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使命“芯”征程,助力地方芯片产业发展
---厦门理工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工作
“立项活动”成果展示
一、项目简介
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共有教工党员16名,承担微电子专业、集成电路专业和大学物理专业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工作。
支部16名党员于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开展《“芯”使命“芯”征程,助力地方芯片产业发展》项目。通过系列活动,党员筑牢理想信念,勇担责任,促进微电子和集成电路专业建设,推进学科建设和博士点培育工作。
二、“立项活动”背景
本党支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投身参与“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致力于打造“以高质量党建激发教学科研”的样板党支部,在课程思政、科技攻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域,在推进微电子和集成电路专业学科建设和博士点培育工作中树起党的旗帜。
三、“立项活动”做法
党支部对标“七个有力”要求,按照党建优、业务强的目标,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带领党员教师投入专业建设、科研攻关和教书育人工作。通过“三带三提升”活动,引导党员教师筑牢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扎根教育事业,服务地方产业。
(一)支部带领,提升科研攻关能力
支部通过体系式学习、融合式讨论、案例式教学、项目式研究等方式,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聚焦芯片领域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努力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技术国产替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在强化理论武装中找准科研方向。
党支部侧重引导教师开展有目的、高效率的理论学习,围绕“科技强国系列”、紧扣国家芯片技术发展等时政热点问题,组织教师到芯片设计制造企业参观,开展专题党课,使理论学习靶向更明确、与业务更加融合,切实增强党员教师致力基础研究和“卡脖子”关键技术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在创新活动载体中推进有组织的科研。
以党支部“立项活动”为抓手,把“芯使命·新担当”主题贯穿始终,开展以“教育强国系列”、“新时代人才工作”等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产业布局,推动党员教师瞄准前沿科研创新,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着力打造党建工作特色品牌。支部党员陈铖颖团队联合北大、北邮团队,研发碳基集成电路,力争突破纳米级硅基晶体管向碳基晶体管的历史性转折,早日实现国家集成电路工艺弯道超车。
3.在激发支部活力中培养创新人才团队
党支部通过老带新、项目多带项目少、党员与青年教职工结对子等形式激发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学活动、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提供帮助,最终凝聚起一支中青年结合、优势互补的科研攻关队伍,把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最高追求。支部已培养2支创新人才团队(陈铖颖团队和“闽江学者”连水养团队),为福建省、厦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
(二)党员带头,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在支部党员中不断强化“一党员一旗帜”组织纪律观念,增强党员致力于集成电路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使命感责任感。
1.壮大党员名师先锋团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党支部始终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放在党支部建设的首位,通过现场学习、交流研讨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教师理想信念、师德师风教育。发挥党员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团结凝聚高层次人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政治培养,将微电子系主任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党员。2023年2名老师获评“鹭江优秀学者”;2名老师获评“鹭江青年学者”;蔡艺军、陈铖颖、王尘多次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2.开展“岗位大练兵”,推进微电子专业建设。
引导党员教师在学校“十四五”期间“三大任务”攻坚中勇挑重担,开展实验技能比赛、讲课比赛等系列教能提升活动,打造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围绕产业链对接、人才培养等开展专题研讨。微电子系人才培养计划入选工信部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使专业建设设置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紧缺的集成电路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促进重点实验室的申报与建设工作,推进博士点培育工作。
3.深化“结对子”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支部党员教师主动承担新生班主任工作和学涯导师工作,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就与专业教师、党员教师、企业导师对接,通过班会、晚自习、导师进社区等渠道做好学涯规划,提升专业认知。
党员教师带动非党员教师参与“星星点灯”活动,共同解答新生关注和困惑的课程学习、学科竞赛、考研就业三大类问题。着力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加强学生对实验室招生条件和工作内容的认知,尽早为考研、学科竞赛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术带头人主动对接学生,积极发动低年级学生加入实验室队伍,加入科研团队,将学科竞赛与科研项目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参与各种专业竞赛。
(三)项目带动, 提升服务地方芯片产业能力
支部积极践行“以育人为本、为产业服务”理念,引导党员教师有效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在服务社会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组织教师党员到集成电路企业挂职、交流,把党支部打造成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坚强堡垒。
1.联学共建,搭建合作平台。
支部积极加入厦门市集美区“科技红盟”,与合作企业党支部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学共建,与华天华公司、立林科技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共建合作,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支部党员黄辉祥和郑坤炜为华天华公司解决手机摄像头模组10层布线超薄PCB难题,使华天华不再依赖单一供应商,实现国产替代化,确保了企业供应链自主可控。
2.同题共答,攻克关键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对应用型高校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党支部组织党员依托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开展研究,为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推广及示范应用等提供有力支撑。支部陈铖颖老师团队自主研发的语言处理芯片,打破国外垄断,为企业带来产值超亿元。林海军老师主持研发200Msps 12Bit模拟数字转换电路项目,最终实现该产品的国产替代化和产业化,累计实现产值近1000万元,为实现高端集成电路产品的自主可控作出了积极贡献。
3.双向共赢,深化校企合作。
深度对接集成电路产业链,与企业协同攻关科技难题和制约企业发展瓶颈问题,解决地方行业企业“卡脖子”关键技术,助推企业(产业)增效增值。黄辉祥团队自主研发设计了大面积通用性硅漂移管阵列探测器芯片,解决了关键核心问题,提供给上海光源公司直接应用,为X射线探测器芯片的国产化替代做出了贡献。
优化芯片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聘请企业导师,打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企业选人用人有效衔接的渠道。2023年9月,福建省“百人计划”创业人才陈译老师为华为海思半导体公司员工开展4天的授课。
四、“立项活动”成效
(一)服务学校发展,党建引领有成效
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连续两年党建e家平台上为五星支部,得分99分。2022年党支部书记王灵婕获得学校首届党务干部职业能力比赛个人单项(主题党日设计)一等奖。2022年支部委员王尘获得学校第二届“党员名师先锋岗”光荣称号。在支部坚强堡垒作用下,微电子专业招生分数线逐年攀升,教师服务地方能力逐年增强。
(二)服务教育教学,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有成效
党员教师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学风建设、学科竞赛和研究生报考取得了一系列成效。2023年7月“先进半导体微纳技术及器件”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获得立项支持。微电子系成功申报新专业“基础电路与基础系统设计”,于202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陈铖颖老师编著的教材《集成电路EDA与验证技术》,2022年起被中国科学院大学选为研究生课程的指导教材。
(三)服务学生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有提升
微电子专业学生参加“芯片与系统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等各种专业竞赛,成绩喜人。研究生上线人数和录取人数逐年上升,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从2019年的5人增加到2024年20人(占学生总数的22.2%)。根据麦克斯《大学生就业报告》,近三年,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
(四)服务国家战略,科学研究结硕果
支部党员教师,坚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基础研究,聚焦解决“卡脖子”技术,发挥有组织的科研优势。2022-2024年,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其它市厅级项目5项,纵向到账经费103万;横向合同经费1400多万。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其中SCI期刊30篇。
(五)服务地方,产教融合有效益
支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产教融合发展,鼓励党员教师主动对接企业。蔡艺军老师参与蓝海环科公司技术攻关,已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594万元。陈铖颖老师团队为无锡安可芯信息公司提供集成电路测试服务,合同金额530万。2024年3月,连水养团队与厦门通耐钨钢有限公司成立“下世代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总投入2000多万元,刷新厦门市直属高校校企合作经费纪录。
五、佐证材料
1.党建工作
2.教育教学
3.人才培养
4.科学研究
5. 产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