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十二)】国际教育学院:立足本土引智国际,深挖内涵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3-05-17阅读量: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为充分展示学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成果,校园网主页推出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系列报道,重点报道各单位近年来在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特色举措、工作亮点和显著成效,籍此激励广大师生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奋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作为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实施单位之一,国际教育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大教育开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年来以深挖内涵、提质增效为重心,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在人才培养理念上坚持创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深耕细作,形成了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课改项目和来华留学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格局,为优化学校“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育理念创新融合,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国际教育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并加以融合创新”的方式来革新人才培养理念、凝练办学特色,打造国际教育学院人才培养品牌。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特别注重“引智国际”。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我校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合作办学的专业,培养目标强调培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融通中外双方学术标准,其专业课程设置更注重电子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融合、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的融合,引入12门外方专业核心课程,外方委派优秀师资来厦授课。学院开设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则由我校与留学基金委合作办学,其特征是科学融入美国高校本科专业培养的教育理念和优质课程,包括通识文化教育、国际前沿学科知识教育等,且每个专业至少有10门专业课程由我校引进的外籍教师授课。

作为学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学院创新培养模式,以广泛实施跨境教育为抓手,为每个专业设计了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爱尔兰柯克大学等国外优质高校进行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的模式。截至2019年,共有466名学生出国留学,其中90%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全球排名前5%的院校深造;2019-2022年期间,受疫情影响,线下交流遇阻,国际教育学院开辟线上学习的新业态,为48名学生提供了深造机会。跨境教育成为助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此外,学院还融合国内外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频繁开展中外教研互动,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以1:1的课时比例设置、交叉进行,理论教学由中、外双方教师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则配备了助教团队进行指导,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将解题能力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落实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为了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学院先后投入建设中外合作办学专用的系统仿真实验室、系统测试实验室、翻转课堂。近年来,学院还加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激励力度并取得重要突破。2020-2022年期间,学生累计获得各类奖项270余项。在“互联网+”国际赛道方面,近两年来学院成功推荐参赛项目120余项,其中“Intelligent Supervision System for Mineral Extraction”等5个项目获国赛铜奖殊荣。

学院教师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开展电子信息工程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座谈

管理服务深耕细作,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学院纵深推进内涵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期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过了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财务管理专业和电气工程专业通过了教育厅ISEC项目专项评估。

学院强化制度建设,制订《厦门理工学院中外合作项目学习管理办法》等十余项校、院两级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为贯彻“分类管理”理念,规范教学秩序,制定《国际教育学院外教教学管理办法》等系列规范文件;与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制订ISEC项目教师培训上岗的标准文件;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等近十所国外大学联合制订互认学分课程学术标准。目前,学院各项规章制度日渐完善,为合作项目管理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在学业帮扶、减少挂科率、提高毕业率、鼓励跨境教育、加强就业指导等方面也推行了系列改革举措,教学质量、师生满意度逐年提高。2019年,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4.7%;2020年,境外升学人数58人,创历史新高。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学院教师认真总结经验,完成《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制研究》等一批省、市重点教研教改课题。

此外,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学院还积极构建校院两级、中外联动的学术监督体系,执行了中外联合学术委员会“一月一会”的议事机制。根据ISEC项目质量建设的要求,构建以师资岗前培训、过程性自查自评和阶段性质量评估为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框架。根据来华留学教育的特点,构建以学前预告、学中督查、国际生适应与自律机制为特色的来华留学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国际教育学院学生风采

教研互动,持续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

为了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国际学院坚持以引进人才、开展中外教研互动为抓手,强化国际化课程改革和中外合作实施教学。按要求严把教材和课堂政治关和价值导向关,切实保障教育教学意识形态安全。

学院面向校内外遴选优秀教师,组建了由中外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其中引进外籍教师共50人次,占教师队伍的四分之一。中外合作办学、国际课改项目将我校具有海外教育背景、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汇集一堂,同时又通过教学过程和参与国际交流反哺教师能力建设。

学院注重完善教师发展机制,近年来组织近40场境内外教师培训活动,参训人次近300人次;与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达成培训协议,派出6名教师参训;积极推进我校青年教师赴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读博或访学,促进师资培养。

学院积极优化合作机制,通过推行“中方合作教师”“学生助教”等特色做法,积极举办沙龙、讲座等交流活动,鼓励中外方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有效促进教研互动。近年来,中方教师申报的各类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奖项逐年增加,如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李南成功申报国家社科项目“数字技术创新对中国-东盟价值链贸易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电气工程专业教师牛晓花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棱柱位错环自攀移的数值模拟和相场模型”等。

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来华留学生参加“探访嘉庚精神”主题活动

研学项目文化浸润,营造校园国际化学习氛围

2018年起,国际教育学院开始负责学校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工作,设立了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两个来华留学专业。同时,学院还开展交流交换生项目,实现“迎来送往”,进一步促发学院提升管理效能的内生动力,逐步形成浸润式教育、趋同化管理的理念。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学院将面向来华留学、交流交换生的“跨文化研学计划”“留学热身体验计划”等打造成“一院一品牌”的重要内容。例如,与爱尔兰科克大学联合开展的来华交流项目,为两校的持续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来华留学国际生举办的“中外学生线上新春联欢会”及其他中华传统节日民俗体验活动、“探访嘉庚精神”等特色活动皆成为广受国际生好评的第二课堂内容。

学院还积极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等合作高校建立互访机制,促进校际战略合作平台的建立。在受到疫情制约的情况下,学院仍拓展了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等一批新的合作院校。随着疫情政策放开,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将再度扬帆起航。

由中、外籍学生组成的国际教育学院啦啦操参赛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在国际课改项目开展十周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即将迎来第二轮评估之际,国际教育学院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建引领,高扬教育开放的风帆,加大力量拓展国际合作,持续抓好教育教学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奋力推动我校国际化办学再上新台阶。(校评建办、党委宣传部、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