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峡论坛)
“登鹭”台湾教师的“新桃花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做加法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3-06-18
台籍教师赖钰匀围绕“诗教与家风”主题作演讲。 孙大航 摄
中新网厦门6月17日电 (叶秋云)“小时候,喜欢看飞机;长大了,喜欢看船。”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的台湾教师赖钰匀在社交平台上写道,“在厦门,看飞机也看船。”
厦门,一座如诗的城市,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别称“鹭岛”。2019年,38岁的赖钰匀来到厦门,寻找她的“新桃花源”。
“厦门离家(台湾新北)很近,气候相近,风土民情也很相近,同讲闽南语,而且我很喜欢厦门。所以,我来了。”赖钰匀说。
正在厦门参加海峡论坛活动的赖钰匀告诉中新网记者,除了新疆、西藏和东北地区没有去过,其余的大陆城市基本走过,“我与厦门最为投缘”。
在厦门,赖钰匀在乡村振兴和教育两个领域不断尝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的她,同清华海峡研究院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中心合作,举办多场展览和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参与打造乡村里的“新桃花源”。
在赖钰匀看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陶渊明心中的“桃花源”,孩子们借由创意手工活动,可打造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乡村要振兴,不仅要在硬件上下功夫,还要在文化上做加法”,自言“受中华文明滋养沾溉”的赖钰匀表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的“活水”,今后将继续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
图为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现场。 叶秋云 摄
16日,一场以“弘扬中华文化,传颂家教诗词”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在厦门举行,作为主讲嘉宾的赖钰匀从“诗教与家风”入题侃侃而谈。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熟悉的讲台上,赖钰匀吟唱起诗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并以自己成长经历为例,分享台湾诗词教育与情志教育、家风家教的融合。
赖钰匀说,台湾诗教与家风的融合,润物细无声地将诗词融入情感教育。正如历经十五载的海峡论坛一样,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为两岸民众畅叙乡情、交流互鉴、洽谈合作的重要平台,见证并推动着两岸民间交流走深走实,不断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灵距离。
演讲中,赖钰匀将台湾地区初中生的诗词吟唱片段与大陆的“国学热”作对比,“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岸可互相借鉴与学习”。
“诗者,志也;志者,心之所向。”“登陆”16年的赖钰匀认为,在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以诗歌为连结点,可将两岸同胞的心灵紧紧相契在一起。(完)
坚守民族大义共创美好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向第十五届海峡论坛致贺信在与会嘉宾中引起热烈反响
来源:福建日报 2023-06-18
本报讯 (记者 吴洪 陈梦婕 刘深魁 全幸雅) 17日,一年一度的海峡论坛在厦门火热举行。最让与会嘉宾以及专家学者兴奋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向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发来贺信,鼓励两岸同胞通过海峡论坛交流交友交心,厚植情谊、增进福祉,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让他们倍感亲切、备受鼓舞,让他们更加深切感受到祖国的温暖与关爱,更加明晰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光明前景,将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台湾中华妇联总会主任委员雷倩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展现了极大的善意,让台湾的百姓可以思考两岸融合发展的未来,非常具有时代性与创新性。她认为,大陆发展的势头锐不可当,两岸和平发展同样势不可挡。
……
“激动、兴奋,然后感到非常温馨!”在看到总书记的贺信后,厦门理工学院文旅学院台籍讲师赖钰匀表示,不仅在大陆发展的台胞要读这封信,在台湾地区发展的同胞也应该读这封信,“因为从这封信中,可以真实地感觉到祖国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善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两岸同胞通过海峡论坛交流交友交心,厚植情谊、增进福祉,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对此,与会嘉宾、厦门启达海峡双创基地负责人范姜锋说,今后他将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岛内民众大力推荐海峡论坛,吸引更多台胞前来参与这一民间交流盛会,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与会嘉宾、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台籍副教授李姿莹是一位闽南文化爱好者,也是学校戏曲协会的指导老师。当看到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出“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时,她倍感振奋和激动。“闽南是许多台湾人的原乡,以闽南文化为媒介,开展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可以让更多台湾民众了解自己的根在哪里,增进台湾同胞对祖籍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灵距离。”李姿莹表示,她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继续贡献力量。
台青眼中的大陆
来源:厦门日报 2023-06-17
厦门理工学院台籍教师赖钰匀:中华诗词让两岸下一代心灵相契
文/本报记者 郭睿 图/厦门市关工委 提供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昨日,第一次参加海峡论坛的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台籍教师赖钰匀,在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论坛现场吟唱起苏轼的《定风波》,这是她在新北市福和初中读书时学会的,也是她最喜欢的中华诗词之一。
“在我成长的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非常重视诗词教育,也特别重视以诗词教育来建构良好家风。”赖钰匀回忆,她在牙牙学语时第一次接触中华诗词,家中长辈常念唐诗宋词给她听。少年时,她入读以“诗词吟唱”为特色的福和初中,从家庭文化熏陶到校园系统学习,中华诗词在赖钰匀心田“开出大大的花”,并一路鞭策她从一场场语文竞赛中脱颖而出,保送至台湾大学中文系。
2007年,26岁的赖钰匀完成在台湾大学中文所的研究生学业,选择前往北京学习中国近代史。在这座她从小向往的城市,赖钰匀不仅收获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也收获了一位湖北小伙的爱情。2019年,赖钰匀和爱人把小家安在了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厦门。在这里工作生活四年,赖钰匀从自家孩子的成长中感受到大陆对青少年传承中华诗词的重视。“我的孩子在厦门读小学,学校有大量的诗词教育。厦门也有很多面向青少年的诗词活动,很多家庭也非常重视通过传统诗词来教育引导下一代。”赖钰匀不仅积极参与诗词活动,也尽己所能把诗词教育融入她在厦门理工学院的教学,开展更多诗词教育实践。
在厦门,赖钰匀的另一个收获,是见证了不少两岸青少年间的国学交流活动,比如两岸青少年闽南话诗词联读等。赖钰匀说:“这些年两岸的国学活动已经将两岸青少年紧紧连在了一起,很多人都通过国学活动建立起多年的友谊。希望未来我们能继续以中华诗词为桥梁,让两岸同胞、两岸下一代的心灵紧紧相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