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所动态 >> 正文

我眼中的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七):喜看佤乡之变 体悟调研之道

2023-05-17  

司莫拉佤族村位于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村落,一个民族文化保存完整的原生态古寨。司莫拉在佤语中的意思为“幸福的地方”。整个村落依山而建,内有湿地、森林、竹海、梯田、涌泉,进入村子,佤山原始、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司莫拉佤族村,对民族团结、脱贫攻坚等工作进行考察,还体验了打米粑、敲木鼓等佤族民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后,司莫拉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幸福感不断提升。当地通过着力打造佤族文化特色旅游村,产村融合,帮助村民脱贫致富;通过建设美丽乡村,硬化道路、保障饮水、美化村容,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为深入了解这些变化,云南大学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腾冲小组来到了这个充盈着温暖与幸福的地方,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在这个幸福的地方感受乡亲们的幸福生活。

司莫拉现状

司莫拉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经是司莫拉的真实写照。这些年来,司莫拉通过整合民族团结示范村、美丽乡村、交通、旅游等项目,实施了危房改造、通畅工程、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司莫拉礼堂、民族文化活动广场、民俗文化陈列馆等,中寨从贫穷小山村变成了国家AAAA级景区,原来的泥墙小村旧貌换新颜,现今,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静谧祥和的乡村生活相得益彰,彩色稻田、云谷公园、佤寨广场等将民族文化与自然美景和谐相融,村民们的居住条件大幅改善。

沿着火山石铺筑的石板路,师生们走进这个“幸福的地方”。村寨门口绿树成荫,独具特色的房屋错落有致,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围绕司莫拉主街道,村民们建起了农家乐、咖啡馆和各类特产的专卖店,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什么都好卖”小卖铺生意兴隆,司莫拉村民开创了一条以“幸福”为核心理念的业态链条。

司莫拉幸福书吧是用原来村民的房屋改建的,改建后的书吧在保留了原始房屋建造风格的同时,大幅改善提升了环境和氛围,书吧里陈列着众多书籍,还有当地特色咖啡等饮品提供给游客品尝。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司莫拉时,到当地村民李发顺家亲自体验了做“大米粑粑”,此后,村民们开始经营“大米粑粑”特色体验旅游,并拓展了农家乐等餐饮服务,在“幸福之路”上加快了脚步。几年过去,李发顺家和许多村民都过上了如米粑粑一般香甜幸福的生活。

近年来,云南在脱贫攻坚中因地制宜,因族施策,精准帮扶,推动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了“千年跨越”,和全省全国实现了同步小康,司莫拉正是其中的典范。

曾经的司莫拉,土地零碎,人均耕地量少,传统种养殖业经济效益差。三家村党总支从村情实际出发,以成立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参加实用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技能,增加收入。党总支还组织党员、致富带头人开展宣讲活动,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和分享脱贫技能。清水镇三家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李家免饱含深情地给调查组师生讲述了乡村治理与佤乡的故事,村民们在与调查组师生交谈中表示,乡村振兴更持久的方式是不离土不离乡发展,现在政策好了,留在家乡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通过调查、交流,我们见证了中国乡村发展的质之飞跃,从以微知著的视角看见了美丽乡村、美丽中国。调查组师生在调研过程中穿梭于佤乡村舍,触摸泥瓦土房、体察民风民情、了解发展之路,听真话、察实情、不唯书、只唯实。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云南大学“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腾冲组的司莫拉之行是“魁阁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体现,师生们都希望以此次调查为新的起点,深深扎根于中国边疆大地,成为中国乡村的“观察者”和“研究者”。

供稿: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编辑:奚利

责任编辑:李哲

终审:宁莉


上一条:附属医院孙彤家庭获评云南省... 下一条: 我眼中的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4 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云南大学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联系邮箱:ynunews@y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