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网站

常用下载 | 学校首页
党团建设
支部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建设 > 党建工作 > 支部建设 > 正文
研究生社会学党支部举办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之“红色故事大家讲”
作者:发布日期:2021-05-26点击数:

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社会学党支部“红色故事大家讲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出自平凡回顾历史正是那千百万平凡英雄的浴血奋战无私付出才成就了今天的锦绣山河英雄的事迹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永远的教科书2021年5月19日下午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社会学党支部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支部书记刘朦同志的主持下开展了一次讲红色故事做时代新人的党建活动

活动在学院楼党员活动室举行支部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全部参加并由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分别讲述自己家乡的红色故事

首先是张凯璇同志她讲述的故事是我的“老乡”朱德元帅在云南》:朱德,字玉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 朱德元帅漫长而光辉的革命生涯,其起点是从云南开始的。也就是说,朱德从1909年至1922年的近14年间的4600多个日日夜夜,都与云南的昆明、蒙自、建水、通海、开远、个旧等地有关。那时,他带着青年人所特有的锐气和浪漫气质,在这里读书、训练、战斗、恋爱、思考、徘徊、探索,由讲武堂的学生一步步成长为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讲武学校教官、支队长、旅长,而后又升至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出生入死,英勇奋斗,屡立战功,度过了一段令他一生无限感慨和怀念的峥嵘岁月,同时也在这里留下了一个个让云南人引以为豪并不断传诵的英雄事迹和奇闻逸事

 

格丹措毛同志讲述的是红军沟的故事“红军沟”位于我的家乡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原名叫子木达沟,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在石壁上写下"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安庆宣"的标语,至今字迹清晰醒目。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为了纪念红军,当地群众把子达沟改名为"红军沟"。

1936年7月,红军二、四方面军约2.5万余人从四川甘孜进入班玛县子木达沟,在休整。长征红军在这里休整期间,当地群众不仅积极给红军捐献粮食,还为长途跋涉中受伤的战士们提供住宿。但当时的班玛县非常贫苦,此外,班玛当地的寺院,如吉德寺、吾扎寺、班前寺……纷纷邀请红军入住。红军与当地藏族同胞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将我党的民族平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带到了这里。同时,也将革命的精神火种留在了这里,亭外的围栏上,还系着百姓们献上的哈达。现在的班玛县已将红色教育与“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发展高原红色旅游等相结合,打造成“以红色教育人、以绿色吸引人、以金色感悟人”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留下的长征精神依然在这里闪光,红军与班玛县群众的军民鱼水情代代相传。


 

李雨洋同志给大家讲述的是她的家乡曲靖市的故事:曲靖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珠江源头、乌蒙山区,是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处,东临贵州兴义,素有“滇黔锁钥”、“入滇门户”、“云南咽喉”等称号。

1935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由贵州进入云南,首先抵达的就是曲靖市。27日,红军抵达了曲靖西山三元宫附近,并宿营于此,当晚就召开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张闻天、王稼祥、博古、陈云等中央领导列席参加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中央红军所面临的形势后,决定放弃原战略,准备向西转进,渡过金沙江,准备到川西建立苏区。三元宫会议是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又一次重要会议,具有重大的决定性的意义。

同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回顾长征所遭遇的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地写下了著名的《七律·长征》,诗中所描述的“乌蒙磅礴走泥丸”就是曲靖地形的真实写照,红军在群峰耸立,峡谷深陷乌蒙山区,即将迎来尽开颜的胜利。在2009年,三元宫成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里的时间,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能够追溯先辈的步伐,学习他们坚定的信念。在中国革命面临着生死考验的严峻时刻,无数先烈没有退缩、没有放弃信念。正是有了他们坚定的信念,才历经艰难险,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业绩。

  

杨俊锋同志的故事是《曹吉勋教授——初心不改,为医疗事业奉献一生》:曹吉勋教授1928年出生于山东,十几岁的时候,正经历日本侵华时期,他亲眼看到了日本兵对中国人民烧杀抢虐的残酷迫害,非常痛心,那个时候的年轻人,都是爱国主义者,都想着参加八路军,把日本人赶走,曹吉勋也不例外。

1942年,年仅14岁的曹吉勋,和同学一起加入了八路军,因年龄较小,部队将他培训为一名医务兵。经过一年培训后,他决定要到第一线当抢救兵。多次申请后终于如愿以偿由于医疗条件差许多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他特别痛心后来他去中国医科大学学习1949年毕业成为一名军医先后参加了解放南京解放太原等战疫1956年在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人外科负责人。直到今93岁的曹医生,依然还在坐诊工作,为病人服务和治疗,并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医学生。曹吉勋教授在革命战争年代,响应党的号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洒热血,投身革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艰苦创业,奋斗在建设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岗位上。用一生来守护履行了入党的誓言,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77年如一日战斗在第一线,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应以他为榜样,身体力行、鞠躬尽瘁,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谈晏芹同志讲述的是刘立平的故事刘立平1915年出生于乐山城区一个小商家庭。1932年春,刘立平考进乐山电报局当练习生,平时订阅进步报刊,接触新思想,开阔视野,时刻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后,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响应,要求国民党政府抗日,这激发了刘立平的爱国热情。他给《新新新闻》报社寄去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慰问信和三毛钱,要求转给前方将士。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刘立平不顾父亲阻拦,到成都参加川军,决定奔赴前线打击倾略者。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刘立平根据党组织的决定转移到家乡乐山。1947年,他被派往长宁县培风中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会同其他党员在那里开辟工作据点。1949年初,刘立平转到乐山凌云中学教书,与省乐中的党员教师王鸿任联系,秘密建立读书会,传阅进步书刊,印发党的宣传资料,准备组织武装,迎接解放。 1949年10月14日,刘立平被人出卖,在乐山城区演武街不幸被捕,随后关进乐山铁牛门监狱。他在狱中受尽酷刑,宁死不屈。同年11月17日上午9时许,刘立平被押往乐山专员公署,勒令他在事先编造好的“供词”上按指印。但他始终拒不从命。刽子手凶神恶煞,上前捆绑,不料挨了这位视死如归青年的有力耳光。他怒斥敌人:“你们不要嚣张,共产党员是杀不完的,人民总有一天要找你们算账!”敌人的拳头、枪托,重重打在他的背上、头上、嘴上……他最后被押到较场坝新码头杀害,牺牲时年仅34岁。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触是革命不仅仅是上阵杀敌,退居二线也同样可以革命,笔杆子也可以是杀敌利器。刘立平即使身陷囹圄,也绝不妥协,在他身上鲜明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宁折不屈的品格。身在和平年代,我们感受不到革命的紧张气氛,但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今天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此次活动让全体同志受到了深刻的党性教育接受了震撼的心灵洗礼重温初心”,增强干劲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党建活动真正有活力有动力有意义提振了精气神激发了正能量今后将把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化作学习的动力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好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研究生社会学党支部

撰稿人马治安 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