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厦门理工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积极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全员育人,打造思政工作共同体
让辅导员成为学生可信赖的“知心朋友”。学校把“关心、帮助、服务学生”作为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全体辅导员紧紧围绕“是益友,方能成良师”的学生工作理念,切实转变角色,放下“管理者”和“布道者”的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做学生可信赖的“知心朋友”。学校关注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理念的落实情况,制定《辅导员工作提纲》,实施辅导员工作日志及住校值班制度,为辅导员提供了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具体形式和手段;开展“辅导员学生满意度测评”,将测评成绩作为辅导员工作考核和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促进辅导员真正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和成长伙伴。2023年,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辅导员连晶晶荣获“福建省最美高校辅导员”称号,影视与传播学院辅导员程颀荣获“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让领导干部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班导师制”是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创新举措,全体校领导和中层干部深入每个新生班级担任“班导师”,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参加党团日活动,进宿舍关心、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从专业学习、学涯职涯规划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做好学涯规划,切实当好学生健康成长路上的知心人和引路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学校推进实施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指导学生党支部工作制度,安排每位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联系指导一个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质,切实加强学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提高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与“班导师制度”形成有机互补,将全员育人理念落到实处。
让专业教师成为优良学风的共同塑造者。通过完善教学系统和学工系统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召开学风建设工作推进会,组织开展“学在厦理工·奋进正当时”学风建设系列活动,让辅导员进课堂参与学习管理、专任教师进学生社区做思想教育和帮扶,形成学教互促、“双风”共荣的局面。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学生,开展精准施策,实施分类指导,低年级侧重新生学涯规划,养成良好习惯;高年级通过竞赛促学,激发学习热情,开展升学指导,共同设计多元成长方案;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提升帮扶成效。
让企业导师、杰出校友成为校内外协同育人新动力。学校创新校内外协同育人模式,邀请优秀校友代表、校企合作企业代表走进校园、走进班级、走进社区担任学生的学业和思政导师,充分发挥企业、校友优势资源,分享生活、工作经验,拓宽学生视野,为学生在学习、实习、培训、就业、创业、人生规划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助力在校学生全面发展,逐梦未来。
全过程育人,提升思政工作温度
把温情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秉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学校根据每学期不同教学阶段的特点,设计特色鲜明的“温情三部曲”主题教育活动。期初的“手牵手·一起走”,引导全体学生尽快收心,投入新学期的学习,对补考、挂科和家庭困难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怀;期中的“爱国·爱校·成才”,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和热情;期末的“关心·帮助·迎考”,从关心帮助学生入手,营造热烈的期末备考学习氛围,系统总结复习整个学期的学业内容。
主题教育特色鲜明。
把感恩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学校在每年的寒暑假给学生布置“亲情作业”,鼓励学生寒假“回家过年”,暑假返乡“亲情陪伴”,通过用行动体验亲情、用网络分享亲情,主动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怀家乡的建设变化,滋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打造独具厦理工特色的“体验式思政课”。学生在学校官方平台发布优秀亲情文章50余篇,先后刊发《厦门理工学院“亲情教育”暖人心》等多篇报道。
把资助育人贯穿育人全过程。学校逐步完善“奖助勤贷补缓”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升本20年来奖助学金项目从8项增长为42项,勤工助学固定岗位近3000个,累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超过4亿元,惠及学生超过20万人次。学校拓宽资助宣传广度,提升资助方式温度,持续开展“诚信、励志、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实现“助人”“铸人”双推进。选树典型,讲好资助故事,近年来有6名学生入选国家奖学金优秀代表名录,1名学子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5名学子获“海西励志先锋”。
把就业育人贯穿育人全过程。学校注重将就业教育和观念引导作为“三全育人”重要内容,在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实践等育人环节中强化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全力构建“大思政”就业育人格局,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聚焦就业工作下沉“一站式”学生社区,落实就业指导“四个到人”,落细“131”帮扶举措,关注困难毕业生,做到“一人一档一策”,落实帮扶责任制,全力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大就业渠道开拓力度,落实“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助力毕业生留厦就业。2019年以来,学校每年为每位留厦就业的毕业生发放1000元生活补贴,缓解外地毕业生在厦求职压力。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网络开展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学生社区心理驿站,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利用世界健康日、5.25心理健康周、新生入学教育等契机开展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讲座,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每学期定期开展学生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安全信息周报”制度,对心理困难学生建立台账,开展重点帮扶,制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形成快速反应机制。
全方位育人,筑牢思政工作阵地
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激活社区育人功能。学校在三个学生社区服务中心成立社区党支部,以楼栋或围合成立党小组,学生党员采取“到社区报到”方式纳入社区党支部教育管理、发挥作用。开展“党员宿舍挂牌”“党员责任区”等活动,从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中遴选担任楼长、层长和宿舍长,形成“楼长-层长-宿舍长”三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机制,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的学生社区治理,“三全育人”力量不断壮大,社区育人功能不断激活。学校通过深化“基层党建进社区、文化育人进社区、心理育人进社区、服务育人进社区、学业导师进社区、实践育人进社区”,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支撑保障机制改革,推动学校、学院和职能部门等多方力量和资源下沉社区、服务学生,丰富党建和思政工作方式,不断健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机制,全面激活“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功能,逐步把学生社区打造成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基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切实打通学校思政育人“最后一公里”。
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激活社区育人功能。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厚植文化育人沃土。为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以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为导向,设计打造“阳光雨露”计划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让文化育人成效惠及每位学生。文明班级创建活动坚持思政搭台、学生唱戏,引导学生“自己确立目标、自己动手实现目标”,产生了一大批“学习型”“技能型”“素质养成型”“文体健康型”文明班级,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入活力。周末文化集市、漫游厦理工、非遗进校园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主动“降低舞台高度”,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人”。多年来,学校举办校园活动300余场,参与人数累计超过50万人次。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激活“第二课堂”,构建社会实践育人格局。学校积极倡导志愿服务是青年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理念,多年来,各级志愿服务队承接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工作,形成具有厦门理工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多次获得省市级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理想信念与国情社情相结合,为学生开启一堂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近年来,学校获批福建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近40个,1个团队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团队,3个团组织获评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并获评省级先进团队3个、省级先进个人11人。
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开拓网络育人阵地。学校运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沟通效率高的特质,建设“小吐槽”“学霸坐诊”“快乐假期”等多个与大学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线上互动社区。“小吐槽”从关心服务学生的学习生活入手,本着“师生利益无小事”的态度,积极回应学生的每个合理诉求和建议。每一条“小吐槽”的出现,后续都伴随着校内各单位的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快速联动、有效解决。学校在通过“小吐槽”及时、有效解决学生急忧盼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同时,传递校园正能量,让学生在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中实现成长。
多措并举,锻造思政工作铁军
构建“1+2+3”常态化培训模式。学校每年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培训,每学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二至三场专题培训,分别在期初、期中、期末召开三次学工干部工作经验分享会,通过校内校外、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交流展示辅导员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优秀工作案例、分享工作经验、开展工作总结与反思,建立健全辅导员培训培养机制,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建立政工干部集体备课制度。每月以学院为单位或学院之间联合开展集体备课,聚焦时政热点、思想疑点、工作难点,围绕一个专题开展学习交流、深入探讨,学深悟透并及时为广大学生释疑解惑,提升育人成效。2024年以来,各学院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团班一体化建设、学风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各项专题集体备课20余场,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助力解决学生教育管理难点痛点问题,让学生思政工作“站位有高度、育人有温度、思考有深度、视野有广度、工作有亮度”。
学工干部集体备课。
搭建“党团班一体化”工作机制。坚持党建引领,注重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班建,突出辅导员在学生党建、团学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将党组织、团组织和班级的建设目标、管理机制、工作职能等有机结合,形成党团班工作全面融会贯通相互促进的育人格局,做到学生党建与团学工作运行机制一体构建、活动主题一体谋划、工作队伍一体培养、育人目标一体实现。
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学校实施新进辅导员“管培生”机制,每批新进辅导员由学工处统筹安排担任社区辅导员,并轮流承担学工处有关业务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实际适时安排到二级学院担任学院辅导员。实施新进辅导员“成长导师制”,聘请校内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导师,强化思想引导、工作指导、发展辅导。为每位辅导员安排单人间宿舍,改善宿舍的生活条件与硬件设施,让辅导员老师倍感学校的温暖和关怀,为辅导员的社区育人工作营造良好环境,提供便捷与保障。
奋进新时代,砥砺新征程。厦门理工学院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继续为广大青年学子更好更快成长成才凝聚育人合力、搭建育人平台、创新育人举措、提升育人成效,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和“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厦门理工学院)
原文链接:http://fj.people.cn/n2/2024/1024/c181466-41018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