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炫希,中共党员,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9级车辆工程一班学生。在校期间,他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以赛促学,成绩优异,2022年获得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福建省金奖、国家级银奖;在今年的第16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代表学校夺得省级特等奖并登上《人民日报》。他心中有梦,脚下有光,怀揣着科技报国的青春梦想,将汗水流淌在科研实践赛道上,以实际行动奏响了一曲奋进之歌。
心中有梦:树立科技报国的青春梦想
作为00后的青年大学生,李炫希有自己的青春梦想。他积极投身科研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2019年底,正是大学的第一个寒假,他认识了一群正在讨论项目的同学,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当时这个团队在大车盲区方面存在知识空白,因找不到相关专业的同学,项目遇到瓶颈。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与该团队一拍即合,共同推进项目的开展。这次项目经历让他意识到,创新创业不是天马行空的空想,而是要扎根现实,深入探索当下社会需要什么,“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从此,他的梦想开始起飞。
脚下有光:汗水流淌在科研实践赛道上
李炫希一直保持一个习惯,那就是每日关注国内时事政治,了解世界各国的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2020年9月,商务部等部门下发的《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正式颁布,允许车辆“五大总成”再制造再利用。政策发布后,他第一时间进行研读,认为再制造再利用是本次政策的核心点。
李炫希为主参与的项目《精锐智阀——高精密双液智能点胶阀引领者》获第十六届“挑战杯”福建省竞赛特等奖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后,李炫希发现,我国报废汽车拆解行业普遍存在拆解水平低、设备落后等问题,同时车辆登记及报废高速增长。结合政策和调查数据,考虑到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不仅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环保价值,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他萌生了汽车零件回收再制造的想法。带着这个想法,他找到了学院从事汽车设计及排放控制技术领域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刘显贵教授。他的想法得到了刘教授的肯定,于是,他决定将想法转变为实际产物。说干就干,他很快组建了一个多学科、跨领域的创业团队。在学校和创新创业园的大力支持下,该项目经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比赛后,被正式立项为国家级创新实践项目,开始顺利运行。
重型车辆发动机回收再制造是一条步骤繁琐、环环相扣的工艺链条,其中清洗及检测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李炫希带领团队经过大量实验,掌握干冰清洗技术和针对重型车辆发动机的清洗方案,通过控制干冰颗粒喷射的速度、温度及颗粒大小,达到最佳的清洗效果。同时,通过与六自由度机械手结合,大大提高了干冰清洗的效率和效果。在检测方面,李炫希大量阅读文献,收集国内外检测技术进行对比,将成熟运用于医疗的CT扫描技术嫁接到工业检测领域,填补市面上适用于重型发动机的CT扫描设备的缺口。基于工业CT设备,对带检测的发动机进行层片化处理,检测出受损部位进行3D建模,直观诊断发动机缸体缸盖损伤程度及空间位置,从而判断其可回收利用率和经济价值。
在项目成立初期,李炫希希望项目范围能覆盖到重型车辆发动机回收再制造的各个环节,但这样容易分散精力导致项目主线难以兼顾。在与刘显贵教授、创新创业园老师以及指导老师多次交流后,他最终决定聚焦在重型车辆发动机的检测与维修上。项目发展过程总是不可避免会遇到问题,比如,在公司成立初期,由于技术投资大,启动困难。在学校的支持下,他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企设备和学校实验室设备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关于公司初期人员不足的问题,李炫希通过校园宣讲、提供校内实习岗位等方式,很快扩充了创新创业队伍。
李炫希积极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学科竞赛
功夫不负有心人,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李炫希于2021年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国家级创业实践项目,并以优秀等级顺利结题。此外,他还先后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省级特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国家级三等奖、第七届福建省“互联网+”省级银奖、第八届“互联网+”国家级银奖等,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已授权软件著作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畅想未来:继续追逐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
回顾在大学里经历的科研时光,李炫希有一个深切体会,那就是要密切关注国家产业发展趋势和科技前沿动态,深入思考研究领域在市场上存在的技术难题和痛点,努力将自己的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当中。“要主动创新,就要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尝试”,李炫希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增强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求知,在课堂外实践,积极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对李炫希来说,“选定那条你认为正确的路,坚持走下去,时间就会给出答案”。我们相信,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他一定会继续奋力奔跑,在挑战中不断提升自我,以卓越之姿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宣传部、学工处、机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