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我校“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第一年,全校上下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2017年2月发布《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监测报告(2017)》,报告指出,我校在福建省高校发展潜力排名中进步明显,从2014年的第12名上升到2016年的第7名,在发展战略和发展质量上成效突出。2017年是学校推进综合改革和“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为挖掘改革亮点,分享改革经验,助力改革发展,即日起我们陆续推出“风劲正是扬帆时,砥砺奋进书华章”综合改革实施一周年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我校实施综合改革一年来取得的成效,凝聚共识与力量,激励广大师生以更大的智慧和决心加快推进综合改革,迎接新挑战,促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2016年是学校实施“十三五”规划和深化综合改革的开局之年。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遵循学校提出的“转型·特色·提升”的发展战略与实现“双百”的发展目标,本着“教学立院、科研强院、管理兴院、特色名院”的办院宗旨,坚持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亲产业、应用型人才为重点,以服务地方为抓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学院办学实力显著提升。
以服务地方为抓手,培育核心竞争力
凝聚一种共识:把社会服务理念渗透于教学科研之中
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学的重要责任,更是应用型大学的使命。在文旅学院,有这样一种共识,那就是——“发挥大学社会服务功能,不仅仅只是要在科研和教学之外去寻找社会服务项目,拓展社会服务途径,发挥知识即时应用价值;更不是以社会服务项目来代替教学和科研;而是要把社会服务理念渗透于教学科研之中,发挥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的社会服务功能”。
在学校转型发展和新一轮综合改革中,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明确提出以服务地方和社会为抓手,主动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大循环,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在社会服务中不断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思路明确,如何着手?文旅学院采取了三项措施,简言之:一建团队、二树观念、三强服务。学院通过平台和基地建设汇聚队伍,努力打造研究方向稳定、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的科研创新团队,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倡导协同合作、相互信任的学术氛围。同时,注重在全院教职工当中树立主动适应社会的服务观。学院要求教职工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过程中,都要围绕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引领社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去思考和实践。培养人才要适应社会需要,科学研究要适应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开展全方位的“圆周式服务”。在此基础上,学院聚焦区域特色,强化服务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学院研究团队以引领区域文化发展、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己任,围绕地域文化特点,加强区域文化研究,实现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断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近年来,学院团队完成的《福建省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分类与发展研究》、《闽台共同文化市场实践研究》、《闽台文化发展报告》、《两岸创意经济研究》等重大项目,围绕闽台文化、福建文化产业、两岸创意经济等主题,打造特色品牌,使服务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推进区域文化的传承创新相互融合、彼此促进。
以绩效评价改革为核心,激发教职工创新活力
健全一项机制: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专长和优势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与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是二级学院综合改革的核心。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稳步实行绩效岗位管理,突出岗位职责导向,明确各类岗位考核要求和评价标准,充分发挥每一位教职员工的专长和优势。
根据《厦门理工学院二级学院(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所述原则,学院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绩效岗位聘任实施办法》(试行)、《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业绩津贴实施办法》(试行)、《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试行)等相关实施办法,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学院尝试基于团队的绩效管理。按照学科规划和学科发展方向组建团队,团队承担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参考团队成员职称级别、前四年工作完成情况及学院相应职称人员平均工作量,制定教师聘期内指导聘任级别;按照指导聘任级别将团队所有成员聘期内绩效津贴下发至团队,由团队负责人统筹,负责人可根据团队情况重新分配成员绩效津贴额度;学院按照团队进行聘期考核。
在教师业绩考核上,突出教学业绩,注重突出科研业绩。教职工根据《厦门理工学院科研突出业绩奖励办法》获得当年科研突出业绩酬金外,学院另从绩效工资总额中按一定比例划拨专项,用于科研突出业绩奖励。对于服务地方与社会的主要成果更是尤其注重培育与奖励。
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人事与绩效评价改革的有序推进,大大激发了学院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本年度,教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服务社会横向课题16项,签约总经费达334万元;发表学术论文(著)28篇(部)。刘枭博士的《“互联网+”战略下我国智慧会展产业发展模式与驱动机制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社科项目,文化蓝皮书《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4、2015)荣获厦门市第十届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林朝霞教授的《当文化遇上经济:福建文化产业发展思维与路径》荣获厦门市第十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林小勇教授的《互联网思维下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优秀研究成果。这也是今年福建省首次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学院团队共承担《张家口远大·坝上辽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规划》、《漳州南部景观区产业运营策划》等服务地方项目4项。2016年综合改革试行期结束后,文旅学院在2017年将实行完全绩效管理。
以“政产学研用”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内涵发展
围绕一个目标: 打造应用型文科示范学院
未来三年,怎么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的总体目标是: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着力推进内涵发展。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破,培植特色”的方针,把学院办成本科办学水平全面合格的二级学院,并力争使学院成为有一定特色的应用型文科示范学院。
根据未来三年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着重在学科建设与服务社会等方面做到“准确定位、勤于实践、稳扎稳打、卓有实效”。
在学科建设上,学院以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两岸创意经济研究中心为平台,努力将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建成“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集合体。与此同时,通过学科建设的推进,加强学术队伍内涵建设。坚持“立足产业、服务产业、融入产业、提升产业”的指导思想,深度介入福建文化产业实践研究,提升服务海西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能力。一年来,文化产业管理重点学科在学术队伍打造、学术特色凝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术交流与平台拓展、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探索以及服务社会等核心要素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业绩。
在学术研究上,文旅学院学术团队逐渐凝练出有别于国内其他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研究特色,有自己独到并具有先发优势的领域。学科团队从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发展难点、热点和前沿问题入手,通过研究报告、产业规划、政府内参、专项攻关、活动策划等方式,强化对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发展实际问题的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在两岸创意经济研究、闽台文化发展研究等领域处于较高水平。《福建省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分类与发展研究》、《闽台共同文化市场实践研究》报告等成果得到省部级领导批签,并被有关部门采纳。《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6)在海峡两岸文博会上发布后,在两岸学术界、业界产生广泛影响,共有256家媒体报刊转载、报道。
一年来,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始终以“亲产业”为引领,因应市场变化之常态,凸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与优势。2016年,学院酒店管理(烘焙方向)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文化产业管理获批省级服务地方特色专业。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发布《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该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6年在全国128所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高校中,位列第16位,为四星级专业,居福建省内首位,并且自2014年以来连续位列全国20位左右,稳居全省第一。
回顾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过去一年在深化综合改革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你会发现:亲近产业,服务地方,是它鲜明的目标和自觉的行动。风劲正是扬帆时,文化产业旅游学院正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综合改革,将继续以服务地方为抓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全面深化产教融合,为实现将学院建设成为有一定特色的应用型文科示范学院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宣传部、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