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好故事”优秀成果展示:在科教频道上谱写人才培养的华章

在科教频道上谱写人才培养的华章

——厦门理工学院教工党员陈水宣“党员好故事”事迹


一、党员基本情况

陈水宣,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电教工党支部党员,男,1980年11月生,200111月18日入党,教授

担任福建省绿色智能清洗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绿色精密清洗装备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福建省科协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负责人、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先后主持完成国防科技17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省部级课题近20项以及军民融合项目27项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51项。

他是“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厦门市双百人才计划A+、福建省高校青年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后备)先后荣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厦门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二、故事内容

几年前,陈水宣老师带着30位学生到翔安一家石材厂,让学生们拼了一个上午的马赛克,中午到来时,有学生忍不住了:哎,人工操作这么麻烦,我们来帮你们开发一个自动化设备吧。“全自动马赛克排版机械手”课题就这样被“带回来”。这是陈老师培养学生的缩影。

陈老师是学校“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无论在工厂还是在实验室,总能看到他带领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身影。他用一名党员的担当肩负起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使命,被评为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厦门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带学生感受工厂现场,培养未来的卓越工程师

  “陈水宣老师培养学生有一套”,这是大多数师生员工对陈老师的印象。他领导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工作室”,是学校“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一个“样板间”,包括6位平均年龄在35岁的年轻教师,以及50多位志愿报名的学生。

  “样板间”有个著名的“三部曲”:“关起来”“赶出去”“带回来”,陈水宣会在合适时机切换“开关”。陈水宣先把老师和学生“关”在工作室里,指导学生做课题。这些课题都是来自企业需求。工作室采用最传统的师傅来带徒弟办法,陈水宣说,你什么不会没关系,我们从头教,手把手地教。这种模式源于陈水宣当年的求学经历,他说,大多数刚迈入大学的年轻学生其实什么都不懂,你只有把这个专业所能做的好东西放在他面前,他才会感兴趣。

“关”了一段,就要“赶出去”,工作室的老师到企业找课题,也要带着学生,这其实是“有组织、有预谋”。陈水宣承认了其中的“阴谋”:我们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工作现场有多么落后,多么辛苦,再让他们了解知识的用处,让他们播下亲产业种子:课堂上所学就是要为现实服务。

  工作室里完全执行企业的考勤,也就是说,这个工作室不仅从课题上指导,而且从人格上来培养学生。陈水宣说,我们的目标就想把学生从一个学生的角色,慢慢往卓越工程师来培养。

  “样板间”里走出来的学生,一般不用担心未来——很容易被企业“抢走”了,有时,就像竞标一样,这个企业开4000元,那个企业给4500元。曾有位学生是传统意义上的差生,成绩排名靠后,加入工作室以后,表现“出人意料”,在机械设计大赛获大奖,最终被一家大型企业的技术研发部录用。

陈水宣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老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将目光锁定在培养年轻一代优秀人才身上,把学生从一个学生的角色,慢慢往卓越工程师来培养,为国家科研行业贡献更多青春正能量,为国家输送勤动手、爱发明的人才“血液”。

“我们没有寒暑假,只要企业不停工,我们就停不了”

对于大学来说,每年的寒暑假是最让人羡慕的事情。而从2022年12月中旬持续到2023年2月中旬的假期,堪称该校“超长寒假”。不过,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陈水宣教授和他的党员团队们带头,春节只有七天假。

从农历十二月廿八,陈水宣从北京回来,为的是他的团队和企业合作开展的项目。陈水宣说:“我们没有寒暑假,只要企业不停工,我们就停不了。”

2017年,陈水宣入选市双百计划“A+”类领军型创业人才,获得了市级和区级创业扶持资金、科技贷款贴息、创业场所扶持等创业项目扶持。而今,这个工作室拥有近百人的创新创业团队,数十名硕士研究生参与课题,为机电一体化的专利研发输送了很多“创意原料”。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6年创立维拓科力至今,他的员工都来自自己的实验室。师生搭档,高效、默契又专业。他们的“机器人及绿色清洗技术”被成功应用到华联电子、冠捷显示科技等知名企业,协助企业完成一项总投资达8200万的绿色制造工艺改造项目,并获批工信部绿色制造研究课题。

在陈水宣的会客厅里,茶盘边有一个白色的小机器和一盒彩色的“胶囊”——这些都是他最新的、有望尽快融入寻常百姓家的产品。“我们叫它智慧工夫茶。”把“胶囊”放进机器,20秒便出来一杯热腾腾的茶。陈水宣介绍道,看似和胶囊咖啡机相同,但茶叶萃取却要比咖啡粉复杂得多。“胶囊”还分门别类,红茶、绿茶、乌龙茶一应俱全,“可以随心情轻松更换,喝完大红袍再泡铁观音。”在机器内部,若干根细小的钢针上下打通“胶囊”,再经小孔注入热水,茶泡好了,而茶叶还留在“胶囊”里,不仅不留茶叶渣,也免去了清洁茶垢的烦恼。

这样精妙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实验室里的学生们。在相处的过程中,他发现年轻人不爱主动沏茶的原因:快节奏的习惯让他们回避了繁琐的泡茶程序。于是,团队从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精准地画出了产品的用户画像。对此,陈水宣说,“很幸运,能用理工科的方式传承中国茶。”

陈水宣说,大学不应该只是关在象牙塔里,而应该主动走入企业,服务企业。作为科研团队的负责人,尤其是团队里的党员们,更应该带领学生服务社会地方经济发展,在服务中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大学教育应有的社会价值。

“我爱我的家乡,我用智能绿色清洗助力厦门生态环境建设”

无论是不断创新绿色发明、造福环境和工业企业,还是为年轻人搭建科研基地,陈水宣对科学事业和家乡厦门都爱得深沉。他既拥有科技人才的果断和理性,又有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饱含着对家乡和党的教育事业的真诚和热爱。

  陈水宣是厦门翔安人。他在浙江杭州完成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业,之后任职于上海宝钢集团。2011年,在离开故乡十多年后,他回到了成长的地方,带起一个实验室的年轻学子们,也着手开始自己的创业计划。

  实验室里,一台台“大件”机器却仿佛拥有无比细腻的手,能够又快又准地除去油污、锈迹和残漆——它们被统称为智能化机械手,是陈水宣的主要研究方向。这些机械手的“武器”是激光,能够迅速清洗工业残留——而往常,这需要大量的化学洗剂,既会产生严重的化学污染,也危害工人健康。在智能工业清洗机器人领域,陈水宣及其团队完成“成名作”,形成全面的产品系列,自动化水平处于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地位。

陈水宣说,科研既需要积累、钻研和创造,也需要下苦功、育人才。作为一名科技创新团队的带头人,我希望学生们明白,用最前沿的绿色环保技术造福美丽的家乡。

三、佐证材料

相关新闻报道

厦门日报:培养年轻生力军 助力家乡科技事业

 


相关新闻报道二:

中国教育采访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导师工作室

 

 

 

 

 

 

 


相关新闻报道三:

厦门市刘可清市长调研我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导师工作室

 

 

厦门理工学院报 18301

 

 

 

     相关新闻报道四:

导师工作室成果6.18企业成功对接

 

 

厦门理工学院报 16201

 

     相关新闻报道五:

导师工作室陈水宣老师受邀主讲学校的教学工作交流会

 

 

厦门理工学院报 17902

 


相关新闻报道六:

厦门理工学院报报道导师工作室

 

厦门理工学院报 18002

 

 

 

     相关新闻报道七:

厦门理工学院报记者采访导师工作室的学生

 

 

 

 

 

厦门理工学院报 18303

 

 

 

相关新闻报道八:

厦门理工学院推进课题组所提出的导师工作机制

 

 

厦门理工学院报 18502

 

 

 

 

 

地址:厦门市集美区理工路600号 电话:0592-6291906
版权所有 © 2018 厦门理工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后台管理 推荐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