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学校“服务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理工行动年”的号召,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团委组织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鼓浪屿自然生态与文化遗产保护暑期社会实践,结合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从历史文化、革命传承、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四个角度深入开展实践,探寻鼓浪屿在提升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与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所焕发的生机与活力。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由建筑学、土木工程和港口航道工程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组队开展。7月15日,土建学院对实践队成员进行了行前安全教育和实践动员,集体讨论工作分工及实践内容,学习研讨鼓浪屿申遗及生态保护历史沿革,带着问题与目标开展实践。同时,明确了实践活动的纪律要求,做好安全预案。
7月17日,土建学院师生前往鼓浪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鼓浪屿曾是福建革命事业的策源地,是八闽红色斗争的指挥中心,是中共厦门地下党的重要活动基地,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了英勇的战斗足迹。鼓浪屿内厝澳449号曾家园,这里是曾以别开生面的“婚礼”主题“话剧”为掩护,秘密召开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成为福建党史中一段有趣的插曲。大家深切感受到鼓浪屿精致恬适的外表下,所镌刻出的深深红色印记,体悟到初心使命所蕴含的价值。
此外,实践队前往鼓浪屿红色教育主题馆。这栋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集中展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在鼓浪屿的革命事迹。一件件文物,一个个故事,一张张图片,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革命足迹,阐释了伟大的建党精神。队员们深受触动,表示要牢记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奋斗。
在鼓浪屿管委会的安排下,实践队还前往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进行学习。展馆展示了世界遗产项目鼓浪屿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并结合大量建筑模型、照片、铜像,多角度感受多元文化影响的鼓浪屿全貌。队员们深深感受到了鼓浪屿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各国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鼓浪屿特有的历史文化。
鼓浪屿是万国建筑博物馆,近千栋风貌建筑是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内容,对其开展修缮和保护是申遗的核心工作。同学们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选取了鼓浪屿复兴路69号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结构体系多为砖石、砖混、砖木结构,砌筑和抹面砂浆多为石灰黏土(红土)混合砂浆。在长期的自然环境、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下,砂浆性能严重退化失效、砂浆与砌块的粘结强度与抗震性能不足是鼓浪屿砌体结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曾经的鼓浪屿风琴博物馆临时展馆也不例外,现如今屋盖、阳台、挑檐等构件存在剥落、开裂、破损等问题。实践队队员们通过现场勘察外部墙面和墙体裂缝,实地评估建筑现状。
近年来,鼓浪屿申遗成功,深受世界和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它拥有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旅游景观,如礁石、沙滩、山林、公园等自然景观,以及建筑、遗迹、展馆等人文遗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鼓浪屿的生态环境也面临一定的压力。大量的游客涌入使得岛上的基础设施承受较大负担。游客在鼓浪屿的行为特征,包括流量、分布、活动区域等,对空间布局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队师生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收集旅游空间布局的实际情况和第一手资料,了解游客的流动规律和偏好,分发《鼓浪屿室外公共活动空间评价表》和《鼓浪屿游客体验评价表》问卷一百余份,收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数据,评估游客对鼓浪屿空间布局的需求和满意度,包括景点设置、商业设施、交通出行等方面。后期实践队将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发现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提升游客体验和旅游品质。
社会实践不仅是知识学习的延伸,更是心灵的洗礼和升华,引导和帮助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同学们带着问题走进实践课堂,运用所学的知识思考和解决工程问题,更加深刻理解了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在伟大的建党精神的感召下,努力去追求真理、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