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团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按照共青团中央“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部署,聚焦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实践育人与思政教育、志愿公益、专业特色“三个结合”,创新开展社会实践项目培育孵化,着力培育一批“可示范、可引领、可持续”的特色精品项目,不断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2023年,全校共组织324支校级社会实践团队(含10支重点团队),5000余名同学,300余名专业教师,聚焦理论普及、党史学习、乡村振兴、发展成就、民族团结等多个领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实践地点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31个团队入选全国重点专项社会实践活动,183支团队圆满完成实践活动,141支社会实践团队正在路上……
云南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地点分布图
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加强培训强化保障
2023年6月起,云南大学团委集中组织开展宣传动员,围绕“三下乡”实践主题,聚焦为党育人主线,立足云南实际,着力厚植学生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内生动力。制定下发《关于开展2023年云南大学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云南区域经济社会特征,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特色,组织开展“三下乡”立项申报活动,打造社会实践项目库,并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
7月13日至19日,云南大学团委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系列专题培训,内容涵盖社会实践调研方法、社会实践新闻稿撰写技能培训、社会实践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等,深化同学对社会实践的认识理解,增强同学安全意识,提升同学实践技能和综合素养,追求实践质量高线,严守人身安全底线。
悟伟力:聚焦理论普及宣讲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云南大学64支“理论普及宣讲团”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通过制作视频、开展读书会、实地访谈等方式,精心设计开展有内涵、有人气的宣传教育活动。参与实践的云大青年走进基层、边远地区、社区、农村、军营等,将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融会贯通。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阳光永仁·红色筑梦实践团前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以“传承红色基因,阅读红色经典”为主题举办社区读书会、开设红色文化课堂,与当地社区居民共同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受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新闻学院暑期三下乡党史传播小分队问道红河,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白云乡和蒙自芷村镇查尼皮村开展社会调研,深入探寻乡村振兴和基层党建问题,亲身感受查尼皮村红色革命的历史痕迹,并为当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上了一堂爱国爱党主题课。
历史与档案学院“筑梦边疆队”前往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柏林乡,为老克田少年儿童之家和马蹄寨村委会开展“卫国守境土,文化捍边疆—麻栗坡马林分站边防人员戍边精神理论宣讲”,并通过征文、演讲等方式鼓励听众抒发自己的感想,加深村民对戍边精神的理解。文学院“声起云湘,青音向党”团队,前往湖南省桃源县泥窝潭乡卫生院、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曙光中路王公塘社区以及云南省蒙自市文澜街道,两省三地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
体民情:聚焦助力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云南大学81支“乡村振兴促进团”,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深入乡村一线围绕教育关爱、爱心医疗、科技支农、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开展定点帮扶、实地调研等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心中有爱,跨越山河。云南大学新型远程医疗互助平台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走进雪域藏乡德钦县,开展实地调研、宣讲活动。近年来,团队聚焦“如何将村民就医难、难就医的通道打开”这一真问题,通过搭建云南大学新型远程医疗互助平台,组织广大高校志愿者为边远地区居民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团队用7天时间走遍德钦县所有中小学校,深入拖顶乡、霞若乡等7个乡镇,在海拔4292—5600米的地方,徒步25公里,进村入户,累计面对面发放宣传资料10000份,发放问卷6000份,现场交流200多次,在了解地方健康医疗及就医状况的同时,手把手指导德钦居民掌握远程医疗平台使用方法,让边远地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云南大学和华侨大学联合组成“爱在西行志愿服务团队”在云南省地矿局的大力支持下携手赴文山州西畴县莲花塘乡,围绕“开设一系列课程、开展一次乡村夏令营、开展一场趣味运动会、举办一场文艺晚会”展开为期21天的暑期乡村夏令营活动,将红色文化、音乐、美育、劳动等素质教育课程充分融入支教活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7月,我校文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推普助力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振兴实践团”等4支团队入选2023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团队分别前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曲靖市会泽县新街回族乡闸塘村等地开展志愿活动。实践团队精心设计教学课程,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与居民日常生活、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等深度融合,通过开展“一起买东西”“普法小课堂”等趣味课程,在激发当地村民学习普通话热情、提升普通话能力的同时,帮助当地居民更好地了解政策、维护权益,为进一步推进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察社情:聚焦发展成就观察
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实践中切身感受着“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国之治”,进一步增强新时代青年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云南大学62支“发展成就观察团”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国情考察、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学习体验、志愿服务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投身强国伟业。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西畴精神中的耕与赓”调研团,扎根西畴三年,积极探索西畴县域现代化治理经验和聚焦西畴生态文明之路。团队在2021、2022年的调研基础之上,继续深入西畴,聚焦西畴精神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探索西畴生态文明发展历程,并以拍摄视频的形式记录西畴的生态修复经验,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中再谱新篇,形成中国式县域现代化模式的创新典范。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筑梦·成就观察”团队,深入云南白药集团,通过参观学习云南白药博物馆、气雾剂生产线、牙膏智慧工厂和物流生产线,了解现代科学如何推动中医药产品开发,助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历史与档案学院“玫都向阳”团队走到山东省平阴县区域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线,深入平阴玫瑰主产区内12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和1个“玉带玫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开展调研,了解平阴县玫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知国情:聚焦党史学习教育
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云南大学33支“党史学习教育团”依托云南本地红色资源,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活动,踏着红色印记,厚植红色血脉,传承革命薪火。
承红色基因,筑青春之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党员师生20余人组成“红军长征过云南—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调研”暑期“三下乡”团队,在2021、2022年完成东线、中线的基础上,继续沿着红军长征过云南西线行程前往滇西四个州市,共调研学习27处红色遗迹、纪念馆等,累计行程1015公里,深入学习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艰辛与伟大。
云南大学团委社会实践部红色小分队实践团追随红军长征的足迹,走进遵义会议旧址、登上娄山关、寻访长征路上的扎西往事,重读鲁口哨重读4·29渡江令……长征路上的新青年,再悟伟大转折,在一步一个脚印中,聆听历史回响,感受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上坚持真理、力挽狂澜的磅礴力量。云南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骨干组成的云岭青年学子实践调研团前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芷村镇查尼皮村、碧色寨、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蒙自烈士陵园等地,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感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接受红色教育、坚定了理想信念,加深了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仰。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丽江调研小组通过对丽江市红色资源进行实地调研,深入挖掘位于祖国西南边疆地区的红色文化,学习我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西部地区的历史事迹和红色精神,发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追溯洱源记忆,赓续红色基因。艺术与设计学院同学组成的云岭百家小分队学习实践团于7月23日至7月26日前往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红色文化保护区围绕“了解红色文化,学习先辈精神”的思想展开调研学习。
促团结: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助力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云南大学84支“民族团结实践团”,围绕民族团结主题展开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进步呈现的新气象,充分感知民族地区发生的新变化,努力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由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新闻学院学生组成的“爱国守边传统资源调查”团队,前往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近距离体验“一寨观两国”,感受边境民族团结氛围,体会“党的光辉在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真意。软件学院“书写青春年华 助力民族团结”暑期“三下乡”实践调研团开展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独龙族模式”的相关研究调研工作,实践团深入村落,深刻体悟了怒江各族人民脱贫致富的成就,学习总结了怒江州在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功经验和优秀做法。
7月24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软件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学院组成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研学实践团聚焦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实地走访石林县圭山镇矣美堵村,了解当地彝族村落基层党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如何发挥作用,引导同学在实践中思考农村基层党建究竟“是什么”“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同时矣美堵村基层党员干部们的集体精神、奉献精神也有效地激励着广大青年学子,将青春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这个暑假,云大学子带着问题调研、带着思考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努力将知识积累、社会观察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
未来,云南大学团委将进一步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形成以项目为抓手,以效果为导向,完善以常态化实践为主体,“三下乡”和“返家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长效实践育人协作机制,引导广大云大青年以社会实践形式到西部、到农村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人生价值,凝心聚力担使命,奋楫实践绽芳华。
供稿:校团委
编辑:李哲
责任编辑:王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