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里冬季漫长,短暂的夏天像金子般的珍贵。7月16日贝德福德海滨的德沃尔夫公园绿草如茵、海风习习。哈法的儿童在家长的监护下来此参加家庭夏令营。场面不禁让人想起清代诗人高鼎《春居》里的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夏令营一直是圣玛丽大学孔子学院的传统项目。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当地社区儿童带来了欢乐和中国文化的熏陶。今年决定把它融入社区的家庭夏令营。
孔子学院的教职人员和志愿者为本次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周末组织此次活动。参加这次家庭夏令营的有多个哈法当地少数族裔团体。他们带来各自传统的儿童娱乐项目。哈利法克斯运动俱乐部的魁地奇(Quidditch)竟然也在其中。
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筷子两端的一方一圆,寓意古人对世界的理解:“天圆地方”。
对于使惯了刀叉的加拿大本地儿童或不以筷子为餐具的其他族裔儿童,用筷子夹巧克力豆是不小的挑战。即便如此,崇尚实用主义的儿童还是抵挡不住五颜六色巧克力豆的诱惑,还不等志愿者解释完筷子使用的方法,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夹豆,毫不掩饰夹到后的喜悦。如果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Play is universal),用筷子夹巧克力豆可以满足儿童喜欢玩和糖果的“双重天性”。还希望他们通过这个游戏活动能领悟到中国筷子文化的智慧:协调、合作、共赢。
套圈属于民俗游戏,对孩子们的吸引力不亚于夹巧克力豆。五颜六色的小奖品:小熊猫、泡泡水、巧克力金币、手工剪刀、荧光棒......令孩子们流连忘返。有几个孩子玩完游戏,就帮捡圈圈,成了“志愿者”了。有时,蹒跚学步的儿童就像一头误闯庄稼地的小象,横冲直撞,卷走她想要的一切。有个孩子套不住他喜欢的荧光棒,打起擦边球,捡起就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中国的踢毽子相传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商朝,是种边跳边踢的舞蹈。1936年,中国运动员在柏林奥运会上首次进行了足踺表演。与夹巧克力豆和套圈比,踢毽子对儿童们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只有青年和家长参与这项活动。毽子在这里似乎还有些水土不服。
除了孔院的教职工,还有本土志愿者前来帮忙。辛苦归辛苦,和孩子们在一起,你会发现:心里简单,世界便是童话。
(文/张树学 图/胡思萌 审校/张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