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好党课”优秀成果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

何军明

(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部党支部书记)


 

    一、主讲人简介

何军明,1974年9月出生,2015年5月入党,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部主任,教授职称,2024年4月担任形势与政策教研部支部书记。2022年1月被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政府授予“厦门市精神文明和宣传文化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7年11月被中共福建省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评为“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何军明老师已在思政课一线教学岗位工作26年,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献身教育,甘于奉献。在教学上深受学生尊敬和喜爱,获评福建省首批精品课程。常年在学院科研绩效名列第一。热爱党的理论宣传宣讲事业,近三年来开展宣讲超过150多场,受众人数超万人。在《光明日报》《福建日报》《厦门日报》发表各类理论文章20多篇。积极为厦门发展建言献策,近年来撰写咨询报告100多篇(部),超200万字,多次获得厦门市主要领导批示。

    二、文本讲稿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进行了高度概括,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形成了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范本,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厦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久久为功,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努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探索试验、探路先行,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海和谐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厦门实践”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我们要深刻领悟和把握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持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市。

一、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创性工作 (一)主持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如何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发展的关系?1986年1月,在厦门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保护自然风景资源,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我来自北方,对厦门的一草一石都感到是很珍贵的。”“厦门是属于祖国的、属于民族的,我们应当非常重视和珍惜,好好保护,这要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好。”习近平同志立场鲜明地指出:“能不能以局部的破坏来进行另一方面的建设?我自己认为是很清楚的,厦门是不能以这种代价来换取其他方面的发展。”习近平同志这些先进理念为厦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最初的思路,推动厦门更好地处理城市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对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要防止“建设性的破坏”,他主持编制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大家看,我手中的这本厚重的书,这就是习近平同志当年主持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历了三十多年,这本书已经微微泛黄,但是其中蕴含的先进理念和宝贵思想,至今仍然在我们厦门的发展道路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是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首次把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目标,明确了厦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优美、清洁、文明的海港风景城市”定位,设置了关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专题。习近平同志为厦门这座城市的永续发展深谋远虑,作出了长远的科学规划。

到省里工作后,习近平同志依然牵挂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厦门要成为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同志对厦门又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厦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厦门确立“生态立市”的宗旨,率先全国启动“多规合一”改革,确立“一屏一湾十廊”生态格局,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积极创新、走在前列,积极构建高效有力的生态制度体系、美丽和谐的生态安全体系、宜居适度的生态空间体系、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绿色低碳的生态生活体系、幸福和谐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深深刻入厦门城市发展的基因,厦门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重点城市前列,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60%以上,绘就了一幅可持续发展的“厦门画卷”。

筼筜湖综合治理

“最爱月斜潮落后,满江渔火列筼筜。”“筼筜渔火”是厦门历史上的八大景之一。今天的筼筜湖,一湾碧水如同一条绿丝带飘入岛内,白鹭洲上草木繁茂,白鹭翩飞,湖边绿意盎然,湖面微波荡漾,市民游客流连于环湖步道上……,筼筜湖风光旖旎、美不胜收。但是,修堤围海后到上世纪80年代,环筼筜湖数十万居民的生活污水,以及工厂的废水,直接排放入湖,导致水质迅速恶化,筼筜湖垃圾成堆、杂草丛生、污水四溢、水体黑臭,许多“老厦门”都记得,当时的筼筜湖已变得臭不可闻,生态严重恶化。不堪重负的筼筜湖,成了厦门可持续发展的一块“绊脚石”。“筼筜湖何时不再黑臭?”面对人民群众的呼声,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牵挂在心,思虑深长。

1988年3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确定治湖方略,开启了筼筜湖的蝶变。会议提出“市长亲自抓治湖”;针对治湖资金难题,会议明确“市财政今明两年每年拨1000万元”,这相当于当年全市一年基本建设投入的1/10,比之前十几年的投入总和还多。

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的治湖思路,可以总结为“20字方针”:“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这“20字方针”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环境治理的思考体系,这种综合治理做法在当时世界城市生态治理中都是一种先行创新,内含着人民至上、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等世界观与方法论层面的深刻思想。筼筜湖综合治理形成了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范本。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又明确提出厦门城市规划由海岛型向海湾型转变的思路。落实这一重要指示要求,厦门相继开展了西海域、五缘湾、环东海域、杏林湾、马銮湾等湾区综合整治及九龙江等流域协同治理,从山顶到海洋开展全域生态修复,打造厦门的“美丽蓝湾”。今天的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已经成为典型的海湾型城市。

(三)军营村白交祠村红树林

1986年和1997年,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同志先后两次来到厦门军营村,关注这里的环境和发展,指出要“多种茶、种果,也别忘了森林绿化,要做到山下开发,山上‘戴帽’”。“山上‘戴帽’”就是限制人为乱砍滥伐,而“山下开发”则是利用当地高山地理条件,发展多种特色生态农业。坚持绿化造林,把绿色资源作为发展资源。村里生态环境好了,高山茶的品质更优,再不愁销路。村里开起了农家乐、民宿,发展了星空营地、拓展基地等,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的军营村,潺潺溪水穿村而过,山上茶园满目青翠,成了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网红村”。此外,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极具前瞻性地认识到红树林的巨大价值,亲自抓红树林保护,其相关思考在30多年前就蕴含着今天“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先进理念。今天,厦门翔安区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实施,海风吹拂,绿树摇曳,根系深扎于滩涂的“海洋卫士”红树林,在海天之间呈现出美丽的风景。红树林守护海洋,厦门人守护红树林。厦门全市红树林面积从2000年的32.6公顷,提升至2023年的173.9公顷,海岸带生态活力和韧性显著增强。

“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离开福建以后,我也一直关注福建。在这里工作期间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仍在思考和深化,有些已经在全国更大范围实践了。”2021年在福建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

二、牢记嘱托、久久为功,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

(一)厦门先获得28项国际级国家级生态领域荣誉

厦门先后获得28项国际级、国家级生态领域荣誉,2002年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国际公园协会授予的“国际花园城市”,2004年又获得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项——“联合国人居奖”。此外,厦门还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向全世界推介了厦门这座“高素质、高颜值”之城。

漫步鹭岛,清新的“绿色”触手可得。人们在湖边散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白鹭蹁跹,享生态之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筼筜湖之变,就像一扇窗口,在时间的长廊里由此眺望,感受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人民之心为心,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良苦用心。

)厦门实现了质量发展和高保护协同推

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同时,厦门经济产业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2019年,厦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达到发达经济体标准。“厦门实践”谱写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走出了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也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绿色,作为厦门这座城市的鲜明色调,不断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强大动能。

不同的海湾,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有的修建浪漫沙滩步道,有的种植红树林,有的建成湿地公园。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后,不仅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升温,还吸引了其他产业纷至沓来。观音山沙滩对面的商务区,吸引了众多企业总部入驻;五缘湾片区,曾经的烂泥地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去,而深入人心的,是碧波万顷、鸟语花香的城市新客厅。帆船游艇产业蓬勃发展,延伸出高端文旅、生态康养、酒店会展等丰富业态,好生态变为城市吸引力。环东海域片区,连绵的海岸,串联起的不只是环东浪漫线。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就像布局在岸线上的明珠,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马銮湾片区,随着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湾区生态价值凸显,生命健康、智慧产业、文旅产业发展迅速,生态型海湾新城拔节成长……

(三)“厦门实践”为全球气候治理展

近年来,厦门扎实推进绿色经济高质量提升工程,逐年印发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计划,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积极探索各领域碳中和,减少碳排放,加快绿色低碳转型。2017年,金砖厦门会晤通过种植红树林的方式实现碳中和,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史上首次向世界传递低碳办会、环保办会的积极信号。2022年,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总部在厦门落地,该计划已被列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国际大科学计划,得到国际科技界的积极响应,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智慧方案。2023年,厦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厦门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呈现了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共谋生态文明之路的浓缩图景,为全球气候治理展现了中国担当。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高举起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旗帜,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包含着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就其主要方面来讲,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依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观念。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力量。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倡议。

四、结语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厦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取得显著成效,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和指导推动,在于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厦门实践”生动诠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我们厦门要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先行示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再谱新篇,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上再立新功,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再上台阶,伴海而生、向海而荣的厦门,勇立潮头,勇毅前行!

 

   三、PPT课件

 

 

 

 

地址:厦门市集美区理工路600号 电话:0592-6291906
版权所有 © 2018 厦门理工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后台管理 推荐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