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底,周总理陪同来访的缅甸吴努总理到昆明。虽然周总理的外事活动安排得很紧凑,但他始终惦记着云南高校师生,决定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给师生作报告,报告安排在4月1日上午,地点是志舟馆(即现在的国防体育场)。消息传到云大,师生们非常兴奋,为了听好这场报告,学校专门作了动员,对参加开会的师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原定8:30在学校集合,结果师生8:00就整队待发了。老师走在队伍前面,之后是学生队伍,学生是按系排队,先是中文系,后是历史系……,带队的是当时学校党委书记李书成。参加听报告的学校有云大、昆工、昆明师范学院等共5000余名师生及部分省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志舟馆场地不大,容不下所有的师生,组织报告会的同志见场内坐满了人,就让后到的师生坐在会场外。门外的师生看不到周总理,心里很着急,有的就想往里挤。坐在主席台上的周总理看出大家的心情,就拿起话筒讲到:“同学们,你们不要再往里面挤,就坐在外面听报告,报告完后我会和大家见面的”。总理的话使场外的师生顿时安静下来。
报告题目是“目前国内外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总理在报告中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讲了社会主义的建设,正确处理内部矛盾,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国际形势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总理说:“社会主义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困难的事,现在看来建设很困难,只有懂得这一点,才能在克服困难中前进。”总理号召“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水平的社会主义工业大国。”为了完成这一伟大任务,他希望青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说“住在城市,眼睛应该面向农村,学知识是为了社会主义劳动。”“要教育下一代比我们更会过日子,我们不是培养一批社会主义少爷”。总理十分关心知识分子,在报告中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是“由于生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反帝反封建思想容易形成,中国知识分子过去的包袱不象西方知识分子那样大,西方由于早形成资本主义,使许多观点已经固定化;大多数知识分子经过思想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思想,绝大多数都愿接受社会主义制度,愿意学习马列主义,这是有利于进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条件。而高级知识分子仅十万左右,数量少,这是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不利的一面。”
针对云南地处边疆民族众多的情况,周总理特别强调民族问题。他说:“还须加强民族团结,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
报告从上午的10:20持续到下午1:00,中间没有休息。在3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周总理始终站着,没有坐过一次。站累了,他就把两手叉在腰间,手掌顶住背部。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主席台是临时支的桌子,因场内没有座位,师生们就席地而坐。主席台的桌子上,放着一瓶鲜花。总理作报告前,是坐着的,那束鲜花恰好挡住了坐在下面一些同学的视线,使他们看不到主席台上的总理,就不时站起来往前看。坐在总理旁边的陈毅副总理见此情况,就把这瓶花拿到主席台的一边。报告结束后,总理走下主席台,走到师生中间,走出志舟馆的大门绕场一周,与场外的师生们亲切会见。
总理给云南高校师生做的这场报告已经过去了整整42年,但是云南高校师生依然对这次报告记忆犹新。云大的教授朱惠荣是当年聆听过报告的学生之一,他对那场报告作了详细的记录,并且把这个记录保留至今。每当到总理去世的日子,他都要翻翻看看,重温总理的教诲。
(刘兴育,载《春城晚报》2000年3月3日第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