息进行二维形变分解。结果表明矿区东南帮和南帮区域的形变较为明显,相较于垂直向的形变情况,矿区东西向的形变更为显著。 (3)根据东西向和垂直向的形变结果,可以看出布沼坝露天矿矿坑坑底出现了明显的抬升形变。抬升形变产生的原因可能包括:边坡蠕动过程和采剥活动的卸荷效应。 (4)通过对布沼坝露天矿地表形变的影响因素分析可知,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是矿区的主要控制性因素,矿区地表形变与降雨有一定相关性。
研究前景与应用:本文可以全面揭示布沼坝露天矿地表形变的分布特征,通过分析矿区地表形变影响因素,可以为矿区进行正常的开采生产活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作者信息: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学院郑玉为论文第一作者,赵志芳为论文通讯作者原文链接:https://www.mdpi.com/2072-4292/16/22/4177
研究结果有关重要图片
云南省中老孟缅自然资源遥感监测联合实验室
Yunnan International Joint Laboratory of China-Laos-Bangladesh-Myanmar Natural Resources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邮箱: zzf_1002@163.com
电话:13888965615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