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学科是在学术界举大旗、执牛耳的学科。高峰学科的多寡,是一所大学学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规范理论是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是国内学界公认的这一新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跑者。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主办的权威哲学刊物《哲学动态》2022年第7期,以《规范和规范性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访徐梦秋教授》为题,介绍了徐梦秋教授所带领的学术团队,开拓和深耕规范理论领域近三十年的成就和意义。
规范理论的对象。规范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领域,作为一个大家族,它包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市场准则、宗教规范、技术规范、科学规范、艺术规范、认知规范、行政规章、团队纪律、风俗习惯、村规民约、家礼家规、游戏规则、竞技规则、社交礼仪,等等。以某一领域的特定规范如道德规范、法律规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很多,其不足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而必须由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对林林总总的各类规范做统摄性、综合性、贯通性、跨学科的研究。这个哲学的分支学科就是规范论,它不是以某一种具体规范为研究对象,而是以上述各种规范的大全、各种规范的总体为研究对象的。
规范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1.学术意义:社会的每一领域都存在规范问题,个人和群体既受规律制约,也受规范调控,所以对规范的研究与对规律的研究同样重要;社会规范系统是整个社会的调控系统,社会秩序是由它来建构和调控的,抽掉这个系统,社会就会立刻陷入混乱,所以对社会规范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的规范系统,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教科文卫体制,包括道德、法律、政策、风俗等,都受到了冲击,而新的规范系统也在改革阵痛中萌生、成型。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冲突,集中地表现为新旧规范系统的矛盾,必须妥善处理。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战略构想,“两制”就是两类不同的社会规范系统。如何协调两岸四地差异极大的社会规范系统,使之共存于一个中国的框架之中,这是祖国统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全球化浪潮中,不同文明差异巨大的社会规范系统之间、意识形态截然不同的国家制度(刚性规范系统)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冲突,如何解决这些冲突,关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崛起的中国不仅要成为既有国际性规范的遵循者,而且要成为国际性规范制定的参与者、主导者。加强我国对国际性规范、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已是当务之急。以上这些都是与规范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凸显了规范理论的研究和建构在现今的重大意义。
厦大规范理论研究的五个第一和学界评价。阐述了规范论这一新学科的对象、方法、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构建了规范论的理论体系;研究和阐述了规范与规律、规范与利益及价值、规范与自由、规范的形成、规范的合理性及其判定、规范的类型和功能、个体规范意识与行为的形成与发展、人类规范系统的演进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近些年,又开展马克思主义规范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范性研究。完成了规范论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主持了关于马克思主义规范理论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发表了该领域的第一篇权威学术刊物论文,出版了该领域的第一部专著,第一部丛书,获得了该领域的第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努力构建了国内哲学界的又一高峰学科。
综合起来说,厦门大学规范研究团队做了如下工作:1.先后主持6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5个教育部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世界哲学》《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权威学术刊物发表了系列论文五六十篇。2.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规范研究文库》;3.成果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等奖多项。4.成果被广泛引用,影响越出哲学界,渗透到其他多个学科。引用者分布于哲学、 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语言学、史学、教育学、体育学、技术学、军事学、国际关系学、图书馆学、编辑学等诸多学科。5.获得学界同行的高度评价,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原召集人,全国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原校长陶德麟教授,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原主任许全兴教授,中国价值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原副所长李德顺教授,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名誉会长、复旦大学陈学明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原主任唐正东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规范性哲学研究”的主持者、北师大李红教授等,都对厦大规范理论研究给出“开拓性”“原创性”贡献的评价。
厦大规范理论研究在学界的地位与特色。厦门大学规范理论研究团队开拓耕耘该学科已有二三十年。近十来年,国内学界陆续开展类似研究的,还有人大、北师大、华东师大、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南师大的若干学术团队和一些学者。它们的研究成果突出,各有特色,但也有一共性:以引进、阐发和续写西方学界的相关成果为主,以阐述道德规范性为着力点。厦门大学规范理论研究团队的特色在于:1.在国内率先独立开展规范问题研究多年;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3.对规范大家族开展综合性、贯通性、跨学科研究;4.具有原创性和中国特色,其源头根植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学术发展的需要,虽有借鉴西方成果,但又不仅以西方成果为研究对象,因而其范式、方法、问题、术语、命题、成果,与西方的规范和规范性研究有重大的区别,尽管也有许多交叉重叠之处。
厦大规范理论研究与新文科的关系。1.跨学科、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规范研究涉及社会的每一领域,所以是一个跨学科、多学科的综合性、贯通性研究。2.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研究——根植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学术发展的需要,开拓新领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体系。3.服务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4.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做贡献。通过交叉研究、跨学科研究而形成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由此可见,厦门大学的规范论研究已具备了新文科的全部要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原创性、中国特色、跨学科、服务于当代中国重大实践。
(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