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育人先锋”“青春榜样”系列报道(六)】“科研小白”的蜕变之路
——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研究生黄华翰
发布时间:2023-09-22阅读量:

黄华翰,中共党员,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电子信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他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曾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一等奖学金和硕士研究生优秀奖学金;他潜心科研,务实创新,在Water Research、Chemosphere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篇,其中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他脚步不停,坚定前行,在科研的道路上从无到有,一路蜕变,一路成长。

从“迷宫”到“舞台”,他走出舒适圈

刚读研究生时,黄华翰同学有点迷茫,一度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因为最初的他,看不懂文献,理解不了学者所研究的内容,找不到与之契合的交流方式,对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更是毫无头绪,仿佛迷失在了一个无穷大的迷宫里,迟迟寻不到出口,看不到曙光。恍惚之间,他的第一年研究生生活就这样过去了。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在“迷宫”里寻找方向。研二上学期,在与导师李青松老师的一次偶然交流中,老师提到的有关基于紫外的高级氧化和高级还原消毒技术处理污染物的研究,让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就此,他步入了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的大门,也开始在研究生生活这个全新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黄华翰坚信,“相从勉讲学,事业在积累”,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打好基础,不断积累,才能有所收获。近3年来,他的学习成绩位于班级第4名,曾获国家奖学金1次、学校硕士研究生一等奖学金2次、学校硕士研究生优秀奖学金1次。在认真完成各项研究生课程学习任务的同时,他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参与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典型PPCPs氯化过程中毒性效应增强的消毒副产物识别及生成机制”、1项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疫情防控期间基于VUV/UV的水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1项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极端天气暴雨及强降雨对水源地DOM特征及水厂消毒工艺的影响”,并主持了1项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VUV/VUC协同氯去除thymol的机制研究”,在科研的道路上迈出了一个个坚实的步伐。

黄华翰介绍研究成果

从无到有,他实现科研能力的蜕变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要追上科研的步伐,跟上研究学者的脚步并不容易,这就需要与自己做一个困难的交易。为此,黄华翰把自己课余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科研。研二时,他每周沉浸在实验室的时间达65个小时以上,实验室的办公桌、仪器和实验药品就像是他的好朋友一般日日得见。这样的生活确实有点枯燥,坚持下来并不容易,但黄华翰却觉得很充实。

在7-305实验室难熬的日日夜夜里,陪伴黄华翰最多的是看不完的文献、难以啃下的推导公式、处理不完的实验数据、反复修改的数据图和那张白色书桌与黑色椅子。电脑E盘上出现的一个个分类命名的文件夹以及桌面上写着开始科研的壁纸,都是他那段时光的美好印记。

黄华翰在实验室做实验

好在,这是一场公平的交易。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专业知识的逐渐积累、眼界的不断开阔、创新思维的不断激发,黄华翰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愈发明确,思路愈发清晰,实验方案设计愈发完整合理。第一次撰写专利说明书申请专利、第一次参与福建省科研项目申请书撰写、第一次参与论文的审稿,无不给予他极大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如今,他仍然清楚记得,当因厦门出现本土疫情学校进行封闭管理时无法做实验的痛苦;记得封校时在宿舍利用化学模型软件搭建出符合自己实验现象的动力学模型后的兴奋;也记得那段经历半年时间实验摸索仍持续失败的日子……值得高兴的是,实验终于做完了,虽然将实验数据及分析结果撰写成科学研究论文,也给他带来了不少困难。

第一次写论文的他,不知从何入手,长时间毫无进展。“不是你不行,而是你的潜力还没被完全激发”,黄华翰始终坚信科研需要的是耐心。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他在2022年6月13日完成了论文初稿,随后与导师对论文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修改,终于在7月14日投稿到环境领域顶级期刊Water research。8月8日,他收到了期刊编辑给的论文意见,之后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回复审稿意见,最终其论文在2022年9月14日被专业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期刊接收,其影响因子为13.4。这篇论文是黄华翰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也是环境学院建院以来发表在Water research上的第一篇文章。

此后,黄华翰一直专注于学科前沿,围绕基于真空紫外/紫外和紫外的高级氧化和高级还原技术开展研究,发表Chemosphere期刊论文1篇、环境工程学报期刊论文1篇、净水技术期刊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并在厦门理工学院第七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创新成果展中荣获一等奖。

过程虽苦,结果却甜。学校精工园7-302实验室里自己设计的基于紫外的高级氧化和高级还原可切换消毒光反应装置、7-305实验室里常坐的办公座位以及8-411实验室里最喜爱的“恋人”——气相色谱仪,都见证了黄华翰的“科研小白”蜕变之路。今年,黄华翰以第一的成绩考上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他还将走上新的“舞台”、开启新的征程。(宣传部、学工处、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