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党的二十大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新时期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
公共卫生学院党委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把握新时代机遇,乘势而上,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
一、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事业全面发展
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实现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学院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科建设中心任务,坚持党建与事业发展相融合,把党建工作渗透到事业发展的各项环节。
坚持科学治院理念,夯实制度保障。规范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建设,制定并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更新常态化、业务流程化,不断提高管理的制度化和民主化。
坚持理论武装头脑,筑牢思想根基。用好双周政治理论学习,通过“近知·求是”支部书记培训班、“教授讲党课”“书记讲党课”等方式夯实理论基础;通过每周课题组组会,将理论学习与业务研讨结合起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实际工作上,切实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坚持党建引领事业,凸显融合发展。依托首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建设契机,发挥专业优势,谋划以健康教育科普为主线的支部立项活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举办师风学风表彰大会,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鼓励教职工做立德树人的楷模。发挥“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的头雁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发展和科研创新相融合、共进步。把党支部建立在课题组上、学生社团上,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事业发展。召开教学科研工作会总结经验,凝聚共识,共谋事业发展。
二、坚持立德树人,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公共卫生有了新的定位和要求,学院将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全民健康的战略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积极探索科学研究与重大公共卫生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育模式。
打造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式培养体系。学院以医学检验技术、预防医学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为基础,逐步完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转化医学、公共卫生硕士等硕士点以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转化医学交叉学科博士点建设。通过本科生导师双选会扎实推进本科生导师制,贯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把科研训练作为本科生导师制的最重要内容,以导师、研究生带领本科生进实验室、进现场,养成良好学风,提升创新能力,形成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平战结合育人机制。创新“理论+实验+现场实践”的培养理念,组建“公共卫生预备役”,“平时”做到“培训+演练”双管齐下,“战时”做到“战前+战中+战后”环环支撑。在支援厦门疫情防控中,累计派出525名志愿者参与流调工作,真正实现与政府联动,将社会服务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
探索分级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坚持“以本为本”,进一步夯实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依托省级实验教学中心、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及北上广杭深等地的20余个高水平专业实习基地,扎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具备宽厚公共卫生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专业人才;在硕士教育阶段加快培养实战型公共卫生人才,继续选派优秀研究生前往WHO驻瑞士日内瓦总部开展实习,促进“教”与“研”的相互支撑,不断提升学生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能力;在博士阶段重视培养独立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和转化医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快培养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处置中“一锤定音”的领军人才。
三、坚持有组织科研,构建科研创新高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学院始终坚持“科研强院”的发展路径,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以搭建大平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学院始终围绕国家公共卫生和健康安全重大需求,以解决公共卫生领域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为目标,构筑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高水平科研平台,并从创新全链条需求出发,进一步打造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翔安创新实验室、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等集成性、支撑性科研平台。
以组建大团队破解公共卫生难题。学院依托高水平科研平台和研究基础,凝练形成疫苗、诊断仪器、分子影像、卫生毒理、卫生经济、病原微生物、环境医学、生物基材料、流行病学、神经与衰老、营养与健康等主要科研方向,组建10个课题组。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以大团队形式承建重大科研项目。
以研发大成果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学院积极践行“国家队”实验室的使命与担当,围绕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发挥多学科集群优势协同攻关,着力破解疫苗和诊断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成功研制并上市全球首个戊肝疫苗、首个国产HPV疫苗(二价)等原创性创新成果,加速推进全球首个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获批上市,进一步推进国产第二代宫颈癌疫苗(九价)、水痘减毒活疫苗(VZV-7D)、溶瘤病毒药物、放射性药物、第三代宫颈癌疫苗(二十价)等服务民生的重大成果研发进程,继续发挥在新冠检测试剂、艾滋病诊断试剂、戊肝诊断试剂、乙肝诊断试剂等方面的科技优势,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四、坚持科技服务民生,提升社会服务实效
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是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的重要使命和社会责任。坚持立足福建、面向全国、围绕需求、加强对接,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把服务民生作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的行动自觉。
加强智库服务能力。聚焦学院在传染病防控、养老服务体系和卫生技术评价等优势科研领域的专家智库建设,提高为疫情应对和卫生决策提供咨询的服务能力,积极为国家政策、规划、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发挥学院在传染病防治技术上的优势和影响力,以建设疫苗领域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为契机,加强与企业在推动成果转化方面的优势互补,推动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助力生物医药创新产品快速落地,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做好健康科普和健康促进教育。学院积极践行“服务地方当好排头兵”要求,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化公共卫生知识传播体系,促进公众健康素养提升,强化民众公共卫生意识。延续并加强与西藏地区疾控系统的科普建设,加强与成都医学院的合作共建,协同在四川、西藏等中西部地区开展公共卫生知识传播。依托全国百佳体育公益社团“健康与生活促进会”,积极推进“青春健康”品牌建设走向全国。“红丝带先锋党支部”引领社团每年举办“爱健康、爱生活”健康知识竞赛、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以及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加强校园健康科普和健康促进教育。
蓝图擘画定方向,风劲帆满再启航。学院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和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凝聚全院的智慧和力量,加强科研创新,增强社会服务,努力突破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瓶颈,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使命担当的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办学实力,与时俱进建设国内有特色,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