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答辩

逻辑学博士点

时间:2011年06月11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本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近况。厦门大学自 1921年建校以来,就开设公共逻辑学课程。以研究佛教逻辑——因明著称的老一辈逻辑学家虞愚先生当初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20世纪50-60年代,虞愚、潘茂元教授等在中文系、经济系讲授逻辑学。 厦大哲学系自 1972年复办以来,一直开设逻辑学课程,主讲教师有赵民、向刘骏、姜国文、王宗烘等。本专业1982年开始招收逻辑学专业研究生,研究生导师是赵民先生。1986年获得逻辑学专业硕士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是辩证逻辑,之后新增了中国逻辑史方向,再后来又开辟了科学逻辑研究方向等。1980年,中国逻辑学会辨证逻辑研究会在厦门大学成立,赵民先生任副会长。2000年,中国逻辑学会科学逻辑专业委员会在厦门大学举行年会,潘世墨教授任主任委员。1978年以来,赵民、潘茂元、潘世墨、黄朝阳先后当选并担任中国逻辑学会理事或顾问。自2001年始,逻辑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有较大的发展。在获得科学哲学博士点下建立科学逻辑研究方向(导师是潘世墨教授),引进逻辑学的教学、科研人才,加强与国内同行交流合作,此外,还与国内知名的计算机专家、本校计算机学院的周昌乐教授和邓安生教授合作,设立了人工智能与认知逻辑新兴而富有生命力的研究方向。时至目前,厦门大学的逻辑学学科已获得博士授予权,形成了一个阵容比较完整的学科群体。其学科带头人为潘世墨教授、周昌乐教授、邓安生教授,主要学术骨干有黄朝阳副教授和汪希讲师。学科群体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人工智能与认知逻辑、中国逻辑史、科学逻辑、逻辑哲学和法律逻辑等。

本专业的教学情况和主要研究特色。本专业开设的课程覆盖了现代逻辑、逻辑史、逻辑哲学和逻辑应用的基本方面。其中,一阶逻辑、模态逻辑由邓安生、黄朝阳和汪希讲授,认知逻辑、人工智能导论由周昌乐讲授,科学逻辑由潘世墨讲授,逻辑史(包括中国逻辑史、西方逻辑史)由潘世墨、黄朝阳讲授,逻辑哲学由黄朝阳讲授。本专业的主要研究特色:(1) 在人工智能和认知逻辑方向上,主要研究:认知计算哲学、认知逻辑,语言认知理解哲学问题,人工意识的哲学问题;此外,我们有人正在建立一个统一的逻辑推理框架来描述和处理人类基于知识进行推理的一般规律性,将对知识的不确定性、不一致性和不完全性的处理转化成逻辑演算,用逻辑的方法刻画知识的动态增长、修正和知识的进化;(2)在中国逻辑史方向上,主要关注近代学者严复、梁启超、王国维、胡适、章士钊等人对西方逻辑思想的译介,他们对中国古代逻辑,尤其是墨家逻辑和因明的挖掘和整理,也关注中国先秦逻辑和中国传统的类比推理; (3)在科学逻辑方向上,着重研究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问题,关于“科学假说”的理论;(4)在逻辑哲学方向上,运用现代逻辑知识和哲学知识,研究“否定概念”与“虚概念”问题、同一性问题以及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关系问题;(5)在法律逻辑方向上,综合运用逻辑学、语言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知识,探究法律论证和法庭辩论。

本专业的主要学术成就。多年来,厦门大学逻辑学专业学科群体在学术上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其主要学术成就体现在:

第一,主持和参与了二十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主持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目6个:面向英汉机器翻译的汉语隐喻释义方法研究、意识的理论模型及其机器再现、汉语理解的意群动力学及其意义涌现算法、布尔算子模糊逻辑及其自动推理研究和常识推理中不一致信念的定量非修正处理方法研究。此外,主持了省、部级以下研究项目多个,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个各级研究项目(包括横向项目)。

第二,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和编著,发表了一系列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论文。专著和编著有《无心的机器》、《心脑计算举要》、《认知逻辑导论》、《现代社会中的科学》、《科学假说》、《普通逻辑概论》、《辩说与交际》等。曾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学术月刊(沪)》、《厦门大学学报(社)》、《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计算机学报》、《心理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或转载论文二十多篇。

当前,逻辑学专业学科群体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多项研究工作,正以全新的面貌和积极的姿态迎接新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上一篇: 宗教学博士点 下一篇: 科技哲学博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