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不是抽象玄虚的说辞,而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在新时代,我们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应更加深刻把握问题导向的内在意蕴,不断满足理论创新的全新要求。
正视和发现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必须以高度的自觉正视和发现问题。问题是矛盾的外化,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问题始终存在、层出不穷;同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敢于直面和正视问题的革命性力量,往往能够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始终与正视和发现问题密切相关;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以问题导向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真正的问题绝非源于纯粹的理论推演和自我思辨,而是要到其所置身的现实世界去寻找。从《莱茵报》时期发现“物质利益难题”,到《资本论》创作过程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质和内容的探究,马克思始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目光观察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对抗性矛盾的复杂表现和滋生根源,并逐步在从异化理论向剩余价值学说的转换中完成了对“资本和劳动的关系”的第一次科学说明,廓清了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当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敏锐捕捉到时代的显著变化,洞察到垄断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压迫使沙俄身处“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和“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帝国主义战争必然孕育着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现实性,“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也正是基于对如何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革命与建设“总问题”的靶向聚焦,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和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不断应运而生,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既是党政治实践的突破口,也是理论创新的生长点。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社会关系和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复杂,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正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首要问题,从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入手,认清各阶级的不同政治态度,为解决中国革命目标、道路、领导力量、依靠力量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从国情出发看到“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在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基础上紧扣中心任务,得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论断,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将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统筹谋划,直面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针对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四风”与贪腐问题屡禁不止、日益突出的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意识形态领域错误思潮频现等顽瘴痼疾,始终瞄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在解决问题中打开工作新局面,孕育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筛选和甄别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看问题的眼力”。问题不是由同类元素单质构成,而是呈现出纷繁错杂的问题集合景象,其中的子问题不但有主次之分,亦有真伪之别。坚持问题导向,必须以高超的眼界审视问题的复杂性和真实性,精准筛选大问题和仔细甄别问题真伪。
精准筛选问题,就是要不断聚焦大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面对复杂形势、复杂矛盾、繁重任务,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强调“要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党的二十大报告将这些大问题概括为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和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新征程上,要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更加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围绕制约高质量发展等深层次问题,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找准突破方向和着力点;围绕急难愁盼问题,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国之大者”;围绕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带来的重大问题,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围绕治党管党宽松软等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仔细甄别问题真伪,就是要毫不动摇坚持问题意识的正确导向,不断排除伪命题的迷惑和干扰。例如,对于少数人提出的所谓“党大还是法大”,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含糊其辞、语焉不详,要明确予以回答。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并指出对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来说,真正要解决的,是“权大还是法大”的问题,这是一个真命题。伪命题的出现和传播,是西方敌对势力长期经营和隐蔽渗透的体现,其本质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攻击抹黑;伪命题的最大危害,就在于试图通过窃夺共产党人关于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的话语主导权,进行特定意识形态的反向灌输。对此,必须坚定“四个自信”,予以识别辨析。
分析和解决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必须以高强的本领分析和解决问题。一旦在解决问题上存在本领恐慌,那么再高度的自觉、再高超的眼力,也只能沦为一番“客里空”。
从政治上分析解决问题。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点和优势。政治能力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从政治上分析问题才能看清本质,只有从政治上解决问题才能抓住根本。”具体而言,要善于思考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并进行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防范其他风险向政治风险的蔓延和转化。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精准施策。问题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问题,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问题。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社会差异性特征明显,也必然反映在地域、城乡、民族、人群等多个层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在对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到熟知、全知、深知的过程中进一步作出行得通、行得准、行得顺的政策和措施。
真抓实干、担当作为。问题的解决,最终要依靠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毛泽东同志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到邓小平同志的“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尽管各自面对不同的时代命题,但始终不变的是“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的本色。
(作者:肖斌,系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往期文章】
1.【“三报一刊”】光明日报:程颐、朱熹眼里的科举
/xmu/smu_news/info/1801/480231.htm
2.【“三报一刊”】光明日报:敢为人先 向海图强
/xmu/smu_news/info/1801/481051.htm
3.【“三报一刊”】人民日报:惩治“台独”顽固分子的法治利剑
/xmu/smu_news/info/1801/481521.htm
4.【“三报一刊”】光明日报:整治形式主义的实践逻辑
/xmu/smu_news/info/1801/482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