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创办于20世纪30年代末,方国瑜先生回滇创办西南文化研究室并推动西南民族研究,吴文藻先生应熊庆来校长之邀来云南大学创办社会学系和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构起既具有中国特色又有全球视野的学科高地,形成“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研究室”,即学界俗称为“魁阁”的学术共同体运行模式,先后汇聚了费孝通、许烺光、陶云逵、林耀华、杨堃、江应墚、田汝康等享誉世界的学术精英,产生《云南三村》、《生育制度》、《祖荫下》、《芒市边民的摆》、《彝族简史》、《傣族史》等一批学术经典,奠定了云南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悠久而优秀的学术传统。
在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恢复重建过程中,云南大学于1981年获准中国民族史博士授权,成为最早招收博士研究生的机构之一;于1987年获准设立人类学本科专业,为中国率先恢复人类学专业的高校之一,并先后培养了多名在国内学界崭露头角的年轻学者。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大学本科人类学专业随因学校原因被迫短期中断招生,但自2009年恢复民族学专业招生以来,每年招生规模均保持在30人左右,并初步构建了以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研究为特色、以影视人类学为特长、以扎实的田野调查和跨校协同育人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
云南大学民族学系现有专任教师五十余名,师资队伍的研究领域覆盖了文化与生态、生计模式与经济体制、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信仰与仪式、政治组织与习俗法、语言与文化、社会文化变迁、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民族史、边疆问题、现代性与全球化等当下民族学的主要议题;在中国西南民族史、西南边疆民族、东南亚民族与全球化、生态人类学、经济人类学、艺术人类学、象征人类学、民族文化产业等领域具有突出的优势;形成了民族学理论与创新、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中国民族史、边疆民族和东南亚民族问题、全球化与跨国民族流动等研究团队。截止2022年,本系民族学专业已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学术创新团队称号2个、省级民族学课程群优秀教学团队称号1个。同时,本系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优秀人才1人,国家民委优秀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1个,省“万人计划”入选17人,省级黄大年式优秀教师团队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团队2个,省优秀研究生指导团队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