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谢平和王海军研究团队联合南京大学徐驰教授及丹麦奥胡斯大学Erik Jeppesen教授等国内外学者,通过搜集分析云贵高原过去70年来的鱼类分布数据,从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等角度发现云贵高原鱼类群落正在发生同质化趋势,相关成果以“Homogenization of fish assemblages in an endemic biodiversity hotspot: evidenced from 70-year data from Yun-Gui Plateau, China”为题,发表于淡水生态领域经典期刊Freshwater Biology。
图1 云贵高原鱼类评估信息。(a)IUCN对不同子流域鱼类组成的评估信息,包括数据缺失(DD)、未评估(NE)和评估(EV);(b)9个子流域的濒危鱼类种类数(基于IUCN红色名录类别和标准,近危及以上);(c)云贵高原9个子流域划分。
由于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本土鱼类多样性正受到威胁,尤其是在拥有许多特有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同时,这样的热点区域生物同质化的风险也很高,但这种风险及其潜在驱动因素仍未得到充分研究。该研究基于1950年至2021年间云贵高原鱼类群落研究的相关文献(n = 481),利用气候数据进行环境过滤,建立了鱼类分布数据库(n = 3759)。在此基础上,将云贵高原划分为九个子流域和两个时期(改革开放之前与之后)进行空间和时间层面的比较。结果显示:(1)beta多样性分解的替换指数和相似性指数略有增加,但丰富度差异指数下降,表明云贵高原鱼类群落具有同质化现象且特殊的地理隔离屏障正被打破;(2)鱼类物种丰富度增加的同时,系统发育多样性的明显下降也表明了同质化现象;(3)随机森林分析发现,鱼类物种丰富度增加(按物种丧失-增加分析)与云贵高原的气候因素(温度和降水)、海拔和人类活动有关。鉴于云贵高原鱼类同质化现象令人担忧,该研究呼吁进行系统评估和预防性缓解行动,以保持该地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图2 基于β多样性分解的云贵高原鱼类群落beta多样性三元相图,每个点代表一对子流域。(a)分别由改革开放之前和(b)改革开放之后的Jaccard指数计算;(c)根据Jaccard指数显示1950年至2021年九个研究子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的差异;(d)云贵高原鱼类的物种增加-丧失图。蓝线(表示物种的增加和丧失相等,斜率为1)上方的红线(穿过子流域点的中心点,与的蓝线平行)显示,子流域物种收益大于损失,表明改革开放前后物种增加占主导地位。右上角各流域的物种增加图显示,越远离中部发达地区,物种增加就越少。
我校2021级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石磊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王海军研究员和谢平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获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XDB31000000)、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03AC100001,202401AS070119,202305AM070001)等联合资助。
原文链接:http://doi.org/10.1111/fwb.1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