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云南大学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 专项赛中荣获佳绩

2021-10-09  

近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优秀作品揭晓,云南大学4件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其中星系级作品1件(全国48件,云南省唯一)、恒星级作品1件、行星级作品1件和卫星级作品1件。

“黑科技”专项赛主要面向“卡脖子”问题,是围绕前沿领域,具有一定高精尖色彩,能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对现有科技成果具有一定颠覆性、超越性的,让人感觉出人意料或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应用性(或应用前景)的实物和技术。专项赛旨在进一步培养青年学生科创意识和能力,促进青年学生涵养有志于探索的梦想、有敢于尝试的勇气、有勇于突破的执着,为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贡献青春智慧。在本届“黑科技”专项赛中有48件作品被评定为星系级作品、96件作品评定为恒星级作品、145件作品评定为行星级作品、201件作品评定为卫星级作品。

云南大学获得“星系”级作品《飞秒时域模块化多功能光学仪器的研发与应用》展示了飞秒自相关技术。该项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科研、医疗、工业、航天等重要领域。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高健文、张闰华、张林林三名研究生组成的团队,在任杨、孟伟东两名老师指导下,综合多元学科知识,成功研制出飞秒自相关仪,以及以此为中心模块的系列功能可拓展的光学仪器,如微聚焦磁光克尔效应仪等。

“星系”级作品《飞秒时域模块化多功能光学仪器的研发与应用》团队

“恒星”级作品《“蘑菇动力”——基于蘑菇纳米纤维导离子膜的开发及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项目团队由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李文瑞负责,在林欣蓉老师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周欣然、石彩虹、邓涵宇、谭兴秋、刘源、杨晓同学共同完成。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团队大胆首创,利用蘑菇制备导离子膜并通过一种新型阳离子化反应设计,反转蘑菇导离子膜的电性与改变纳米微流孔道中离子选择性的机制,有效提升了离子电导率,开发了一条生物质基导离子膜的新路线。

“恒星”级作品《“蘑菇动力”——基于蘑菇纳米纤维导离子膜的开发及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团队

“行星”级作品《新宜检——新冠抗体检测仪》是将实验室对新冠病毒抗体进行相关研究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的“挑战杯”项目。该项目在生命科学学院林洁、和兆荣、邓双胜三位老师指导下,由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陈亭颖同学负责,殷杰、李映佳、王琦淑、刘亦婷、戴玺、杨元飞、周嘉宏、李雪艳、杨灿娥、赵泽鑫参与下完成。项目成果由检测试纸、检测仪、数据管理服务平台三部分组成,旨在通过该检测仪,为接种人群提供体内抗体浓度的简易检测,筛查出抗体浓度低于安全值的人群并给出如补打疫苗加强针等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行星”级作品《新宜检——新冠抗体检测仪》团队

“卫星”级作品《新冠病毒核酸电化学超敏检测研究》则是瞄准目前新冠病毒检测的技术瓶颈,研发转化的“挑战杯”项目。该项目由赵卉、李灿鹏、朱科铭三名教师指导,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级研究生刘会芳负责,宁国宝、马司颖和陆柏成共同组队完成。该技术基于探针和复合纳米材料,实现在智能手机端对新冠病毒的灵敏、快速、便捷的电化学检测,为目前新冠疫情检测的居家/现场检测场景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目前,该项目成果已发表Web of Science 高被引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

“卫星”级作品《新冠病毒核酸电化学超敏检测研究》团队

此次获奖的4黑科技作品,是继今年9月云南大学3件作品(历史新高)入围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体赛终审决赛后,又一项四季云大——春之格物·科学季”“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的重要成果。

校团委将继续建立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追踪培训孵化机制。对进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体赛终审决赛的3件作品进行全程一对一服务,为备战国赛做好准备,力争取得佳绩。

供稿:校团委

编辑:赵琼

责任编辑:李哲


上一条: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成善教授做... 下一条:迎国庆||云南大学举行国庆升...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4 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云南大学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联系邮箱:ynunews@y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