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刘锋:统筹陆海绕不开“两条线”
发布时间: 2016-09-30 | 阅读数:2016-09-29环球时报
民国时期,我国在地理版图上贡献了影响深远的两条线,胡焕庸线和南海断续线,其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得到重视与深化。这两条线纵贯南北、横跨陆海,成为中国人民辗转腾挪、发展图存的重要见证和宝贵财产。
“胡焕庸线”是从黑龙江爱辉(后称黑河)至云南腾冲的直线连线,由人文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首创,深刻揭示了我国人口地理分布规律:该线以东43%的土地供养了约94%的人口,而线以西57%的土地仅供养着约6%的人口,由此成为我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这一模糊认识的有力佐证。在工业文明蓬勃发展的当下中国,尽管“胡焕庸线”很大程度上仍锁定了经济地理发展格局,但过去60多年来,我国通过实施“一五”大项目建设、“三线建设”、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举措,开辟了国家现代化建设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未尝不是为破除这种“锁定”而进行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有目共睹的是,西部大开发促进了西部地区长足发展,也正得益于这种前期的战略铺垫,我们当前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扩大向西开放才更显水到渠成、环环相扣。而反过来,“一带一路”规划又必将引领西部大开发向纵深层次推进。就更广泛的层面而言,“胡焕庸线”已远超出人文地理研究的范畴,而被赋予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多重内涵。李克强总理发出“胡焕庸线怎么破”之问,并不只是对我国城乡发展空间的拷问,更是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题中应有之义。
南海断续线是我国地图及其他一些国家地图上由若干断续线标示的曲线,由中国政府1948年正式对外公布,涵盖了从北部湾到台湾岛以东的南海大部分海域。南海断续线是我国在南海权益主张的分界线,更被一些学者视为中国在南海的“生命线”。一旦此线有失,且不说我们维护南海权益的重要法理根基被撼动,仅海洋发展空间受制就是不能承受之重。
从地理版图上看,正是由于断续线划定的南海2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的存续,以“胡焕庸线”为中轴的我国东西两侧区域范围才大致平分秋色,从而为实施东西联动和陆海统筹留下了巨大空间和回旋余地。否则,我们在战略运筹上依然难以摆脱形格势禁的现实困境。而问题的症结在于,过去多年囿于多方面因素,我们开发南海相对滞后,以实际开发行为强化维权不彰,使得南海断续线长期处于“虚置”的境地,客观上弱化了其本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无论从资金、技术、实力及人才积累与储备来看,还是从发展需求及战略机遇来说,是时候补上历史的欠账、像经略西部一样确立南海大开发战略了,这不仅将关乎谁是南海最终的主人,也关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强国建设的成效。
我国作为陆海兼备的大国,统筹陆海发展是重中之重。“胡焕庸线”如何破解、南海断续线如何维护无疑成为绕不开的重大课题。有鉴于西部开发战略中的经验和启示,笔者认为,以综合实力为后盾、通过南海大开发“做实”我方主张空间,不失为经略南海的现实之道。(作者是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