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呈明显下行趋势。面对这一复杂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11月12日晚,经济学院2021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第六讲在经济学院报告厅举行,由马子红老师为我们讲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支撑。
马子红,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中国宏观经济教学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经济学会常委理事、重庆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保监局专家智囊团成员。
主要研究领域:产业发展与经济政策
学术积累与贡献:先后在《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思想战线》、《经济问题探索》、《华东经济管理》、《投资研究》、《广西社会科学》等CSSCI来源期刊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被中国知网收录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上百次被引用,下载量达3000多人次。在权威出版社出版专著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级课题6项,并获得省级以上学术奖项5次。承担完成了《昭通市“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开远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及优势产业研判》、《昆明市“十四五”金融产业发展路径研究》等项目,并为省市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咨询建议。
由主要社会矛盾的转变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消除绝对贫困,课堂伊始,马子红老师从历史的纵向逻辑为我们讲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背景。面对全球经济增长趋缓与全球贸易疲弱并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紧接着,马子红老师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解释短期经济波动,详细而又生动地为我们解读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和现实条件。他强调,学习经济学最终的落脚点一定是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所学运用到现实经济社会现象的剖析之中。
马子红老师总结到,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面临环境和条件的新变化,为了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以确保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在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的基础上,把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投资后劲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注重需求侧管理,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打通堵点,补齐短板,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提高供给质量,完善有利于内需释放的基础设施,为“十四五”开好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需求支撑。
最后,马子红老师用习总书记的一句话作为对我们寄语: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在讲座结束之余,吴婷玉同学就如何解决西南地区软环境的难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马子红老师将其分解为为什么西部软环境差、为什么产业转移不到西部、创新是依靠国际市场还是自身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回答。他解释到,从成本的视角看,不仅要考虑到运输成本与原材料成本,后发地区最缺的是制度成本的最低化,而这种制度成本的根源是文化差异。同学们认真聆听马子红老师的解答。
历史赋予使命,时代要求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志存高远、忠于祖国,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要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撰稿:周怡
摄影:陆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