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强记忆

山海乐土 情深意长—— 厦门大学与漳州市南靖县的校地情缘

时间:2021年04月15日

来源:

浏览:

山海乐土 情深意长



张荣仁 谢新鎏


博平岭下,和溪之畔,有一片生物乐土——南亚热带雨林。这片乐土以大山的博爱、林涧的柔情,孕育生长着数不清的花草藤木和禽虫兽鱼,为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源源不断的动植物标本。

五老峰下,鹭江之畔,也有一片教育乐土——厦门大学。这片乐土以大海的包容、礁岩的坚毅,培养出千千万万的天之骄子,在祖国各地为民造福,为国争光。

是什么样的精神,能把山的乐土奉献给海的乐土?是什么样的情缘,能把海的乐土与山的乐土联结在一起?让我们探寻的目光,回望这段历久弥新的峥嵘岁月。

一、雨林的发现和保护

南靖县和溪镇乐土村六斗山上,有一片南亚热带雨林。雨林南侧的林坂村,是宋代和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造船用材供应基地,当地神农谷景区内的神农宫,至今还供奉着一尊明代“黄袍加身”的炎帝彩绘雕塑神像。雨林东侧的林中村,有座建于宋朝的慈济行宫,供奉着海峡两岸共同敬仰的保生大帝。文天祥、郑成功等民族英雄,都曾在和溪一带活动过。厦门大学校外实践教学和科研基地,就坐落于这被浓厚历史氛围笼罩着的雨林中。在厦门大学百年华诞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再次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

厦门大学与乐土雨林的校地情缘,可谓缘远情长。早在1953年,厦门大学著名的生态学家何景教授在闽南植物调查时,发现了南靖县和溪镇六斗山上有一片典型的南亚热带雨林。当地看管龙湖祠(黄氏宗祠)的黄姓老人向何景教授讲了有关雨林的传说和保护雨林的故事。

乐土雨林自明代起就被作为黄氏宗祠的风水林而保护下来。数百年风风雨雨,南靖人民始终默默地守护着这片生命乐土,使这份绿色财富得以代代相传。这种绿色传承的深情守望,不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的“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中华大地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环境更优美”的真实写照吗?

何景教授调查后十分高兴,认为这片雨林非常适合作为厦门大学生物系野外实习基地。返回厦门后,他将实习调查的论文发表在《厦门大学学报》上,随后提出必须加以保护的意见。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和厦门大学一起将和溪乐土森林林区由集体林改为国有林,1960年划为禁伐区。196318日,福建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乐土雨林为永久封禁区,省长魏金水签署了“(63)省科魏字第0183号”布告:“查南靖县和溪公社乐土大队六斗山森林,属亚热带雨林,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必须严加保护。现省人委决定,将此处森林的林权收归国有,并实行永久封禁保护,供国家科学研究机关管理使用。具体封禁、保护范围:东和东南至白塘坑,东北至古坑村,西和西北至崩红心、西南至乐土大队业进厝。所有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工矿企事业和群众,应一律遵照执行,不得随意进行砍伐、破坏。违者,视其情节轻重予以惩处。”该布告的石刻碑,至今还立在雨林保护区入口处,虽经风雨侵蚀,字迹依然清晰。

1981年,原省林业厅副厅长路湘云到南靖视察,提出应在原22 hm2的乐土南亚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扩大保护面积。1982-1983年,省林业设计院庄垂智等科技人员专程到树海林区作详细的专题调查,建议尽快建立自然保护区。1990年,省政协组织十多位专家、学者,先后两次在树海林区进行考察,并向省委、省政府作考察报告。建议把大岭村周围较典型天然次生阔叶林连片划出5000亩左右作为自然保护区。与此同时,省政协也对大岭村邻近的象溪、北坑村的虎伯寮小区作出关于“尽快建立南靖虎伯寮自然保护区”的提案,并由省林业厅下文南靖县林业局,要求南靖县尽快提出区划意见和报告,报往上级人民政府审定和批准。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认真地研究,认为虎伯寮原始天然林多,未受破坏,保留了较完整的生态环境,可建立自然保护区。遂于2001年建立了包括乐土雨林在内的福建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6年秋,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南靖视察,对乐土雨林的保护表示满意。

二、得天独厚的乐土雨林

南靖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东经117° 0ʹ12"-117° 36ʹ 36",北纬24° 26ʹ 20"-24° 59ʹ 58",九龙江西溪贯穿全境。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优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南亚热带雨林。林冠浓密凹凸,垂直层次较多,林相常绿。林内树干通直,树皮光滑。建群种常有明显的板状根。林内的藤本植物相当丰富,其粗大的木质藤本,为各地所罕见。乐土雨林有一株密花豆藤,单茎长250m,茎宽52 cm,分枝总长2000 m以上,其茎自然扭曲,蟠龙附柱,蔚为壮观。兰科和蕨类附生植物到处可见,如密花石豆兰、石仙桃、石斛兰等。此外,榕属的绞杀植物以及它和水同木、水东哥等具有的茎花现象到处可见。林下散生有山姜、金粟兰、柏拉木、秋海棠、走马胎等具滴水叶尖的植物。沟谷旁常见密生的金毛狗、福建莲座蕨、单叶新月蕨和多种省藤。沟谷湿地分布有巨型植物如海芋、野芭蕉以及高达5m的树蕨[多种桫椤(Gymnosphaera spp.]。上述诸多雨林特征构成较明显的亚热带雨林特征。这是我国东南部唯一保存完整的南亚热带雨林性质的较原始的森林群落,是东南沿海低纬度、低海拔地区不可多得的珍稀植被,它和虎伯寮,鹅仙洞及紫荆山等片区共同构成一座天然绿色基因库,是各种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这里有维管束植物224科,803属,1759种;裸子植物8科,12属,12种;被子植物177科,719属,1577种;双子叶植物147科,552属,1261种;单子叶植物30科,167属,316种。这些物种中,有许多是属于珍贵稀有物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

全区有野生动物625种,其中兽类7204255种,鸟类1842103155种,爬行动物3123967种,两栖动物271025种,鱼类有195561种,昆虫(含蛛形纲)1570362种。这些野生动物中有不少是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动物。

由于气候湿润,腐殖质丰富,适宜真菌的生长,仅大型真菌就达187种,其中食用真菌所占比例较大,淡黄长裙竹荪、闽南灵芝、银耳、毛木耳在这里都有天然分布。

被誉为“闽南西双版纳”的乐土雨林,就以如此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傲然屹立于世界雨林之中。

建南堂前,芙蓉湖畔,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标本博物馆里,也有一片“乐土雨林”。在这片凝固的雨林里,成千上万的动植物标本,正向每个来访者深情诉说着对南靖故乡的怀念。

三、野外实习见真情

据相关资料记载:厦门大学于创办后的第二年(1922年)就设立了植物、动物两学科,延聘海内外知名学者来校执教。美籍教授莱德的文昌鱼研究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反响;钟心煊、秉志教授的海洋动物、林区昆虫、白蚂蚁研究颇具盛名;而历年发现的新种,计有陈嘉庚水母、林文庆海星、丁文江黄鱼等数种。其它如文昌鱼等食用鱼类,以及海参、牡蛎、矽藻、寄生虫等经济生物,于渔业及医学上,均有重大贡献。此外,教授们在授课之余,定期带领采集小队,足迹遍及我国东部各省,北至烟台、青岛,南及海南、东沙,三年内收集动植物标本达几千号,标本冠于全国,成为当时全国生物标本供应的主要基地之一,不但国内大中学所收存之生物标本,多为本校采集供给,欧美各大学生物学实验之文昌鱼,均由厦大供给。因此,20世纪20年代,厦门大学的生物科学闻名海内外。1927年厦门大学毕业的动物学系学员仅1人(伍献文),植物学系学员也仅1人(薛万鹏)。

1954年,厦门大学生物系在乐土雨林进行了第一次野外实习,由何景教授亲自带队,实习师生5 0多人。当时参加实习的学生中就有后来成为工程院院士的林鹏教授(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0多篇,著书14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据厦门大学生物系张娆挺教授回忆,她是1955年去乐土雨林实习的学生。那年夏季,学校用大卡车把他们师生5 0多人加上福州大学来的20多位同学,一并送到和溪镇,住在厦大在南靖的第一个实习基地里,吃的干粮都是用人从漳州徒步背来的。这个实习基地为一破庙,叫碧云寺(建于明代,供奉着主宰科考的文昌帝君),是19324月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途中休整的地方,庙墙上还留有“红军是工农的军队”等革命标语。庙下“汀漳古道”旁的几棵古榕树,不但见证过当年毛泽东发出:“目标漳州——向着胜利前进!”的豪言壮语,也见证过193712月下旬厦大在抗战烽火中被迫西迁长汀时,徒步行走的239名学生和83名职工肩挑手提行李书籍在此歇脚的情景。实习的第一课,就在这里接受红色教育的师生们克服种种艰难困苦,硬是把这里作为厦大的第二课堂,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为今后的人生奠定了“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坚实基础。

1957年,厦门大学购置了和溪镇的一处房产,建立了自己的实习基地,从此告别以庙为学的尴尬场所。时光流逝,40多年后,该基地的房子成了危房。时任和溪镇党委书记的厦大校友张荣仁(76级哲学系政治理论班)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及时地赶到厦大资产管理处向黄国石处长汇报,引起校方高度重视,后经实地考察,多方协调,南靖县人民政府从选址(和溪镇财政所与企业办的三角核心地带)、规划、征地(15亩)、拆迁(6户)、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迁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该基地与乐土雨林相距3公里的水泥路(投资150多万元)也投入使用。新的实习基地大楼2003年竣工时,厦大副校长杨勇及校资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生命科学院领导、南靖县委书记林晓峰及和溪镇党政领导出席了庆典仪式。

新的实习基地是一栋3层小楼,共331148平方米。因一年只使用一次,实习期一过就闲置不用了。厦大为回报南靖人民,就把闲置期间的空房让给和溪镇作临时招待所使用,还请镇里规划办的同志把前面院子改造成一个篮球场。从此,这里也成了当地一个难得的体育锻炼场所。

教学实习时间早期安排在大学四年级,后来改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结束的暑假,时间1个月左右。在2005年厦门大学实行3学期制以后,实习改为大学二年级的第三学期,教学时间约5周。

教学实习内容在早期按照动物专业和植物专业划分。植物专业实习内容一般有植物分类学、植物群落学和土壤学。动物专业的实习内容一般有滨海动物、两栖两爬、昆虫和鸟类等。在备选专题方面,南靖药用植物资源利用、南靖花卉植物资源利用、南靖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多样性及其生境调查、南靖蜥蜴调查、南靖夜间昆虫调查等,成为许多学生的自选课题。

四、对外开放的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

1995年,生物系并入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现有硕士生457人、博士生322人、本科生834人(2019年计),拥有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生物医学科学系、农业生物技术系等4个系;拥有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然产物源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窒、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寄生动物学研究室、分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平台;拥有近5万平方米的教学科研用房和超亿元的现代生物学实验仪器设备,形成了生物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代谢生物学、肿瘤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寄生动物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和农业生物技术等富有特色的研究机构。所有这些,都是全面开展南亚带地区生物多样性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育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有力技术支撑。

厦门大学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福建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了为本系培养生物人才外,还承担了国家基础科学与人才培养基金能力提高(生物学野外实习)项目。按照项目的计划任务,面向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开放,接受全国生物学基地学校师生前来乐土雨林实习:2009年至2019年,共接受22所高校(台湾大学、台湾东海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内蒙古大学、宁夏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235名师生参加。实习开放活动受到了外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该项目申报现场论证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认为:厦门大学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极具代表性,为培养我国生物学国家基础科学人才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野外条件。厦门大学指导野外实习的师资力量较强,学科配置合理,野外研究积累丰富,为本基地建设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该野外实习基地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为海峡两岸的生物学科人才培养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创新性合作模式的前景。

为促进校地共同发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科研合作和教育事业的发展,2018113日,福建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发挥各自在动植物资源、科研技术和规划设计的优势,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合作:

1、厦门大学科研教学基地建设。在虎伯寮保护区建设一座由厦门大学投资,可容纳150人的科研教学基地大楼。之前,虎伯寮保护区四个管理站的部分管理用房(含生态定位监测站)无偿供厦门大学作为科研教学基地用房。2、厦大生命科学学院协助策划设计虎伯寮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示。3、开展虎伯寮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和地方保护植物研究。4、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5、开展技术合作交流。双方互设办事处,建立日常工作交流机制,加强工作机构日常交流,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以及合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双方合作的深入开展。

回顾厦门大学与南靖县的校地情缘,不难发现,无论教学、科研和生活条件如何艰难,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变化,参加实习的厦大师生们的热情始终没有变、与大自然的亲密交流始终没有变,传承厦大的“四大精神”(陈嘉庚的爱国精神、罗扬才的革命精神、西迁长汀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王亚南与陈景润的科学精神)始终没有变,厚植百年的家国情怀始终没有变,南靖人民对厦门大学的大力支持也始终没有变!

往事历历在目,雨林依旧年轻。厦门大学的生物实习课与南靖县山水树木一起,见证了一代代厦大人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深深眷恋,也见证了一代代南靖人对厦门大学的深情守望和呵护。

山海乐土,情深意长!南靖厦门,续写辉煌!


备注:张荣仁,厦门大学76级哲学系政治理论班学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乡情未老》《兰谷追梦》散文集3部;唐崧,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下一篇: 南强厦大百年校庆——调寄鹤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