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南大学档案馆 · 党史校史研究室

服务大厅

云大记忆

拉动政治系成立的三驾马车

发布时间:2013-09-05 作者:档案馆
  刘兴育

1941 年,云大政治经济系,分为政治学系和经济学系。政治学系的成立则与林同济、王赣愚、朱驭欧三位教授先后到政治经济系任教有着密切联系,他们是拉动政治系成立的三驾马车。
云大创办于 1922 12 8 ,初期仅有预科。 1925 年春,开办本科,设文工两科。 1931 年,改文科为文学院,设政治经济系和法律系。政治经济系首任系主任是曾任云南富滇银行省行经理的留美学者范师武,其教员大多数是学经济学的留学生。
1937 年,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受聘为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认为:“学校成绩之良窳,过半由教师负责。”因而把慎选师资“作为提高学校教育的首要条件。” [1] 在他到任之前奔走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向清华、南开、中央(原东南大学)等大学和科研所,以聘请、借聘等方式,为云大延揽了一批知名教授、学者。林同济、王赣愚、朱驭欧即是其中翘楚。
林同济, 1926 年从清华毕业公费赴美留学, 1934 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博士学位后旋即回国,被聘为南开大学政治学教授;王赣愚, 1925 年考入清华政治系, 1929 年公费留美,在哈佛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 1933 年底回国,被聘为南京中央政治学院教授, 1935 年到南开大学任教;朱驭欧也是清华大学学生, 1929 年毕业后,公费赴美就读于威斯康辛大学。 1936 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负责筹办行政研究组。
三位先生在清华大学就彼此熟悉,常有来往。王赣愚初到昆明,便住在先期到昆明的朱驭欧家里。三位先生到云大前,都在学术界有些名气。王赣愚在南开任教时,应邀为天津《益世报》特约评论员,负责撰写社论和专论。 1937 年蒋介石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到庐山开座谈会,商讨国家大事,林同济是受邀者之一。
熊庆来对三位先生到校任教极为重视,聘请他们为政治经济系教授,并任命林同济为文法学院院长兼政治经济系主任。
三位先生到任前的 1936 年政治经济系公布的四个学年课程表中,政治学方面仅有“政治学”、“欧洲政府”、“日本政治”、“现代国际政治”等九门课程。三位先生到任后第二学年政治经济系课程就有很大变化,增加许多政治学的教学内容。 1938 年度的课程表中政治学课程有“政治学”、“国际关系”、“各国政府”、“行政学”、“市政学”、“中国政治问题”、“外交学”等十一门课程,其中由三位先生开出的课程占 90% 以上。朱驭欧在云大 11 年间,先后开设过“行政学”、“外交学”、“市行学”、“吏治学”、“国际公法”、“西洋政治思想史”等。其中“行政学”讲授最多,年年都有。王赣愚任职云大期间,先后开设过“各国政府”、“中国政府”、“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国政治问题 政治名著研读 政治学 宪法”、“现代中国政治史”等课程,内容涉及国家的起源及性质、政治的分类及异同,其以比较的方法研究英美等国家的政治体制,形成了独到教学风格,拓展了云大政治学科的研究范围,提升了云大政治学研究水平。政治学及中国政治思想史,既是政治系的主要课程,也是林同济擅长讲授的内容。他在云大任教的几年中,几乎每学年都要讲授这两门课。为了进一步加强云大的政治系教学, 1939 年,在审查政治学科的意见中,他们提出:
关于政治系必修科目,窃拟根据历史、制度、思想三者连带关系的原则,列定以下为必修:
(一)现代中国政治史:一年级既有中国通史,此处可直用现代两字,每学期三学分,全年六学分,二年级修之。
(二)现代世界政治史:包括欧美俄日,每学期四学分,全年六学分,三年级修之。
(三)各国政治制度:全年六学分,三年级修之。
(四)中国政治制度:包括地方政府,全年六学分,三或四年级修之。
(五)西洋政治思想:全年六学分,三年级修之。
(六)中国政治思想:全年六学分,三或四年级修之。
此外尚有政治常识必具之科目,亦当定为必修,如下:
国际政治:全年六学分,三年级修之。
国际公法:全年六学分,三或四年级修之。
中国外交史:全年六学分,三或四年级修之。
财政学:全年六学分,三或四年级修之。
民法概论:全年六学分,三或四年级修之。
选修科目拟定如下:
行政学:全年六学分
行政法:全年六学分,
公文程式:全年四学分。
吏治问题研究:一学期二学分。
地方行政研究 : 一学期三学分。
市政学:一学期三学分。
以上各科行政组尤宜尽量选读。
国际私法:法律系授,全年四学分。
国际贸易政策:经济系授,一学期三学分。
国际贸易:经济系授,全年六学分。
国际组织:一学期,三学分。
外交学:外交权之运用,外交行政、技术及惯例等,全年六学分。
以上各科外交组尤宜尽量选读。
近代政治思想:全年六学分。
政党论:全年六学分。
革命论:一学期,三学分。
战争论:一学期,三学分。
宪法研究:全年,六学分。
以上各科理论组尤宜尽量选读。
1937 年之前,政治经济系的学术研究成果甚少,三位先生到校后,政治经济系的学术研究更加活跃,为调动全系教师参加学术研究的积极性,与社会学系联合成立了“社会经济研究所。”该所“以推进本省农村社会经济实地研究”为目的,根据“农村建设之实际事业需要”,“在农村中举行实地考察,同时为充实大学教程及发展中国社会科学计,实地考察本省农村,亦系亟须推进之事。” [2]
三位先生在学术研究方面各有侧重,王赣愚在对宪政和中国地方政府的研究中颇有建树,先后出版了:《中国的政治改进》、《中国地方政府》、《民治独裁和战争》、《新政治观》等政治学著作,在《云南日报》、《今日评论》等报纸杂志上发表大量相关文章,奠定了他在中国政治学领域的学术地位。朱驭欧侧重于行政学及行政管理研究。他写成《云南裕滇纱厂的人事制度》带有强烈的改良主义色彩。《云南日报》 1938 7 24 日第二版刊登他撰写的《抗战建国与吏治》,较为集中反映他的改良主义观点。他认为“现代吏治制度在我国(即国民政府时期)似乎已规模相具,然一细加考察,则知所有法规多未得到彻底而有效的实行。至于这些法规的本身是否完备而切合实际,更属疑问。” [3] 他将当时中国政体与西方吏治制度作比较分析,指出国民政府存在的种种弊端。林同济既是政治学家,也是哲学家,擅长比较政治学研究,他与西南联大教授雷海宗等创办《战国策》杂志,言论右翼反苏,人称“战国策派”,是抗日战争期间有影响的知识分子派别。
三位先生的教学与学术研究,为政治经济系一分为二奠定了基础, 1941 7 月,经教育部批准,政治经济系的经济组扩充为经济学系,政治组扩充为政治学系。林同济被聘为政治学系首任系主任。 1942 年林同济因病辞职去了重庆,由朱驭欧接任系主任一职。
教育部批准分系是有严格的要求,新成立的学系,其教师结构和教学设备必须达到一定条件,并非是学校认定便可以成立。理化系成立于 1937 年,且教师阵容不断扩充,有不少著名教授在该系任过教。理化系教师数量及教学设备偏重于化学方面,曾以“社会对于本校理化系,往往不问内容而顾名思义,加以‘所学不专’之批评,因之学生出路多受影响。” [4] 为由,多次向教育部要求改名,教育部拖到 1944 年批准理化系改为化学系,而物理系到了第二年才被批准成立。 1941 年学校呈请教育部同意文史系、政治经济系各分为两系。熊庆来在致教育部的报告中写道:“查本校自改国立后,所有各院系设置皆照部章办理,惟文法学院之文史学系、政治经济学系,以限于经费,未能照章各分为二系,此在教学上深感不便,而于学生出路亦殊有妨碍。兹为吾大学本身更臻健全计,深觉组织上宜即稍加改变。拟自三十年度起将文史学系分为文学系、史学系,政治经济学系分为政治学系、经济学系,以期较合社会之需求。” [5] 但教育部最终也只是批准将政治经济系分为政治学系和经济学系。政治学系能很快的独立成系有多方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有林同济、王赣愚、朱驭欧三位先生在学术界的重要影响,是他们促成了政治学系的成立。


[1]吴道源《云南大学志·总述》,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3(   1)   .  
[2]刘兴育:《云南大学史料丛书·学术卷》,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第   112页。
[3]吴道源:《云南大学志·人物志·人物志三》,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第   32页。
[4]刘兴育:《云南大学史料丛书·教学卷》,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第   57页。
[5]刘兴育:《云南大学史料丛书·教学卷》,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第   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