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发布的分析报告,厦门理工学院在2017-2021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再次位居榜首,这是厦门理工学院连续三次排名第一。
成为理工学院对接地方产业链办专业、专业结构持续优化的典型案例。企业会贡献他们的独特视角,使学生一步入社会就有工作能力,从而拿到更高薪酬。
对接厦门市及各区、各管委会,深度融入地方发展战略;
对接校友及企业资源,助力厦门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升级。
厦门理工学院的团队与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全铝合金车身,
对于大学来说,从去年12月中旬持续到今年2月中旬的假期,堪称“超长寒假”。不过,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陈水宣教授只有春节七天假。
去年农历十二月廿八,陈水宣从北京回来,为的是他的团队和企业合作开展的项目。陈水宣说:“我们没有寒暑假,只要企业不停工,我们就停不了。”
这位大学教授明显缩水的假期,是厦门理工学院“主动服务厦门发展年(2022年)”成果的最直接折射。数据显示,仅去年,厦门理工学院121名教师直接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及新产品、零部件设计,累计为合作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达50多亿元。
去年,厦门理工学院将2022年设为“主动服务厦门发展年”。对于这所流淌着“亲产业”基因的大学来说,这一主题并不是新闻。厦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林进川认为,这是个加强版的服务年。“加强版”体现在四个主动“对接”——对接厦门市及各区、各管委会,深度融入地方发展战略;对接厦门市各委办局,深度融入城市发展大局;对接各行业龙头领军企业,深度融入企业新发展格局;对接校友及企业资源,助力厦门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升级。
林进川说:“我们以更高的眼光、更宽广的胸怀和更扎实的举措,全方位融入并服务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厦门理工学院校长朱文章说,通过服务厦门发展,学校进一步提升专业学科应产业所需、为产业服务的能力,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内涵式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2022年厦门理工学院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厦门理工学院入选福建省和厦门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金砖示范单位”、“厦门金砖新工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联盟单位”。
第三方评估数据也喜人:2022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厦门理工学院在2017-2021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再次位居榜首,这已经是厦门理工学院继2020年、2021年连续三次排名第一;艾瑞深校友会2022年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中,厦门理工学院位列全国理工类院校第16名,省内排名第二,11个应用型专业全国排名均为第一。
林进川说,对于厦门理工学院来说,服务厦门,是永恒的主题。
陈丽安和游一民是厦门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他们带领研发团队,致力于为企业提高智能开关设备制造水平,为一家企业新增产值7.475亿元,新增利税1944.29万元。不过,在陈丽安看来,比起这些产值、利税,大学更大价值是在人才培养上——为厦门产业培养需要的人。
陈丽安认为,这个价值来自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进口”、培养到“出口”,任何环节都清清楚楚地了解企业需要什么人——硕士研究生面试时评委之一必须来自企业;在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上,必须和行业或企业共同制定。
这所大学有越来越多教授认同一点:企业会贡献他们的独特视角,使学生步入社会就有工作能力,从而拿到更高薪酬。陈丽安举例,大学老师讲技术工艺,十有八九会忽视成本、工时和配套供应商,但是,在企业里,没有一项产品生产技术是不考虑成本、交期和合作企业的,这就需要来自企业的提醒。
陈丽安带领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育人模式,是厦门理工学院的普遍模式。近年,厦门理工学院还通过和厦门的企业联合建设“产业学院”来增强为厦门服务的能力。
盈趣科技电子信息产业学院是其中之一。根据协议,一批企业工程师成为学生的导师,“手把手”教学生专业技能。厦门理工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张宏怡说,某种角度看,产业学院是“企业大学”——企业可以将产业先进技术、产业优秀文化、产业发展需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截至目前,这样的产业学院有7个,成为理工学院对接地方产业链办专业、专业结构持续优化的典型案例。朱文章说,技术如此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要和时代一起跑、甚至跑在时代前面,最重要的方法是:和业界合作,根据企业和社会需求来培养人才,实现“无缝对接”。
今年寒假,在厦门理工学院,跟着企业放假的老师,不止陈水宣一人。这所大学越来越多教师被“赶”到企业去,眼光瞄向企业需求,瞄向产业技术前沿。
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技术战略总工陈建成说,理工学院服务产业有个很实用的方法:企业的项目是学生的作业,是学生的实习项目,也是研究生的课题,大学老师通过这些项目,为企业解决难题。
厦门理工学院老师穿梭在大学和企业之间,努力使大学成为企业研发中心。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王驰明博士忙于实施厦门智能船舶与智慧海洋项目。他认为,现在各行业都在向智能化发展,像理工学院这样特色鲜明的工科院校正好派上用场。
集美后溪镇许庄村原本的撂荒地,现在是水稻良田——去年,厦门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万嘉清水(厦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来到田间地头——挂钩结对村灌口镇铁山社区,了解到社区对企业污水、废气、固废等污染排放存在的困扰,提出提升社区环境管理水平方面以及水环境治理的专业化方案。
万嘉清水(厦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晖说,经过校企双方近一年的努力,共拓宽可种植水稻面积90多亩,有望实现水稻增产20%-30%。
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院长罗昌智带领团队来到同安区莲花村,根据其古厝等闽南文化遗存保护现状较好、村子离厦门市区近等特点,编制“莲花农创公社”产业策划及运营规划。罗昌智说,我们都听过一句深受刺激的话:如果大学不能为企业或产业解决技术难题,人家要你有什么用?
数据显示,仅去年,厦门理工学院组织教师深入厦门企业,带动121名教师直接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及新产品、零部件设计,累计为合作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达50多亿元。
同时,学校整体科研水平也得到提升。2022年,厦门理工学院在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取得新突破,该校朱顺痣教授团队联合厦门企业和高校开展科研攻关,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学校还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厦门市科技进步奖6项;新增5个省市级科研平台;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学校横向科研经费逆势增长,超7500万元,相比2021年增长超过15%;科研成果转化金额超过4300万元。
彭倩博士是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师,走在大街上,他会格外盯着公交车,这源于他的团队和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公司的合作,开发了全铝合金车身,通过为电动公交车减重等技术,来解决“里程焦虑”。
彭倩认为,校企合作做研发,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通过和企业的合作,老师会接触到这个行业最前沿的信息,了解企业真实的需求,把它们带回课堂,最终培养的学生也会是企业需要的。
去年,汉航国际物流产业学院正式成立,厦门汉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郑炎煌表示,理工学院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企业的一些难题、员工培训等可以交给高校,高校也能借助企业力量,培养出“走出校门,就能走上岗位”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