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之滨,巍巍太行山东麓,是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文荟萃的燕赵大地—河北,鹭岛之南,秀美五老峰下,坐落着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百年高等学府—厦门大学。背山而居,向海而生,兼具山的气魄和海的广阔,二者相遇相惜,彼此靠近。至山至海,至诚至爱,厦大与河北,跨越千里深情牵手,凝心聚力同心向前,共绘出一幅幅校地合作发展的动人画卷。
红色基因薪火传 革命战火结情缘
厦门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红色基因,一批批厦大人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辉煌历程中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其中,就有不少厦大学子血洒燕赵大地,在战火中谱写出一曲曲英雄赞歌。
“九一八”事变后,厦大师生同仇敌忾,掀起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在抗日怒潮中,厦大学生李治年、易元勋和图书馆职员秦贤行等人,毅然戎装北上参加抗日,于1933年2月26日辗转抵达河北海阳。战火纷飞中,他们随军身赴第一道防线视察防务工作,在冰天雪地的战壕里,积极宣传,激励前线将士,在人潮涌动的街道上,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同年4月,易元勋不幸血洒河北滦县,为国捐躯。燕赵大地见证了无数感天动地的抗战壮举,也见证了厦大学子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气概。
1933年2月5日,厦门大学师生欢送易元勋、李治年、秦贤行等人北上抗日合影
高捷成,中国人民银行前身之一冀南银行的创始人,我党金融事业的奠基者。1928年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后在家乡漳州积极协助红军筹款,到中央苏区、陕北从事财经工作,首创红军会计工作制度。抗战爆发后,高捷成赴晋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任冀南税务总局局长、晋冀鲁豫财经处处长。
面对日军的军事扫荡与经济掠夺,高捷成受任筹建冀南银行,他事必躬亲,对每个厂址、每个隐蔽点都反复实地查看。经过数月奔劳,1939年10月,冀南银行在山西黎城小寨村与河北南宫后索泸村同时挂牌成立,高捷成出任首任行长。1941年9月,冀南银行总行在邯郸涉县索堡村成立。在艰苦的环境下,高捷成与敌人开展货币斗争,发行冀南币,使之成为当时各解放区中流通区域最广的一种货币,同时扶持根据地人民搞生产,创建金融工作制度,极大发展了根据地经济,有力支持了抗战胜利和全国解放,为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43年5月14日,高捷成到冀西一带检查部署工作,在河北内丘县白鹿角村遭遇日军袭击,突围时壮烈牺牲,年仅34岁。高捷成的灵柩现安葬于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英雄之魂永留燕赵大地,也激励着一代代厦大人砥砺前行。
燕赵儿女多壮志 扎根鹭岛勤耕耘
燕赵自古多英豪,一批批河北英才千里奔赴鹭岛,为厦大“双一流”建设贡献心力,连接起厦大与河北的深厚情缘。
李文清,1918年生于河北滦县,1939年考入燕京大学,后留学日本。1950年应政务院之邀回国,受聘为厦大数学系副教授。在李文清的直接推动下,厦大于1972年创办了控制论专业,他自编讲义,并担任课程主讲。1982年,厦大计算机科学系诞生,作为该系的筹划者和首届系主任,李文清积极筹谋系务,几年下来,规模和影响不断显著。李文清的科研成果同样卓著,在整函数零点分布、函数逼近论、泛函积分、控制理论等领域的研究代表了当时的先进水平,赢得国内外学者的好评。
李文清从教数十载,桃李满天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陈景润了。一次课堂上,他提到了数论史上三个没有解决的难题:费马问题、孪生素数问题、哥德巴赫猜想问题,陈景润听后陷入沉思。而后,陈景润写就了《他利问题》论文,并由李文清辗转推荐给华罗庚,为陈景润日后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提供了最好的机遇。可以说,李文清是把陈景润引入“哥德巴赫猜想”殿堂的领路人。
1981年,陈景润(右二)回母校厦门大学参加60周年校庆与李文清(右一)等老师们合影
李兰英,河北保定人,2004年入职厦门大学法学院,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厦门市劳动模范。她教书育人,授课水平有口皆碑,深受学生喜爱。2008年成为福建省第一位刑法学博士生导师,迄今培养了百余名硕博高端人才。她不仅深钻科研,成果丰硕,实现了福建省刑事法学领域承担教育部、国家社科、国际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而且注重实践,在福建省多家法院、检察院担任专家咨询委员,为重大疑难案件提供专家意见。2014年,由她带领的科研团队与福建省公安厅共同创办了高端研究机构 “厦门大学经济犯罪研究中心”,持续为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法治建设建言献策。
张保平,河北无极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入职厦大,现为厦大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张保平教授课题组长期进行绿光氮化镓(GaN)基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的研究,解决了激光剥离、减薄抛光以及金属键合等关键技术,并且绿光VCSEL的主要器件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带领的微纳光电子研究室是大陆唯一实现光泵以及电泵激射的研究室。2016年,其课题组在绿光氮化镓(GaN)基半导体面发射激光器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国际空白。
张杰,河北邢台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厦门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2011年加入厦大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担任教授,从事重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开发研究。近几年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 Neuroscience(自然神经科学),Neuron(神经元)等杂志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张杰教授的研究为抑郁症、老年痴呆等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方向,研究成果被国内外众多媒体和杂志报道。目前承担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
杨振斌,河北邯郸人,学生时代担任过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现在上海交通大学任职。2012年4月至2014年11月他担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杨书记在厦大工作时,与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一道,在明确办学方向、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拓展办学空间、改善民生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他十分重视国防生培养工作,时常激励学生们“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同时他也引导广大优秀毕业生到国家最重要的行业、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工作。他主动把手机号码留给学生,拉进师生与学校的距离,参加一名身患癌症的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勉励其勇敢面对困难,坚强乐观生活。
此外,还有荣获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优秀个人案例典型”称号的刘俊英,获得年度厦门大学“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的陈桂芝、崔旭、白云涛等等。生为燕赵人,自有奉献魂,他们在厦大躬耕不辍、孜孜前行。
厦大学子守初心 情暖燕赵助发展
河北,雄踞华北,京畿重地,一批批厦大学子集聚于此,胸怀赤子之心,身怀一身本领,立志一展抱负。仅2015至2018 年,就有约140名厦大优秀毕业生到河北就业工作,他们秉持厦大“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在河北各领域战线上贡献力量。
李华甫,福建福州人,1952年毕业于厦大财金系。1958年到邯郸钢铁厂工作,被称为邯钢的“活账簿”。1990年,邯钢经济效益严重下滑,时任总会计师的李华甫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认为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像一堵无形的“墙”,阻隔了“墙”外市场经济的大海,于是提出“推墙入海”的思路,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并提出了降低成本的邯钢发展政策。为此,李华甫用了8个月时间,带领全厂财会人员,反复测算三遍,测算出各个分厂各个工序之间的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细化出10万多个指标,最终,李华甫协助厂长等人共同谋划实施了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制——“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了闻名全国的“邯钢经验”,被誉为“全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他说:一个国有企业生存的价值就是为国家做出较大的贡献。李华甫身上所体现的正是厦大人改革创新、使命担当和爱国奋斗精神。
林双川,福建泉州人,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历任新华社记者、高级编辑、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半月谈》杂志主编等。2018年3月,林双川到雄安官网工作,向国内外传递着动人的雄安故事,展示着不同凡响的中国力量。此外,他还用诗歌的形式记录雄安新区的文脉传承、风土人情和建设风貌。2019年,林双川的诗集《我想做雄安的一棵树》出版发行,收入了其深入雄安新区体验生活的一百多首雄安诗歌,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雄安的热爱,对未来的坚定和对新时代的讴歌,正如他所写道的一句诗“我想做雄安的一棵树,把根扎进这片热土,任枝丫迎风舒展,尽情飞舞”。
还有这样一个厦大群体,他们虽身不在河北,但爱已传递到河北尚义县贫困学生的心中。2015年,厦门大学EMBA明德班的同学们自发捐资,委托浩德基金会开展手拉手助学项目。2018年初,在厦门大学EMBA融达班、明德班的支持下,浩德基金会与河北省尚义县慈善总会合作,开启了当地助学项目,该项目为长期可发展型项目,在孩子家庭脱贫之前,可以支持孩子到大学。截至今年初,尚义已有11所学校,188名学生从中受益。初心不改,矢志不移,厦门大学EMBA爱心校友主动肩负社会责任,在公益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2020年1月3日,厦门大学EMBA融达班、明德班赴尚义开展新年慰问活动
校地合作谋发展 聚势共赢谱新篇
厦大与河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良好的合作基础。长期以来,双方在教育培训、科技研发、发展研究,特别是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合作交流,取得良好成效。
六十年代开始,厦大发挥学科优势,接收河北大学、石家庄师范大学、河北财经学院等高校青年教师前来进修。厦大还积极为河北省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高级研修班等,仅2015至2018 年,就达30 多个班次,培训近2000 人次,助力河北省干部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2012至2018年,厦门大学赴河北实践队共36支,参与学生达300多人。他们追寻红色足迹,扎根基层开展民生调研,研究经济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等。荣获2014 年福建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的“厦冀传梦”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河北唐县北都亭小学,捐建“厦门大学—河北唐县乡村图书角”,捐献图书1000多册,助力当地儿童图书勤学之梦。2017年,“厦门大学雄安新区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对雄安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实地调研,为新区未来发展献计献策。该团队以雄安环境生态问题为研究基础,参加“2017阿美亚洲杯能源环保创新大赛”,荣获三等奖。
2017年7月6日,厦门大学雄安新区社会实践博士团合影
厦大围绕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受有关单位委托在生物医药、海洋生态、化学化工、法律法规等方面提供科技研发及决策咨询服务。2015年以来,共承接各类科技研究及课题咨询项目10多项,合同金额520多万元。2015年,厦大管理学院与新奥集团正式签订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合作协议,2016年,厦大能源学院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就合作共建能源学院实习实践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和产学研合作达成共识。
育人,乃大学的第一重要使命。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有河北籍学子远赴厦大求学,近几年,厦大每年招收河北籍学子超过300 人,他们在厦园播种、耕耘、收获,然后带着母校的希冀在社会各领域重新启航,有的回到家乡河北,有的奉献在闽水之滨。康书生,1993至1998年,在厦大从事访问学者工作,并攻读博士,现为河北大学金融学科带头人;王光远,1993至1995年在厦大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是我国第一位会计学博士后,曾任教于厦大,现仍在闽服务……
2019年9月14日上午厦大举行开学典礼。代表校友讲话的是1987年毕业于厦大经济系的河北石家庄人张宏樑。在校期间他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利用寒假调研正定旅游业发展现状,毕业论文以正定实际情况为依据,论述我国农业土地集中问题。毕业后,他以掌‘志存高远、行循自然’之舵,扬‘脚踏实地、自找苦吃’之帆激励自己成长为新时代的奋斗者。他多次回到母校和师生们分享自身经历和人生感悟,其践行的精神信念,教育和影响了一大批学弟学妹,成为厦大河北学子对母校精神文化的生动诠释。
从历史中走来,在现实中奋进,向未来处眺望。河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为契机,燕赵大地迎来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厦门大学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新征程中,展现厦大新担当,实现厦大新作为,助推校地合作再上新水平、再迈新台阶!