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党建

张彦:守正创新推动高校思政工作

时间:2020-07-21 来源: 浏览: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我国高校的传统政治优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坚持正确方向、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持续开拓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一、在思想引领中彰显时代内涵

    立德树人关键在于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跟着党走中国道路。进入新时代,高校一定要在“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重大政治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与此同时,还要紧跟时代步伐,以蕴含时代精神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师生、引领师生,进而赢得主动、开创新局。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师生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思想根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强化对师生的思想引领,就要发挥高校在理论研究阐释方面的优势,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解决好师生综合性、深层次的理论和认识问题,通过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激发广大师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热情,更加自觉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观养成“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坚持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抓手,在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意义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找准与师生思想的共鸣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把蕴含其中的价值导向有机融入学校各方面工作特别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强大正效应,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用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行动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不断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才能让师生思想的“根”扎牢扎深。首先要加强历史教育,让师生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摆脱历史虚无主义的困扰,从内心深处生发对我们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热爱。梦想照亮现实,每个时代都需要行动目标牵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面向未来,牢牢把握中国梦这个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引导师生树立圆梦的责任感、使命感,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和谐、“小我”与“大我”的统一,把个人奋斗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当前,高校工作的重点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紧密结合各自特点和实际,切实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在继承传统中推动改革创新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能一成不变。这是一条基本规律,也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实现的基本路径,就是要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立场观点方法之正,创理念形式内容之新。

    把握方向性,增强针对性。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接受信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自媒体的普及也为师生表达思想和情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由于信息掌握不对称、信息解读不充分,各种思潮的叠加影响容易使青年学生无从辨别,产生困惑。高校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镇,应该针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做好解疑释惑的工作。对师生的引导,除了科学精准,还要争取做到不失时机。比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许多师生因对疫情缺乏认知而产生紧张感,厦门大学在春节期间就推出“疫情防控的历史回望与现实思考”专题系列讲座,组织17位专家学者线上开讲,向全体师生传递学校声音,用科学知识、人文关怀使师生定心暖心增强信心,引导师生在疫情防控中坚信科学的力量,坚信政府的作用,服从当地防疫部门的指挥和领导。

    巩固主渠道,提升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高校要深刻认识思政课的重要作用和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上下功夫,通过师资创优、教学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着力打造思政“金课”,引领思政课改革创新向高处走、往深里挖,使每一门思政课都能够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充分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全面落实“马工程”教材的使用,确保课堂教学的正确导向,使学生在每一门课的课堂上都能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价值引领的力量。

    弘扬主旋律,占领新阵地。互联网的使用已经成为当代社会运行的重要内容和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是青年学生获取信息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人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就在哪里。做好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断更新工作观念,与时俱进用好新媒体技术,在网络上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式唱响主旋律、讲好鲜活故事,做到寓教于网,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我国高校在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已经形成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当下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科学化、系统化的工作思考和更深层次、更有影响力的开拓,线上与线下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同向发力,构建起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完整体系。

    融入实践性,提升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绝大多数的理论问题来源于现实,需要在现实生活中解决。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性特征,贴近实际、贴近师生生活,被证明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改进的重要途径。贴近实际,讲述的内容离师生越近,越容易产生“带入感”;讲述者讲得越动情,越容易产生亲和力;师生亲自参加考察、调研,会生成“真实”情绪体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继续在与师生距离最近的空间、时间和事件点上找素材、找作用点,把高校所在地的革命史和地方发展史,把高校历史人物和当代名家,把学校学科发展历程和学生身边的最新现象当作第一资源进行挖掘,并将其恰当引入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师生“近身”研究、思考,开展实践进行体悟。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地处东南沿海、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王亚南曾长期担任校长,丰富的校本教育资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极具“亲近感”的素材。

三、在体系升级中汇聚育人合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需要,不断丰富工作内涵、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具有各自时代特点的工作体系。党中央于2016年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后,厦门大学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落实主体责任,突出“三全育人”,强化系统思维,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在更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现了全面升级。在此过程中,学校党委体会到,强基础、补短板、汇聚育人合力应该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聚焦一个目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我国高校必须解答的根本问题。回答好这个问题,要求高校的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立德树人来开展,高校的教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组织等方面的资源都要围绕人才培养来设计和配置,党务、行政、后勤各个系统都是教育工作的子系统,每支队伍都要经常超越本职岗位职责站在学校育人的高度深刻理解本职作用和意义。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高校要把培养人的事情摆在核心位置,紧密围绕这个问题加强顶层设计。

    联结两支队伍。学校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影响和决定学生的整体思想素质。围绕“四个相统一”要求,厦门大学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考核评价等制度,全面强化育人导向,突出政治考察和师德师风要求,并通过系统培训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成长为“四有好老师”的使命感。围绕提高思想和工作水平,统筹推进班主任、辅导员、团干部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增设岗位、投入编制,完善选聘、考核机制,强化培养、发展保障,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和职业化水平。学校在加强两支队伍建设过程中,积极构建专业教师和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联系、沟通机制,出台部分人员的“身份”转换政策,通过建立工作“联结点”促进工作合力的形成。

    齐抓学校“三风”。办好中国的大学,高校党组织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好党委主体责任,在从严治党过程中,严格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党风校风学风“三风”齐抓。厦门大学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学校建设,将党性教育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发挥各类教书育人楷模培育英才的示范效应,抓好师德师风;将创先争优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用好学校革命传统和科学精神教育资源,推动学校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将严肃党纪与严肃校纪相结合,使党纪校规在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突出问题、处理师德学风失范行为及严格学校管理中发挥出刚性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坚持“五育”协同。全国教育大会要求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充分发掘并把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德立人、以智慧人、以体健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追求“五育”协同效应的最大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劳动教育与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政治成熟具有密切的关系,积极探索体现时代特征、符合高校不同学习阶段学生成长规律的劳动教育体系还有许多需要开展的工作。我们要从这个新的着力点切入,与时俱进、重点推进、整体并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在创新中迈向新的阶段。

(原文刊登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7 第4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