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 >> 正文

云南大学5个项目拟获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23-05-19  

2023年5月15日,教育部公示了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云南大学校林文勋教授主持的《根植于中国大地的“大思政”教育创新与实践——云南大学“理解中国”育人计划》、何明教授主持的《课堂革命 五维育人——民族学新文科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邓崧教授主持的《梯度联盟聚教研资源,三实进阶育创新人才——公共管理TTO模式的云南实践》、段昌群教授主持的《创建“新生态”育人体系:生态环境类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4个项目拟获二等奖(本科),胡凤益教授主持的《基于“多年生稻科技小院”的“四轮驱动”农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拟获二等奖(研究生)。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教育部为了奖励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而设立的最高级别奖励,每四年评审一次。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全国共推荐申报(本科)项目1716项,最终拟评出成果572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70项、二等奖500项),获奖率33.3%;全国共推荐申报(研究生)项目570项,最终拟评出成果284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35项、二等奖248项),获奖率49.8%。

此次学校申报本科项目8项,拟获奖4项,申报研究生项目2项,拟获奖1项,拟获奖总数达5项,位居云南省高校和14所部省合建高校首位,创造了我校单届获奖的历史最好成绩。截至2021年,云南大学共获得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2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衡量高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本轮教学成果奖培育和建设期间,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参与布局和论证,亲自指导项目申报材料。学校专门成立校院两级专项领导小组,在充分总结往届申报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提前布局、统筹规划、加强指导、提质增效”的建设思路,校院通力合作,采取系列举措,规划新的成果增长点,培育重大教学成果项目。

宣传动员、树立信心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束后,本科生院立即召开新一轮动员启动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全方位解读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和申报,让教学成果奖的内涵、申报条件、培育要求等深入广大教师和管理者心中,营造人人有责的建设氛围。

规划布局、立项支持


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本科生院到25家学院和公共教学部开展调研,在充分了解各单位前期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对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选题、实施范围、成果内容等方面的分析数据,按照“确立理念、解决难题、整合资源、集中优势、突出特色、交叉复合、跨院合作、跨校联合”的原则,为各单位明确本科人才培养方向,规划未来四年重点培育项目,并以立项方式给予经费支持。

顶层设计、固本强基

学校制定了《云南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方案》《云南大学深化学分制改革方案》《云南大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云南大学本科专业结构调整方案》《云南大学本科课程建设指导性意见》《云南大学生源质量提升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明确一流大学一流本科教育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系统规划本科教育建设各项任务,为构建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本科教育体系提供政策保障。

综合施策、深化改革

学校积极开展专业对标建设,通过开展“五类九系列”示范课程培育,“认定+建设”双轨式教材建设,“教改项目-成果培育-成果奖评选”三位一体成果孵化,校外名师讲学,教研室振兴,名师团队培育,基础学科拔尖、交叉复合、科教融合、产教协同四类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多种措施,深入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增订制度、激励典型


学校出台《云南大学教师岗位基本工作量要求及核算办法(试行)》(云大2018〕2号)和《云南大学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云大〔2020〕98号)两个办法,建立常态化教学建设工作量绩效奖励机制和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机制,激励广大教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不断取得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

制定方案、有序推进


学校围绕教学成果奖各项建设要素,制定《云南大学2018-2022周期教学成果奖培育方案》,设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培育任务计划书》,稳步推进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加快培育项目教学实践的创新与发展,丰富和提高成果的内容和质量。

专家引领、全程指导

学校组建校院两级专家指导团队,采取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在四年培育期内全程一对一对培育项目进行跟踪和指导。校级专家团队由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往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等组成;院级专家团队由领域内知名教育教学专家和相关专业类国家级教指委委员等组成。

跟踪督促、狠抓落实


学校采取“1+1+1”督查方式(1个培育项目由1位本科生院领导+1位本科生院工作人员负责督查),培育期内定期督促和跟进项目实施情况。培育项目内部每2周至少开展1次研讨交流,督查小组成员和院级专家指导团队全程参与,帮助项目梳理建设情况、查缺补漏、提升质量;本科生院每4周至少组织1次交流汇报,校级专家指导团队对培育项目给出阶段性指导意见,促进项目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宣传推广、彰显成效

学校建立培育项目宣传网站、拍摄培育项目宣传视频,举办和参加各类教学研究会议,出版《深入实施“四个育人”,彰显本科人才培养特色》《振兴教研室,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把握课程内涵,探索课堂变革》《变革学业评价,激发学生潜能》《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人才培养的视角与争鸣》《课程思政示范课典型教学案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示范课程教学案例》等系列教学论文集和案例集,丰富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助推培育项目产生辐射效应。

下一步,云南大学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坚持“五四三”战略:即贯彻“教书与育人、学校与社会、学科与专业、科研与教学、教师与学生”五个融合教育理念,完善“协同、实践、科研、文化”四个育人实施路径,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以教学创新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四新”建设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进一步培育高水平成果,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卓越人才培养打造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供稿:本科生院、研究生院

编辑:李哲

责任编辑:陈涛


上一条:云大学子在第二十五届中国机... 下一条:2023年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4 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云南大学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联系邮箱:ynunews@y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