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至31日,由云南省文物局、云南省旅游局、云南大学联合主办,以“传承茶马古道精神,盘活文化经济通道”为主题的“茶马古道与桥头堡”系列学术活动在云南大学举行。系列学术活动由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中心授牌仪式、“茶马古道与桥头堡:通达世界的中国文化经济大通道”研讨会、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暨文化遗产学术系列讲座和茶马古道文物陈列展览四部分组成。
在3月21日上午召开的开幕式上,云南省茶马古道保护与发展协调委员会主任张宝三、省政府副秘书长白庚胜、云南大学党委书记刘绍怀、云南省文物局局长熊正益做了致辞。熊正益局长和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保护中心研究员周重林做了主旨发言,来自国内外从事茶马古道研究保护的专家学者和进行茶叶经营的企业商家等参加了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云南大学党委书记刘绍怀教授致辞,他回顾了云南大学的建校历史和现状,并从云南大学悠久的治学传统出发,讲述了“茶马古道”这一学术概念在云南大学诞生,有其必然性。
刘绍怀说,云南大学以全面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使命,并重视新的研究方法、研究视野和服务社会的内容。1990年,学校中文系的一批青年教师在云南大学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中文系的支持下,完成了对茶马古道的第一次学术考察,并最终获得学术评定,也由此引发了后续的茶马古道研究热潮,使茶马古道逐渐成为中国西南研究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开拓了西南史地研究的视野。
张宝三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茶马古道研究这几年,特别是云大的党政领导对茶马古道研究非常关心,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这几年工作开展的非常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当然我们现在不但国内,包括国际上,对茶马古道的研究,很多专家学者都花费了很多的心血。所以这个茶马古道的名声现在也越来越响亮。
张宝三认为茶马古道在边疆民族地区以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交往,各个民族间的团结友爱更加紧密。
云南省文物局熊正益局长在“保护茶马古道,发展文化产业”的主旨发言中指出,对茶马古道的保护应遵循文化线路、文化景观的保护原则,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将散落在古道沿线的“珍珠”个体串成一个整体,使保护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茶马古道线路上的原住民提供提高生活质量的机遇,为云南“两强一堡”建设、区域发展重新贡献力量,使古老的茶马道在现代的道路上“活”得更精彩。
我校资深教授张文勋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以见证人的身份回顾了二十年前我校学者研究茶马古道命名以及后续研究的历史背景、现状。
与会专家认为,茶马古道是发轫于云南大学的原创学术,20年来,以云南大学为中心的茶马古道研究,引发了一个世界性的热潮,使得茶马古道成为一个流行的文化符号。在茶马古道命名二十周年之际,茶马古道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大学召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远景。以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为中心的研究团队,团结国内外相关学者,在学术研究、学术普及和相关文化产业开发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云南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将保存完好的300多公里茶马古道路段和230个文物点包括村落、寺庙、客栈、商号、古茶园申报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使云南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首次整体列入了国家依法保护的范畴。
林超民教授在呈贡校区主讲的《茶马古道与民族关系》是系列讲座的“压轴戏”,来了200多名师生,精彩之处,多被学生的掌声打断。他说,茶叶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统一和团结。历朝来内地易马者甚多,其中既有官员、僧侣,也有平民百姓,通过茶叶使得以茶叶为载体的儒家、道家、佛教传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增加了信任、团结,进而也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巩固。他认为,茶马古道是我们中国人创造发明的、自己论证的、自己一步步走出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品牌,其生命力才刚刚开始,它是初升的朝阳。
在林超民教授讲座结束后,我校党委副书记张昌山做了总结发言。
茶马古道暨文化遗产学术活动周持续了8天,一共安排了16场讲座,分别在云南大学本部和呈贡校区举行,邀请了林超民、邓启耀、杨福泉、沈冬梅、朱自振、耿昇、徐冶、陈越、席格伦(Gary Sigley)、唐仲山、王晓燕、李旭、杨慧、王明达、余剑明、傅德志等16位著名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登台论道,有3000名校内外的听众参与。
撰稿:符筱筠 解亚君 摄影: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