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于当地时间6月17日在维多利亚大学Pipitea校区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汉语角活动,以探索中国客家菜为主题。此次汉语角在汉语教师陈文倩的指导下,以及MLA卢涵文的策划下,吸引了惠灵顿当地的学生和社区成员的参与。
MLA卢涵文组织参与者开展破冰活动
活动伊始,卢涵文向参与者们介绍了关于客家美食的历史和文化,并详细解释了客家菜的起源和发展,强调了其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他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向参与者们展示了客家人的饮食习惯、烹饪技巧以及菜肴的特色,解释了客家菜注重原汁原味、注重食材质量和口味的特点,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参与者们通过这些介绍,了解到客家菜的饮食文化背后的深厚历史和丰富的地域特色。他们了解到客家菜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它对于地方社群认同和传承的重要性。
参与者们与MLA互动
之后,大家围绕着“民以食为天”和“中国人和西方人午餐的区别”用中文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积极发表观点,各抒己见。对于“民以食为天”,参与者们纷纷表达了对这一中国古训的理解。汉语学习者Paul认为,这条古训体现了食物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满足了基本需求,还承载着文化、历史和社会的意义。在讨论中国人和西方人午餐的区别时,自学汉语九年的柯伦(Kalin Soden)指出中国人注重饮食结构的均衡,强调中午饭的重要性,而西方人午餐则更加注重便捷和快速。大家对于不同文化的饮食观念和习惯进行了比较和探讨,展示了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这样的集体讨论为中文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环境,让他们可以自由地交流和分享观点。大家互相倾听和理解,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增进了对中国饮食习惯的了解。
汉语学习者围绕话题展开讨论
活动的最后,孔院组织参与者以“民以食为天”这个经典的中国古训进行书法练习。MLA李颖静向大家展示了如何正确握笔、书写基本笔画和字体的特点。她耐心地指导每个人,纠正他们的姿势和笔画,帮助他们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参与者们积极尝试,用毛笔在纸上书写汉字,他们用心描绘每个笔画,追求每个字的美感和流畅度,体验了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在李颖静的指导下,参与者们逐渐掌握了书法的技巧,并在纸上书写出了美丽的汉字。通过学习书法,参与者们不仅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还深入理解了“民以食为天”这个中国古训的内涵。他们通过用毛笔书写汉字,将这个重要的思想表达出来,体验到了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的结合,进一步加深了对于中国美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参与者们体验中国书法
通过本次线下汉语角,参与者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语言和文化,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他们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共同探索了中国食物文化,并通过集体讨论和书法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本次汉语角海报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是疫情以来首次线下举办的汉语角。在过去的三年里,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一直致力于推广中文语言和中国文化,通过举办各类汉语角活动为惠灵顿的中文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然而,由于疫情的限制,以往的汉语角都以线上形式进行,无法实现面对面的互动和交流。因此,本次汉语角的线下回归对于当地中文学习者和中国文化爱好者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他们有机会亲自参与到活动现场,与其他汉语爱好者面对面交流,感受到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这种线下交流的形式不仅加强了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也为中新友谊的进一步发展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文/卢涵文,图/陈文倩,审校/赵叶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