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工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学工 >> 团学工作 >> 正文

福建日报·新福建:雷锋日在即,赴一场“生命之约”厦门理工学院“00后”小伙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2023-02-24 09:57     来源: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2月22日讯(记者 邓婕 通讯员 朱海钰)2月21日,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1岁的厦门理工学院大四生陈佳灿成功捐献324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成为厦门市第12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传递爱心 他带头加入中华骨髓库

21日上午8时,在第一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医生将两个连接着血细胞分离器的针管分别插入陈佳灿的左右胳膊。

鲜红的血液从他的一侧胳膊中缓缓抽出,经过机器的分离,完成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通过另一侧胳膊的针管回输到体内,经过6个多小时的采集,陈佳灿成功捐献了324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这些将被送向远方的“生命种子”,寄托着深沉的爱与重获生机的希望。

此前,陈佳灿收到了受捐者给他写的感谢信,信中说:“您无私的捐助挽救了一个不幸的家庭,是您的义举令我得到延续新生命的种子,片言只语不足以表达我此刻无比感激的心情。谢谢您!”

配型成功 3年前的愿望得以实现

2020年,陈佳灿在厦门市红十字会与厦门理工学院组织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入库宣传采集活动时,承担活动策划事宜。他了解到,只要捐献8毫升血液就可以加入中华骨髓库,匹配成功后可以帮助血液患者重获生命,于是他带头第一个捐献。正是他留下的这一份血样,3年后,使世界上陌生的两人间多了一份牵连,也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

2022年8月31日,正在泉州老家备考研究生的陈佳灿接到厦门市红十字会的微信,工作人员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

“这简直太神圣了,能够挽救一个生命,作为党员的我义不容辞。”陈佳灿毫不迟疑地答应了。于是,他积极配合红十字会的安排,完成了高分辨配型、专项体检。为了让自己以最好的身体状态迎接捐赠,陈佳灿提前数月开始准备,加强锻炼、调整饮食、避免过度劳累,自己查阅了很多捐赠造血干细胞时的注意事项。

2月17日,他前往第一医院进行为期5天(前4天注射动员剂)的造血干细胞捐献。

赠书激励 科学认识主动科普

起初,得知儿子要捐献造血干细胞,陈佳灿的父母很担心,“我从厦门市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库的公众号上找了些科普文章,摆事实讲道理,父母渐渐就明白捐献造干并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还可以救人一命。”陈佳灿说。

当天捐献结束,324毫升的造干细胞连同《我与地坛》一书,经由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送往受捐者手中,书籍是陈佳灿送给对方的礼物,在书的扉页,陈佳灿特意写上《忆秦娥·娄山关》一词,“希望他拥有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生活的希望就在眼前!”陈佳灿说。

“近年来,厦门造血干细胞捐赠配型成功率逐年增加,且呈现出入库质量提高、流失率降低的良好态势。”厦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对于急需造血干细胞治病的血液病患者来说,每多一个志愿者加入,获得匹配的机会就会增加一些,也会多一分重生的希望。作为“00后”的陈佳灿也印证了厦门市红十字会的说法,“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造干捐献有了正确的了解,那年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入库宣传采集活动时,一天就采集血样400多份。”

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厦门市红十字会将深入集美大学、厦门医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对造干捐献常识进行科普宣传,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中来,挽救更多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温暖。

责任编辑:邓婕 来源:新福建

 

上一条:厦门日报:好人好报 大四学生陈佳灿上午捐出造血干细胞 下午查出考研成绩不错

下一条:央广网:厦门理工学院“三代”师生接力捐献造血干细胞

厦门理工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

地址:厦门集美理工路600号     邮编:361024

电话:0592-6291771     Email:wcxy@xmut.edu.cn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0     厦门理工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